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国内就业变海待 名校海归还是“香饽饽”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海归,就业
  • 发布时间:2014-07-31 08:09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曾几何时,“海归”是企业招聘疯抢的对象。然而,最近几年,“海归”和国内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一样,求职路上困难重重。

  求职一年“海归”变成“海待”

  这几天,24岁的小孟坐在计算机前,网页依旧是她刷了无数遍的各大招聘网站。2013年,还在英国留学期间,“求职”就一直伴随着她的学习和生活。

  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研究生小孟说:“父母也跟我说工作比较难找,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也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尽管内心有些焦虑,但小孟开始制作简历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求职路会长达近一年多时间。毕竟,最初选择去国外继续深造时,她和家人都对自己将来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

  “当时我跟我父母都是这么觉得的,可能‘海归’归国留学人员这个证书会比较有含金量,回来的话可能会比较容易找工作。”

  2013年夏天,小孟正式回国加入求职大军。学习国际新闻专业的小孟向多家媒体单位投出了简历,但给她回应的仅有两三家,而对这几家单位小孟并不满意。

  小孟说:“我现在发现很多的这些单位他们要求高一点的,更加倾向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的一些研究生。”

  回国以后的大半年时间,小孟几乎天天都在看各种求职信息,但结果都以失望告终。

  “近几年可能出国留学的人太多了吧,然后像国内的一些企业单位可能就觉得,人一多嘛价值可能就不是特别高了。”

  留学人员剧增素质下降“海归”优势不明显

  留学生回国就业遭遇尴尬,那就业市场上,企业对海归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各类回国留学人员从4.44万人逐年递增,到2012年达到27.29万人。预计,2014年我国归国留学生将突破30万人。数量剧增的回国留学人员,让“海归”在就业市场中不再稀罕。

  银龄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卓娅说:“比如说是有100封简历的话,海归大概能占到10到20份左右。几年前可能两三年前没有这么多,基本上100份的话5、6份这样子。”

  经过一轮筛选和面试,张卓娅发现,教育背景更多元的“海归”的竞争力并不明显。

  张卓娅解释说:“海归整体上来讲他毕竟出国,花了那么多心血过来,所以说整体上会有点眼高手低吧。另外就是说,他长期在国外,他对国内的市场也不是太了解。”

  另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归”和国内具有同等学历的本土毕业生相比,虽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除此之外,留学回国人员整体素质的下降,也是用人单位不再迷信“海归”的重要原因。从企业的角度说,教育背景仅仅是一个参考。

  银龄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卓娅说:“我们可能更看重的就是他的一个学习能力,适应力还有包括他的一个T作态度。”

  外企频频裁员

  名校“海归”还是“香饽饽”

  事实上,这些年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外企也不再是留学生的“金饭碗”,外企裁员的消息频频传来。

  2012年,诺基亚表示要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中心,随后,惠普也宣布两年内全球裁员2.7万人,摩托罗拉则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2013年3月,汇丰人寿在上海宣布关闭其个险业务,约160名保险营销员被“闪电裁员”,其中大多是国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裁员风暴来得突然,让他们深受打击。

  被裁职员黄梦嘉说:“首先就是太突然。就是突然到前一天晚上收到一条短信。”

  原汇丰人寿大陆个人营销渠道客户经理黄璐璐介绍到自己的经历时也说:“CEO来了就说了一分钟,你们可以关门了。直接就逃走了。一句话都没有解释。”

  虽然“海归”们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但名校毕业、能力较强的留学生依然是就业市场上受欢迎的“香饽饽”,而毕业于普通海外高校的留学生则很难再利用留学背景获得加分,在日趋竞争激励的就业环境中,他们的遇冷会更加明显。

  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渭茂最后总结说:“有真才实学,这个很关键,因为这个在国内,特别是企业用人单位,就你学的专业,水准以及你的实体操作,光徒有个虚名恐怕对你入职和择业可能不会占优势。所以还是专业也要选好,有比较好的学校就尽可能选比较好的学校,这个可能对未来发展有比较好的好处。”

  (王磊荐自《中国日报》)

  文/罗渊 责编/易风

  链接:各地就业新政

  北京市:在就业服务层面上,北京籍和外地籍的大学生无差别对待。将加大公租房覆盖面,刚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可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选聘应届大学生到社区当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人保将创新创业经费纳入补助范围。

  福建省:降低创业门槛,使毕业生能够高效、便捷申领证照;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并给予专项补助。

  贵州省: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符合条件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

  海南省: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实施就业见习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

  河北省:建20万套保障房,加强毕业生保障房建设。

  湖南省: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费优惠、信息支持甚至单位对口扶持,降低他们创业就业的门槛。

  江西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收费政策进行调整,将原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服务费收费项目改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服务费,不得向学生个人收取。提供一万个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发放100亿元贷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将继续被纳入到就业援助体系,享受“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

  天津市: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与成功的女企业家对接,为女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举办创业导师、创业计划书等一系列比赛,从而得到资金扶持、小额贷款等,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绿色通道。

  云南省:进一步推进“贷免扶补”,支持创业;加大培训,尽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一线去工作。

  浙江省:将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将2年贴息期限延长至3年,设立合伙企业还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首创了对毕业生开“网店”的优惠贷款政策,店主只要通过了网上交易平台实名注册认证,就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摘自新华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