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力量 看见,记录与表达
- 来源:云南画报·人文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南画报,藏族,西双版纳,农耕文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19 08:41
《云南画报》创始于1959年。作为一本专业的摄影画刊,五十多年来,《云南画报》积累了一万多张珍贵的历史、旅游图片。2013年年末,云南画报社精心挑选一百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摄影作品,在昆明和西双版纳举办了两次影展。从卡瓦博格到南溪河畔,从豆沙关到边境口岸,我们看见,我们记录。我们的语言是无声的沉默,我们的表达是光影与构图。
如今,我们崇拜的都是富豪榜史玉柱们和荧屏上的漂亮脸蛋。但在逝去的那个时代,人们崇拜的却是流过鲜血的战士。七林旺丹是云南香格里拉的藏族同胞,在50年代末平息藏区武装叛乱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血染纳雅雪山,完成了组织交给的突围送信任务,成为全国知名的民兵英雄,被誉为“雪山雄鹰”。
不论是现在,还是从前。西双版纳都是一个听到名字便让人战栗不已的梦回之地。鲜花、阳光、棕榈树以及美丽的傣族姑娘,清澈的溪流婉转曲折,亚热带的雨林神秘而多情。澜沧江畔,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月光下的凤尾竹迎风而动。当然,最动人的总是身裹筒裙的傣家姑娘,浓密的长发挽作乌黑的发髻,回眸一笑,细长的脖颈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1946年建成的抗战胜利纪念堂原址是明代的沐国公府、清代的云贵总督府。胜利堂总体布局为高脚杯状,清式斗拱,白石勾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昆明近代建筑的典范。自落成以后,胜利堂一直是云南召开重大政治会议的所在地。胜利堂附近区域,曾是昆明最繁华的地段,昆明玉器古玩市场的天堂。时至今日,胜利堂已经失去了作为云南政治会议中心的煊赫地位,但这座历经风雨的地标建筑,始终铭刻在云南人的记忆中。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不过几十年前,这个国家的许多人还挣扎在饥饿之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办养猪”成为席卷整个社会的风潮。肥猪、金黄的稻穗以及人们脸上丰收的喜悦,遍布各种宣传媒体,是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最深刻的期盼。
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著称的民族,水利向来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传说中开创了中国几千年古典体制传统的第一位君主——大禹,就是因为治水登上的王位。建国以后,集体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几千人、上万人乃至十几万人,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奔赴到整治河道、修建堤坝的工地上。无论男女,无论身份,人们在劳动中融为一体,拿一样的工分,吃一样的大锅饭,为同一个梦想挥汗如雨。
20世纪80年代,集体婚礼重新成为潮流。集体婚礼是西风东渐的产物,早在民国时代就已盛行一时。与传统婚礼相比,集体婚礼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对节约的情况下,却能办出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场面出来。何况,无数围观人群与亲友的注视下,几百对新人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共同许下缔结一生的誓言,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呵。
十多年前的官渡古镇宁静而朴素。尽管距昆明不过几公里,这儿却是另一番天地。几张条凳上老人们随意地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两三只黝黑的茶壶冒着滚烫的水汽。附近简陋的戏院里,人们围坐一团,看一出传唱了千年的折子戏。而狭窄的街道上,挑着担子的行人日复一日。几年前,官渡古镇文化古迹抢修工程动工。如今的官渡古镇,古迹得到了修缮保护,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已是昆明一个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景点,但那份略带慵懒的闲适,却早已消失不见。
兼具娱神与娱人功能的乡戏,历来都是传统乡村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快速发展,乡戏正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但在大理西北群山之中的云龙县大达村,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吹吹腔”依旧在村头的戏台上演奏。大达村“吹吹腔”已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六,以及逢婚丧嫁娶,便是大达村上演“吹吹腔”的日子。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丰富的一个省份。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崇拜火的彝族以及铸造了梯田奇迹的哈尼人……在这些众多的民族之中,狮子山下,泸沽湖畔的永宁摩梭人最为特别。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然保存着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的民族,族人奉行“走婚”,男不娶妻,女不嫁人。每个永宁摩梭人的大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即同一个母亲生育的孩子永不分家。
白茫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横贯全区。区内相对高度超过3000米,垂直植被分布明显,不到4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有着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白茫雪山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一个庇护之地,目前有数百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生活在这里,包括云南独有的世界珍奇动物滇金丝猴。
尽管偏居西南一隅,昆明却从来都不是一个闭塞的城市。近代史上,云南深受周边欧洲殖民地的影响,使得昆明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占据一席之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园博会召开之后,昆明驶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高架桥、地铁以及到处是拆迁的工地,大街小巷里充斥着追逐时尚潮流的年轻人。
文/本刊记者 党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