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控:综合性能的较量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GPU,智能,PC,处理器
  • 发布时间:2014-07-16 16:09

  都市生活的繁忙和移动互联的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进行网络应用,而游戏则成为连接设备与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调查显示,智能移动设备用户的使用时间中,有超过30%的时间被花在了游戏应用上,而用户对智能移动设备性能的需求,往往源于其对流畅游戏应用性的渴望,当CPU爆发核芯大战的时候,GPU作为SoC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手机在游戏和影音播放上的效果。

  容易被忽视的GPU

  人们对智能移动设备娱乐性的要求更多时候体现在对CPU核芯数的追求,虽然显示性能是市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对GPU的重视程度往往和对其应用的关注度并不一致,作为SoC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GPU对于智能移动设备整体性能的影响并不逊于CPU,两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PC领域处理器与显卡对应,但与PC不同的是,每一款SoC方案中的CPU与GPU都是固定的,无法像PC一样实现处理器与显卡的自由搭配。

  SoC已经成为移动时代芯片主流,在传统PC时代,大多数情况下,CPU的重要程度高于GPU,而在移动时代GPU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移动游戏和多媒体应用中,GPU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出色的视觉体验往往能够让智能移动设备更容易赢得消费者青睐,苹果便是这一观点的忠实拥护者。以苹果历代产品的处理器为例,四年前发布的CPU主频为600MHz的3GS,在装载最新的iOS7系统后,依然可以运行地相当流畅,但视网膜屏的出现以及大型游戏的爆发式增长,促使苹果不得不努力提升GPU性能,以满足应用需求。因而从iPad的A4到iPad 4的A6X(iPhone 5为A6),苹果对GPU的重视和提升程度,往往大于CPU。而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涌现,定位服务、内容随选、社交网络等应用往往对操控界面和应用界面提出更多新的要求,GPU将成为推动SoC芯片的重要动力。

  GPU的战国春秋

  高通、三星、NVIDIA、MTK……科技爱好者或者玩家多少能说出SoC芯片方案的名称,但很少有消费者会去留意GPU的品牌,容易被忽略的GPU其实在上游芯片厂商领域,同样处于战国时代,各GPU品牌不单单独立厮杀,更会同方案厂商进行结合,一同攻城掠地。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看看SoC市场里几个主流的GPU芯片:

  ARM嫡系

  Mali系列:ARM作为一个联邦顶层的存在,除CPU外,其同样研发设计GPU,而Mali正是ARM设计的产物,从曾经叱咤一时的Mali-400MP4到Mali-T700系列,整个Mali系列曾在智能移动终端拿到40%以上的份额。源自ARM的设计团队让Mali在整个ARM联邦中拥有众多盟友,其在兼容性方面优势明显,且优秀的多核性能和超频可以让其拥有一流的性能。

  NVIDIA禁卫军

  Geforce ULP:在独立显卡领域沉淀多年的NVIDIA在SoC的GPU上自然能够有一定话语权。每一代Tegra所配备的GPU都可以称为Geforce ULP,不过其具体的性能会不断升级,相对其它GPU产品,凭借在PC领域的多年耕耘,Geforce ULP在游戏领域传承了NVIDIA显卡在游戏界的关系网,加上对NVIDIA“专属”游戏的照顾,是一款比较适合游戏的GPU产品,且从双核到四核,每一代Tegra发布都能在ARM阵营多核产品发布之前,会受到众多定位中高端游戏应用的设备欢迎。

  高通专用

  Adreno系列:高通的Adreno系列和Geforce ULP一样是专属GPU,只有高通的SoC会使用,其中Adreno225和Adreno320曾随着高通S4这样的明星产品而终端消费者熟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中Adreno系列GPU的一大亮点,不过游戏支持性一般。

  无冕之王

  POWERVR SGX系列:虽说Mali能够在拼爹时代赢得先机,Geforce ULP同样有着嫡系血统,但POWERVR SGX系列绝对是移动GPU的无冕之王。强大的性能加上良好的兼容性,让POWERVR SGX系列得到不少SoC方案厂商的认可,不单单是苹果会采用POWERVR SGX系列GPU,连英特儿这一巨头进军SoC领域时也选择与其合作。由苹果系列产品打开市场的POWERVR SGX系列GPU在中高端市场拥有属于自己的忠实拥护者,无论游戏效果还是跑分都相当优秀。

  深耕群众

  Vivante GC系列:相对其它大有来头或者有着重量级合作伙伴的GPU系列,Vivante GC系列GPU就的确显得低调许多,其主要同一些国内SoC芯片厂商合作,其纹理压缩格式是和Geforce ULP系列完全一样的,未来只要能够完善驱动设计,就意味着支持Geforce ULP的游戏要使用在GC系列上基本是可行的,从而快速成长。

  真假核战

  言必称多核已经成为芯片领域一个时尚的趋势,相对向八核跃进的CPU,GPU又怎甘人后。“八核”、“十六核”让人听得热血澎湃,这GPU的核心数量增长让人感叹GPU发展迅猛的同时,却不禁要问“GPU能用核芯数量进行描述吗”?

  GPU和CPU的架构是不同的,两者的处理单元也不是同一个东西,从GPU早期的架构来看,处理单元主要由(顶点着色单元)和(像素渲染管线)两个部分构成,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渲染管线开始出现,而GPU所谓的核芯数量,往往指示的是管线数量,其多少的确会影响到GPU整体性能,但其同CPU的核芯数量并无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CPU与GPU的融合趋势

  CPU+GPU成为左右SoC性能的两大因素,从GPU厂商和CPU厂商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间的阵营日益明显,Mali系列、Geforce ULP、Adreno系列几乎都与芯片厂商结成了战略联盟,融合成为未来CPU与GPU的发展趋势。在PC处理器领域,AMD以融合CPU和GPU的APU开创了新的PC处理器领域,在移动处理器领域,这个趋势仍将延续,从Imagination对MIPS的收购已经显现端倪。

  ARM的GPU不但注重图形处理更看重通用计算,未来CPU与GPU要走融合的道路,所以ARM在布局GPU时就考虑与未来CPU的搭配,在ARM的的Mali-T600系列GPU内的有个作业管理器,它可以将任务管理从CPU卸载到GPU,并在活动着色器内核之间实现无缝负载平衡。这个功能已经为未来的CPU与GPU融合埋下了伏笔,通过ARM的一致性和互连技术,计算任务在异类系统中进行共享处理时,可以轻松跨越CPU、GPU和其他可用计算资源,更高效地访问数据。

  从游戏需求选GPU

  近年关于GPU的竞争其实相当激烈,从核芯数量到MP4、三角形生成率、填充率等各种参数,终端设备厂商开始将各种GPU规格参数作为销售亮点推给消费者时,也渐渐加深了终端市场对GPU的了解。用户习惯通过得分去考核一款GPU的下具体性能,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Benchmark为做到公平,往往都是“零优化”程序,整个测试过程中往往会用到RGBA的PNG,TGA,或者ETC1纹理而不会用到各家GPU自身的格式,可游戏并不需要追求这样的公平,游戏完全可以根据GPU进行优化,以提升用户具体的游戏应用体验。例如PVR的GPU,可以用4bpp甚至2bpp的PVRTC纹理,相比于未压缩的贴图就可以节省8倍甚至16倍的带宽。而没有被优化到的情况下,可能只能跟着Mali用不支持alpha通道的ETC1,做2次贴图,浪费带宽。部分厂商甚至在通用数据包里放了一些未压缩贴图,那差距就更大了。

  游戏厂商完全可以同GPU或SoC芯片厂商合作,针对芯片特点进行相对应的优化。不同GPU侧重很不一样,比如Mali-400,三角形很弱,像素部分,填充率强。高通Adreno 2xx,Vivante的GPU,多边形很强,Shader计算强,但填充率较弱。如果场景对Mali优化,游戏商可以减少画面中多边形的量,用贴图和像素部分实现更多的特效。这样对Adreno2xx系列不利。如果对Adreno优化,则可以增加场景复杂度,用更多的三角形进行更精细的建模,但这样对Mali则不利。这只是一方面,在一些细节上,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各家的GPU也都会提供相应的工具。

  从GPU选SoC

  对于热衷游戏的用户而言,相对CPU,其应该更看重SoC平台中的GPU性能,而在主流GPU产品中,NVIDIA Geforce ULP系列和POWERVR SGX系列在综合图形拥有更出色的表现,更适合热衷游戏应用的玩家选择,而前者对应的无非是NVIDIA Tegra系列SoC方案,而后者则同英特尔等厂商开展了深度合作,值得用户关注。而Mali系列和Adreno系列虽然分别有ARM和高通作为靠山,在数据处理方面表现不错,但游戏方面还有待优化提升。至于Vivante GC系列,由于其纹理压缩格式同Geforce ULP系列几乎一致,未来如果驱动优化跟上,很值得看重性价比的游戏玩家选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