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厂商积极推进模块化平台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丰田,日系,产品底盘
  • 发布时间:2014-08-29 10:19

  2013年以来,国际乘用车市场产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即跨国厂商积极推进模块化平台战略,使得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国际乘用车市场产品更趋多样化,为中国乘用车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将就这些新变化进行阐述。

  模块化平台战略获得广泛认同,日韩厂商迅速跟进,且模块化范围和深度值得关注

  所谓汽车平台,是指用类似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的产品平台。传统汽车平台主要强调研发,厂商在设计新车时首先设计一个整体的平台框架,该平台具备相似底盘、车身结构以及生产工艺的基础单元,然后考虑基于该平台要推出什么车型,要如何生产来控制成本,如何设计便于售后服务和更换零部件。由于能有效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德系厂商为代表的各大汽车集团都十分重视汽车平台的研发,并通过平台战略整合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能力。

  随着丰田等日系厂商的介入,传统的平台战略产生了两条技术路线: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厂商,更注重底盘和车身的一致性,强调同平台的产品底盘,特别是底盘参数必须保持一致;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厂商,更强调零部件的共享,对底盘一致性并不十分在意。

  但传统汽车平台也面临一些问题:

  (1)更强调研发,对生产考虑不足,平台换代时,生产制造厂要进行大量的更新改造,替换成本偏高;

  (2)平台往往与级别和车型类型对应,同平台产品同质化严重;

  (3)基于原有平台开发新的细分平台成本高。

  为了解决该问题,产生了模块化平台的概念。所谓模块化平台,是指将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分成各个“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最后再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进行“组装”,既满足车型个性化的需要,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利用模块化平台,汽车厂商设计车型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匹配,并优化设计和制造方案,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缩短汽车的生产周期。

  2013年以来,模块化平台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厂商的关注和跟进,连一向保守的日韩厂商也积极跟进:

  (1)丰田

  2013年3月,丰田正式发布了TNGA计划,并计划在2015年亮相。基于TNGA,丰田主要车型将基于三个共享平台设计:B(小型车)、C(中型车)和K(FF前置前驱中大型车)。未来采用上述三种平台打造的车辆总产量将占丰田产量的50%。

  (2)日产

  2013年6月,雷诺和日产宣布将共享通用模块化系列(Common Module Family,CMF)架构,2020年前在新平台基础上打造14款新车,有望将成本削减40%。

  (3)本田

  2016年前,本田汽车将正式推出模块化平台,在该平台同时打造本田的雅阁、思域以及CR-V三款全球战略车型,车型间的零部件共享率将达到40%。

  (4)现代

  2013年韩国现代正式宣布开始平台整合,未来基于模块化技术,将18款在产的产品平台整合为6个,2014年后,将逐步采用模块化平台替换现有的平台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利用模块化平台可以迅速实现车型多样化

  以日产为例,CMF平台是最新的日产Power

  88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根据计划,日产将在2016年前推出51款新车以及90项全新的技术,超过60%销量的产品将基于该平台研发和制造。

  领先厂家的模块化已经深入到动力总成

  例如大众MQB平台动力总成实现了模块化,支持传统动力、非传统动力和电力驱动等三种类型的发动机;沃尔沃VEA发动机架构包括共轨式柴油发动机和直喷式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实现模块化,对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有效控制制造成本非常关键。

  模块化平台更加强调轻量化和节能

  各厂商的模块化平台普遍大范围应用了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甚至还采用碳纤维材料和镁合金等航空航天高技术材料,以减轻车身重量,提升排放表现。

  借助模块化平台,未来厂商需要更加重视零部件标准化和零部件共享

  丰田计划通过TGNA构架,目标是将全部4,000至5,000种零部件中的一半左右实现共享,将同平台多数零部件共享率最高提升到70%以上,降低成本30%.40%,通用与共享的涉及两大块:发动机舱室和驾驶座位周边设备。发动机舱室的零部件共享涵盖排气管、马达和管线等。驾驶座位周边设备则包括音响、空调、方向盘操作按钮、电动车窗操作按钮、功能仪表和座椅结构等。

  模块化平台设计时普遍考虑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支持

  各大厂商在推出模块化平台战略时,对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新技术的支持都给予了足够重视。

  文 江智杰、方志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