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经济学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贪官,经济学
  • 发布时间:2014-06-12 12:23

  中国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近期被带走,其家中发现上亿现金,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点钞机”。这一戏剧性的场景以及生动的细节引发无尽猜想,甚至不少经济学之外的朋友也参与了“反腐金融学”讨论,比如中国广义货币量高达110万亿元而又没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正是因为有很多不见光的现金,甚至有文学教授估算“M2余额的50%在贪官手上”。

  那么,激活货币“存量”是否也包含窖藏现金,“钱荒”是否与此有关?中国官员窖藏现金是否对经济产生影响?先从基本概念开始吧,按照中国对货币的大致分类,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就是M1(狭义货币),而M1加上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就是M2(广义货币),而M2往往也就是经济所讨论的货币,也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中国M2与GDP比例在“四万亿”政策之后一路激增,已经超过200%,创下全球极高。在通胀压力之下,货币超发等新闻备受关注,触动转型中国各阶层焦虑,成为一时公共话题。

  窖藏现金是否会影响银行后续的放贷?按照“贷款产生存款”理论,银行通过放贷1亿元,可以同步增加自己的资产(企业借款)与负债(企业在该银行的存款)1亿元,恢复之前因支取现金而降低的数额,而所需要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存贷比等要求可以通过流动性管理来满足。这样,即使贪官窖藏现金对于银行运作有所影响,其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

  比起纠结窖藏现金是否影响通胀影响钱荒,腐败的最大影响显然在于公共领域而不是金融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腐败对于社会人心的侵蚀,如果人心涣散,那么社会也最终趋于溃败。从上文分析可知,贪官窖藏现金基本对宏观经济货币发行量影响甚微,而目前对于反腐身上的降低通胀、降低房价之类的外加目标,虽然迎合了民间的集体期待,但显然并不现实,这种思路也体现了国人将公共政治视为理性工具的思维惯性。因此,反腐理应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合理成分,而腐败的清除,方能构建良性社会的运行程序,让反腐单纯地就是反腐吧。

  (文/徐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