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环保意识如何“被养成”(下)

  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不乱丢垃圾、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的“全民习惯”,这就是日本可以如此干净的根本性原因

  环保意识,应该从垃圾分类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赴日留学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日本各地把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类进行回收。

  现在,日本对垃圾的分类则更为细致。像东京、神户等很多地方都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划分成6类,连饮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铝罐等分类处理,并要求居民在丢弃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将其冲洗干净。

  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开扔,且各种垃圾必须在当天早上8点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处,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有等下次收同类垃圾时再扔。

  其实,要求把垃圾分为6类在日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日本南部的上胜町镇几年以前就已经对垃圾进行了34种分类,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4种之多。

  另外,日本对于如何扔垃圾还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并封口,这种垃圾袋对环境无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险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报纸包好,并贴上写有很醒目的“危险”字样的标签。大型包装纸箱等则要展平,并用绳子系好。如果家中有家具和大型电器等要扔,还要购买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券贴在上面,否则会被拒收。

  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不乱丢垃圾、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的“全民习惯”,这就是日本可以如此干净的根本性原因。

  比如,日本吸烟的人不少,有报道说烟民人数占总人口的38.9%。有的烟民烟瘾很大,为了解决烟灰问题,他们外出都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绝不随地丢弃烟蒂。

  工业废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为此,日本装有专门的监视系统,工地运送废料的卡车上都装有传感器,GPS会跟踪这些卡车,对有“嫌疑”的工地不间断地摄取卫星照片来核查土地形状的变化,以杜绝违法倾倒工业废料。

  长此以往,日本企业的环保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逃避”变成了自觉遵守。1999年以来,专门计算污染排放值的“环境会计”制度在日本企业中迅速普及,实现“零排放”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参观某著名汽车制造商的厂房时看到,工厂污水处理池的最终排放点竟然被设计成了一个养鱼池,里面养了很多漂亮的鲤鱼,以展示真正的“零排放”。

  中国的企业,敢不敢有一天也这样做?

  文/陈建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