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今年“两会”体现出了鲜明的E时代特色,这也是跟往年两会都不一样的。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在会场内外的广泛应用,使全国两会更加开放透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行使职权、参政议政,也都凭借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更为便利。新科技的应用也拉近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拓宽了代表委收集民意的途径,不仅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召开前在线与网民交流,甚至一些网上的讨论也都能够通过两会反应出来。这些都传递我们网络问政的新风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给会议本身,以及中国的政治协商特色带来了很大变化。人们会觉得这次两会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种提高有很大的功劳是来自于互联网,取决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此外,“两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及“信息”这个词,一共有10个地方。例如发展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近一步用好网络、利用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接受群众监督等,这都反映出在政府工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信息化与信息产业都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目前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技术发展条件下一些社会形态的变化,都使得我们的高层,包括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怎么样在这种放在网络的条件下、更好地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和服务群众的这种体系建设。
此外,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信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提出,“两化融合”要所有为,有所不为,要找准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就是“需求拉动、技术保障”。一方面,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信息素质的提高,人们的信息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的应用提升提供了保障,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都反应了这样的主题。
很多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都是结合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下一步,首先要加大信息消费;其次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第三是随着网民的数量的增加,将信息化从城市渗透到农村;第四是打造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像TD-SCDMA、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宁波来讲的话,我们要利用好5月份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来共商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提升战略产业,改善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能力,也向世界展示宁波的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人心,民众的信息化素质逐步提高,“E时代,U社会”的愿景已经不远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