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当道,你准备好了吗
-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科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29 14:27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智能化的设备,它们标志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当智能科技运用成熟后,也许生活中就会出现以下场景:踏出家门后,对着智能手表说声“锁门”,门就锁上了;向智能汽车下指令,汽车自动启动引擎,到达目的地;利用智能眼镜直接在网上订票,即可与老朋友共度电影时光……
当智能科技结合声控、蓝牙、无线射频、二维码等技术,上述情景就能成为现实。
应用范围超乎想象
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智能产品,你会赋予它哪些功能?谷歌公司曾做过一个关于“想用谷歌眼镜做什么”的调查,他们从网民中选出有能力购买未面市的谷歌眼镜的8000人,对他们进行了访问,让我们去看看这些人都将如何运用智能科技产品。
一位名叫沙润鲁尼的网民,想让年事已高、无法远行的奶奶透过谷歌眼镜看到她所记录的活动、风景和声音;大卫·墨立亚迪则希望谷歌眼镜使医生和病人的互动更加密切;安东尼·布朗身为动物园管理员,想一面喂食企鹅,一面用谷歌眼镜拍摄;消防员麦斯伍德希望谷歌眼镜能让消防员在建筑物内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看到详细的逃生路线图,减少消防员的危险,并即时摄像,让指挥官做出准备判断。
智能手机的升级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如果能用智能手机即时掌握身体状况,一定会受到不少人青睐。瑞士科学家今年新研发出一种医学移植产品,在皮肤下植入一个只有14mm的感应器,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监测人体健康。
这个微小的监测器适合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植入皮下组织的软件被称为“智能修补程序”,它能监测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如果人体的特殊蛋白质增多,它就会把数据传送至智能手机,让医生据此检测病患的情况。
有人质疑,如此微小的植入体,怎么充电呢?不必担心,它可经无线感应充电,每次充电10毫瓦即可。
智能家居不再是梦
提起智能家居,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可能会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钢铁侠》家中的“高配”画面:安防森严的海天大宅,人脸识别门禁查明访客身份;主人所到之处,灯光、全息屏幕自动激活;忠实的机械臂助手让煎鸡蛋、煮咖啡等家务活儿都不在话下,还能制作新一代钢铁侠盔甲;面对突如其来的侵袭,房子甚至能启动防御武器回击等———几乎所有的操作任务都可通过语音、肢体甚至意念轻松完成。
不过,现实中的智能家居要打上些“折扣”。
如今我们能做到的,是将所有家电功能的操控都集结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从而摒弃传统的遥控器,使人对家电的控制距离从家庭范围拓展到移动终端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如果这一技术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必定会给家电使用带来许多便利。
两年前,谷歌已发布Android@Home的技术概念,可使手机和平板电脑变成摇控器,操纵家中的照明灯、洗碗机等电器。目前,这项技术依然在研发之中。
无处可藏的隐私
任何智能科技产品都可以穿戴在身上,并与人的思想和动作合为一体,这或许是穿戴式设备的终极应用目标。
目前,眼镜和手表成了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先锋,随后而来的各种可穿戴智能科技产品,如智能衣服、鞋子都将一一出现。这些产品结合后,俨然是“超人装备”,想要遥控、侦察、上网搜索,只需指头碰触或一个眼神就可完成。
但是,智能设备使用者需要清楚的是:超人不受任何人控制,现实中使用“半个超人”(穿戴式)装置的人,后果可能是个人资料外泄,人人皆可搜索、记录,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
例如,用电脑或手机上网后,网站和企业就能透过电脑技术掌握使用者的数据,包括哪一类人喜爱造访、购买什么产品、何时浏览等,这些数据对使用者而言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商家却是宝藏。
英国伦敦一个名为“制止半机械人”运动的组织认为,一些智能产品正在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他们看来,智能产品和网络结合后,现实和虚拟没有了分隔线,人与人的交往已不能由自己掌控,个人变成互联网之间的感应器。现在看来,这个团体的看法有合理之处,因为任何工具应用的关键在于人,如何使用全在人的一念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