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创新道与法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掌握,创新,战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4 15:5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把“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上来。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它为中国今后和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看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和社会发展的无限性与一定时空中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人和社会要用不断的创新来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从而维持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13 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发展需求迅猛提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迅速积累并积聚爆发,矛盾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途径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通过创新来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既使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又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长期有序,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和谐。
提高自主创新是根本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上来。
这是一场包括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内的历史性的变革,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思想大革命。从本质上讲,传统社会是从物质资源的“量”的扩张上增加社会财富取得发展的,这种增加是有限的,发展是低层次的,而创新驱动则注重从物质资源的“质”的扩展上增加社会财富取得发展,这种增加是无限的,发展是高层次的,这种发展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真谛。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的量是有限的,而物质世界的质则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性预示了人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我们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即包括我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上我们不曾认识的事物,更包括我们不断地认识已有事物的新的质。每一种事物不同的质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我们改造世界,不单是复制更多的已有的事物,更主要的是要创造以前没有的事物。而这都需要对客观世界更深入、更丰富、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以及运用这些认识去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而这种认识和能力的综合就是自主创新能力。
理论思维能力创新是实质
自主创新能力从其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独立自主的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实质是理论思维能力。
所谓理论思维能力就是应用哲学概念和哲学范畴进行思考和认识活动的能力。人们对世界总的认识构成了关于世界的总图景,这个总图景是用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和哲学命题所描述的世界的总景象,它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的方法论。
这种认识方式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具体活动发挥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用这种认识方式去思考问题,进行实践就称为理论思维,用这种认识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即为理论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和效能,因而也决定了人们创新创造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质是理论思维能力,或者说自主创新能力是理论思维能力的外在化表现形式或功能性描述。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别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做不出来,别人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别人能达到的水平我们达不到。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的大多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我们一直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巨大压力。
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其实质是理论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既非与生俱来,也非自动形成,而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系统的训练。恩格斯就曾说过,“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
在当代,系统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全面学习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事物的基本矛盾和矛盾运动,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形成创造新事物的系统的方式方法,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丰富深化和提高,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新事物方式方法的完善和系统化。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这套理论和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不可忽视的五点
当代创新理论与方法是关于创新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是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多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在引进国外先进创新理论和方法思想,特别是苏联TRIZ(萃智)体系,经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创立和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事物发展理论。任何创新都以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基础。该部分科学揭示了事物自身的基本矛盾、发展趋势、发展总目标和发展路径,成为指导人们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导航仪。
第二,问题发生原理和问题分析方法。任何创新都是对原有事物属性或属性参数的调整和改变,这种调整和改变必将打破事物原有多样化属性之间的有机平衡,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只有有效的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创新的目标。该部分揭示了问题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寻找问题原因的科学方法,成为高效快速寻找问题原因的问题分析仪。
第三,问题解决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找到了问题发生的原因,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该部分按照问题的类型,提供了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了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库。
第四,资源分析原理和资源组织方法。物质的问题需要物质的力量去解决。物质的力量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资源分析原理揭示了物质存在的多样化形式,资源组织方法介绍了组织资源的系统方法,形成了实现创新目标的有效资源场。
第五,创新过程模型。一个有效的创新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高效的流程。该部分揭示了创新的基本规律以及遵循这种规律所形成的科学流程和活动规范,形成了科学创新的路线图。
以上五个部分形成了系统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指导人们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强大思想理论武装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知识资源,它们在实践中的功能表现为预测任一技术系统未来的发展模式、方向和路径,揭示任一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建立问题模型,给出解决任一技术问题的最佳对策方案,设计最理想的产品/技术系统。该理论与方法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预测发展准确快捷;分析问题深刻全面;解决问题彻底高效;系统全面,易学好用。
杨锈祯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