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营销智慧
- 来源:当代生意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本田,营销,智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2:29
1959年,本田摩托公司正式进军欧美市场。公司总裁本田宗一郎先生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规定:凡是具有贵族血统的人购买本田摩托只需付标准价格,一般民众购买,则要加价三成。
一些贵族后裔纷纷购买本田摩托,很快,在贵族圈中刮起了一阵“本田”旋风。同时,一些有钱的普通民众为了购得本田摩托,暗暗委托有贵族血统的亲友代买。
如此过了10多年,欧美各大报刊忽然盯上了本田摩托,纷纷抨击本田公司实行的双重价格是人格歧视。一石击起千层浪,欧美各国民众也觉醒了,他们纷纷抗议本田公司的双重价格行为。对此,本田公司态度强硬,表示按什么价格卖摩托车是公司的自由,买不买则是消费者的自由。
一些民众散发传单,组织游行,宣称要把本田摩托赶出国门。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愈演愈烈,逐渐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
1976年5月,本田宗一郎在加州电视台面向全美的电视观众道歉。他诚恳地说:“公司出于成本核算考虑,在欧美市场实行双重价格,没想到无意中伤害了欧美民众的感情,我在此表示真挚的歉意。为了答谢欧美各国民众,公司决定按标准价格的9折销售本田摩托。”
许多民众带着报复与胜利的快意,纷纷抢购本田摩托。一时间,本田摩托销售一空,本田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原来,1959年时,摩托车还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消费得起。制订双重价格,是为了给贵族们制造一个相对便宜的心理感受。而且,对于冒充贵族后裔来买车的普通人,公司也假装毫不知情。所以,双重价格一点儿也不影响公司的销售。等到10多年后,摩托车成了大众消费品,欧美群众开始抗议双重价格时,本田公司则故意态度强硬,激化矛盾,利用媒体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广告营销战,让“本田摩托”这个品牌家喻户晓。
⊙文/朱国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