为险资投向导路

  尽管险企对资产类别的风险认识有分歧,但保监会借“认可资产”新规引导资产配置的意图毕现。

  4月14日,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的资产认可标准新规,新规根据资产类别(固定收益类、货币市场基金、权益类和另类资管产品投资等)区分偿付能力计算中的资产认可价值。整体而言,放松了对固定收益类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认可标准,但收紧了对另类资管产品投资(信托/理财产品等)的标准。

  新规强调资产类别

  此前,险企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账面价值的95%均可在偿付能力报告编报中作为认可价值。从4月14日开始,这种情况会出现分化。

  首先看证券投资基金,对于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而言,认可价值的标准已分别提高至账面价值的98%和100%,而股票基金则保持在95%。股票型分级基金则分别根据优先级份额和劣后级份额以96%和90%作为其认可价值。

  对于单一型资产管理计划而言,投资标的账面价值可100%被视为认可价值,权益类资管产品仍为95%,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的认可标准已被提高至98%。而对于另类资管产品(60%以上的投资属于信托/理财产品、证券公司专项资管计划等)而言,只有85%的账面价值可作为偿付能力报告的认可价值。

  新规符合保监会实施基于风险的资本管理方案和中长期内根据个例监管资本的计划。在短期而言,新规对险企资本的影响有限,因为对另类投资的要求收紧和对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放松可能相互抵消。但从中长期看,这可能给予险企更多地根据自身偿付能力和投资能力进行投资配置的自由度。

  研究显示,目前上市险企有1%-5%的资产投资于信托/理财产品,其中新华保险和人保集团占比较高,约为5%,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的投资比例约为1%-2%。因此,新规对新华和人保这两家险企的资本要求可能相对平安、太保和国寿来说有所收紧。

  险企风险认识不一

  近年来,保监会不断放松险企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渠道,但此举并非鼓励大家都去投资风险资产,而是希望保险资金按照自身情况扩大配置范围。对于另类资管产品这样风险较高的资产,新规未提高账面价值认可比例,显示管理层不持积极推动态度。

  不过,85%的认可比例并不算低,毕竟偿付能力更加注重保守和安全性。相对于股票、债券等可以通过公开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投资产品,另类资管产品的变现频率小、难度大,且风险较高。

  在新规未公布之前,由于关于投资产品的认可比例尚未最终出炉,不少保险公司虽然在积极进行新兴投资渠道和产品的研究,但真正走出去的并不多。

  当然,也有保险公司认为,信托计划等产品资产认可比例低,不利于保险公司开拓创新,尤其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上下的公司,会难以涉足认可比例较低的信托计划、不动产等投资产品。

  假如用100亿元资金买债权计划,偿付能力资产认可比例可以达到95亿元甚至100亿元,如果买信托,可能只认可85亿元,且资金量越大投资区别越大。

  实际上,相对于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的确风险不小,限制资产认可比例比较合理。买信托计划,很难拿到全面完整的资料,而且不少信托计划投资的是国家并不鼓励的产业,风险程度的确很高。但是债权计划一般投资的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光考察就是好几个月,而且不少额度还卖给自己,风险控制方法不一样,风险也不一样。

  不过,随着优质基础资产和项目的减少,以及债权计划创设门槛的降低,未来债权计划发行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向保险资金转移的可能性,整个债权计划类产品的信用风险水平会比此前更高。

  本刊特约作者 方斐/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