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汽车靠谱吗

  7月23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

  同样是7月份,盛传乐视网CEO贾跃亭与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在美国谈新能源汽车合作事宜,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谈到乐视网表示愿意“代工生产乐视汽车”,而就在日前,据传前搜狐网副总编辑、搜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何毅离职工作十二年的搜狐,前往乐视网,让乐视网造车的传闻更进了一步。

  此外,媒体报道百度也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了,目前尚处封闭研发阶段,最快年内进行道路测试。

  朝阳产业为什么痴迷于夕阳产业?

  汽车经历百年,早就被贴上了“夕阳产业”的标签,可能数代汽车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新贵们对于汽车产业这么痴迷和追逐,互联网为什么这么喜欢汽车产业,为了赚钱么?

  互联网愿意涉足汽车行业,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不是赚钱,而是未来的发展,在赚钱方面,汽车制造商与互联网行业比起来太屌丝了,前段时间奇瑞宣布自己创立十多年来,终于实现盈利了,数额是千万级别的,而来自媒体朋友的消息,某汽车网站给予百度阿拉丁的钱,一年就给了上亿级别的经费,这么比起来,依靠制造汽车赚钱,脑袋肯定是有问题。

  互联网造车,注意力肯定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而是未来的智能化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或者二者的结合体,目前来看,几家互联网企业都在瞄准这些方面。

  那么互联网行业造车有没有可能性?

  互联网进军汽车制造商领域有可能,目前的状态来看,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不考虑市场情况,造车不成问题,这些从技术阶段也可以看得出来。

  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理论研究阶段,属于高等院校研究的主攻对象,当然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这些高上大的理论入门级汽车制造商可以忽略。其二是应用集成阶段,这点主要的任务集中在汽车制造商的肩头上,普遍存在汽车制造商的众多研究中心身上,回顾汽车集成的过程,一款汽车产品在开发之初主要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根据产品的定位选择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当下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让汽车整车制造商获得任何部件,然后再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单纯谈造车的话,到这一步就可以了。当然,第三个阶段产品商业化推广及反馈,这些属于偏重营销方面的技术范畴了。

  而当下的汽车技术集成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可供选择,在技术集成领域也有足够的咨询公司等待着赚你的钱,所以,你有资本,造车就有可能,但是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对汽车领域的理解,决定了你能否成功,以及成功的难度,如果从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发,难度更大,需要在造车、品牌、营销三个方面打通,如果寻找捷径,笔者有三点建议。

  第一步、并购一家整车车企和入股几家供应商,可以避免从零开始的困境,并购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海外的汽车制造商,这样的话你就具备了制造商电动汽车最基本的资源,而作为整车制造商来讲,这些是赖以生存的东西。特斯拉汽车当年也进行了这个步骤,埃隆?马斯克并非特斯拉的最初创始人。

  第二步、购买或者傍上一个有沉淀的品牌,特斯拉汽车最初也是和莲花扯上了关系,这些才让你的产品能够吸引人、卖出去,目前来看,如果乐视网与北汽进行合作的话,二者的品牌沉淀应该还不足,不过前段时间朋友称被华裔购买的萨博目前资金出现了困境,如果乐视网或者阿里巴巴这些不差钱的互联网企业能够购入的话,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步是显神通的关键,准备好大量现金去营销,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有赚钱、有赔钱,有市值井喷也有破产倒闭,关键是看庄家怎么玩,这是互联网能够发挥的最大空间。

  文/丁华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