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休闲政策的动向与问题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日本,休闲政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0 10:18
平成初期的好景象支撑着休闲活动积极地展开着,但是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到21世纪,休闲已不再成为讨论的话题。然而,现在的日本人,其几乎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丰富的休闲时间。因此,恢复为了充实休闲生活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日本是一个拥有充足闲暇时间的国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80岁,大约70万小时,其中工作时间是7~8万小时,只占据人生的十分之一;自由时间超过20万小时,大概占人生的十分之三,休闲时间是工作时间的3倍。
如何对国民的休闲时间给予适当的对策,怎样才能让国民享受充实的休闲生活?这些问题与产业振兴一样重要,可以看作一辆车的两个车轮。
上述疑问,可从战后日本的休闲行政机构变迁史出发,对日本休闲政策之变化一窥究竟。
日本休闲文化的前世今生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人,从武士及贵族阶级到一般百姓,各种各样阶层的人们可以说是充分享受着有意义的休闲时间。即使在江户时代闭关锁国时,一般老百姓及上层阶级的武士们的休闲活动孕育了日本独特的文化,促成了以后独特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
然而,近代的日本人很长时间被指出“总的看来不太擅长享受休闲时间”。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进入、废佛毁庙、变更历法、修改土地税,开始出现了土地私有制、货币经济,同时随着交通发达出现了生活场所与工作场所的分离等,这使得日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空间、时间的利用等在短时期内产生了激变,导致了日本人的价值观急剧变化。
其后,日本人没有充分吸收西方化的冲击就过渡到了21世纪,这对日本独特纯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歪曲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为此,日本人至今也没有能够充分应对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日新月异的休闲环境的改革,仍然保持着不自然的生活风格。
在历史上,1910年代至1920年代融合了西式生活风格与日式生活风格,休闲曾经有过具有民主.自由主义思潮的所谓“大正民主主义”的这一进步的文化。但是,到了1930年代,随着军国主义的形成,其休闲文化活动受到了严重的控制。
战争时期,休闲活动被称为“厚生运动”,专门运用在增强预备服兵役的青少年体质上。而个人的休闲自由权明显受到限制。
因为战争时期受到严格的控制,这直接影响了现在日本的相关休闲政策,这些政策大多是1945年战败以后重新建构的。
经济企划厅:好好治理国家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
在日本战后昭和期的休闲行政机构变迁中,关系到休闲行政管理的省厅很多。譬如,从2013年日本的行政机构来看,服务产业是经济产业省、劳动问题是厚生劳动省、旅游是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国立公园及世界遗产的管理是环境省及文部科学省(文化厅)、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是农林水产省、关于休闲的财政问题是财务省、外交问题是外务省等管辖。
战后昭和期的日本,原来的经济企划厅(现在的内阁府)发挥着中心作用。经济企划厅负责各省厅(相当于中国的中央部委)横向政策的实施。用中国古代的古典解释经济这一词的话,所谓经济就是“经世济民”,也就意味着“好好治理国家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 经济企划厅就是根据经济这一词的原意从国民生活的视角来解释休闲,并致力于提高国民生活的行政管理机构。
经济企划厅是以1946年建立的“经济安定本部”及1952年继承它的“经济审议厅”为起源发展起来的。经济安定本部的主要工作是,战后动乱期的经济统制及经济复兴改革、以及对其的综合调整。但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日本经济复兴的速度比预计还要快。与此同时,1952年旧金山媾和条约的生效使日本回到了国际社会。这个时候日本的经济政策是从管制经济转到自由经济,经济审议厅在3年后的1955年重组成为经济企划厅。
次年即1956年出版的日本历史上第一本《经济白皮书》上,已记述为“已经不是战后了”,1950年代的后半期到1960年代日本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196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继美国之后成为第2位,1970年代,国民收入也达到了先进国家的水平。战后强烈缺乏物资与精神的日本,在这个时候充分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恩惠,目光开始“从物资上的富裕转向到精神上的富裕”。因此经济企划厅把日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开始致力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的改善和休闲环境的改善。
从国民的平时生活来看,1960年代的前半期,日本发生了所谓“休闲(leisure)热潮 “的社会现象。1961年,代替汉字的”休闲“这一词,片假名的”レジャー“一词脍炙人口,成为当时的流行语。在这爆发性的休闲热潮之下,日本各地的山、海、旅游地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年夏天的登山人数超过了200万人,冬天的滑雪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日本航空国内线的乘客数首次突破了100万人。以1962年的舞蹈(twist)热潮、1963年的动漫及历史连续剧的放映、1964年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1965年的电子吉他(electric guitar)热潮、1966年的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来日等为象征,日本的休闲活动往多样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出游、体育、跳舞、音乐、动漫、电视、娱乐等多种形式(清原2007·2008)。
适应这样的状况,经济企划厅开始了改善休闲环境等提高”生活质量“的政策。例如,1956年发行了可以说是最初国民生活白皮书--《国民生活变貌的实态》。国民生活白皮书从1963年开始正式报告给内阁会议(发布资料),把经济增长的成果与提高国民生活相结合进行资源分配,列为国家政策的基本课题。进而休闲的重要性在1966年的国民生活审议会报告”未来的国民生活像--20年后的蓝图“和1968年的国民生活审议会调查部的报告”休闲问题的现状与未来方向“中都有论述。其中有几个问题:(1)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的扩大带来了自由时间的增多(工作时间的缩短),谋求提高国民生活水平;(2)由自由时间形成生活文化的重要性越发增加;(3)休闲不只是劳动再生产的手段,应有更深层积极的意义;(4)虽然出现了休闲热潮,但是国民对休闲认识的缺乏及适应能力(态度)的不充分,休闲没有伴随生活内容的充实去发展等。
休闲开发室:从重视生产转向重视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企划厅为了积极地推进国民的休闲,设立了休闲开发室(1972年设立在长官房,1973年移到国民生活局)。而且从1973年开始,为了让与休闲政策有较大关系的各省厅之间进行协调,设立了联席会议(经济企划厅休闲开发室成为事务局)。同时,为了推进地方公共团体的休闲行政管理,召开都道府县休闲行政负责人会议等,实施了推进休闲的诸多政策。
为了配合经济企划厅的步调,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在产业政策局产业结构课中设立了休闲开发产业室。同时,1972年设立了财团法人休闲开发中心,这一机构主要致力于把日本的产业结构从重视生产转向重视生活。
综上所述,到1970年初为止,日本顺利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但是,1973年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消费跌入低谷,大型公共事业被迫冻结、缩小,197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经济危机,政府并没有缩小对休闲的投入。1970-1980年代的日本,国民生活的目标从物质量的扩大变化为品质的提升。实际上,依据元总理府(现在的内阁府)的舆论调查,对于”今后生活着力点的生活内容“的询问,回答为”休闲(leisure).闲暇生活“的国民渐渐增加,1983年超过”居住生活“首次成为第1位。之后,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之外,”休闲(leisure).闲暇生活“持续成为国民最为重视的生活项目。在国民的价值观里,休闲已经进入了不可忽视的时代。另外,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休息及娱乐,推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性活动的政策也开始成为休闲活动的重要一环(国民生活审议会报告”自主的参加活动的意义与作用“等)。
进入1980年代后期,面对长寿社会,日本有必要改革社会结构。战后一段时期的平均寿命为”人生50年“,此时已经进入了”人生80年时代“。因而有必要再建设适合这些的社会经济系统(国民生活审议会的报告”长寿社会的构图“)。这个报告指出,有必要消解集中在特定人生的阶段上的极端偏重的金钱的负担及时间富余,人生不仅仅只是”幼儿期→教育期→劳动期→退休期“这一传统的舞台,而有必要提供如经历了社会人之后接受再教育的再流向式的生活模式等选项。
从1986年开始,日本把有”文化日“及”勤劳感谢日“等国民假日的11月作为”余裕创造月“,集中实施缩短工作时间的宣传、启发活动。加上1987年修正了劳动基本法,树立了”与欧美先进国并列的年总实际工作时间的实现与周休2天制的早期完全实施“这一明确的政策目标,规定了1天不能超过8小时,1周不能超过40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用10年分阶段实行这一政策(三谷2012)。进而接受了1988年设立在原来的总理府(现在的内阁府)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提议,原来的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设立生涯学习局等,实施了面向生涯学习体系的国家政策的转移。
另外,泡沫经济对日本昭和后期的休闲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之后泡沫消失也是已知的事情,不能否认泡沫经济是缺乏实体经济保证的异常的好景象,日本欢腾于战后昭和期空前的好景象也是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1987年实施了”综合保养地区整治法(保养地法)“,开发大规模的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海边是船坞(marina))等,日本国内以所谓3套巨大娱乐设施的奢侈消费型休闲为前提,制定进行国土改造的基本构图,开发商纷纷购买土地,严重破坏了山村地区及海边地区的自然环境 。而且泡沫经济没有在日本国内停止。例如,原来的运输省(现在的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制定了”海外旅行倍增计划(ten.million计划)“,鼓励出境旅游,以此缓解贸易赤字。但是,这样空前好景象的泡沫也在平成初期(1991年)开始破灭,之后的日本进入到长期的经济萧条期。
平成泡沫时代:民间休闲团体获发展
从1989年到现在的平成期,可以概括为是以泡沫经济为开幕,1991年泡沫崩溃之后持续了长期的经济萧条。
经济萧条刚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延续了昭和时期所制定的各种休闲振兴政策,摸索根植于国民生活的休闲方式。但是,随着进入21世纪,经济衰退,休闲在行政机构中急剧消失。
1989年平成元年之后一段时期内,正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时期,国家对休闲的推进非常积极。例如平成元年,在国民经济中的中枢机构--金融部门中引入了双休制。同年,政府机关也实施了双周星期六休息制度(1992年完全成为周休2天),1991年引入了公务员夏季休假制度。1992年,学校开始实施”一周5天制“。
1992年,经济企划厅的”休闲开发室“改组为”休闲、生活文化室“。此次改组的目的在于,不仅仅单纯地为了确保休闲时间,同时通过人们的自由时间创造其价值。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休闲产业。1991年,制定了育儿休假法(施行为次年的1992年)。
对于公益法人,1991年日本游憩(recreation)协会,作为全面开展设计休闲生活、解决休闲障碍要素、实施活动节目、提供信息等的 “休闲生活的顾问”,开始了“休闲生活开发师.休闲生活商谈员”的培训以及资格认定等事务。
在民间,蓬勃开展着各种休闲活动。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的民间企业经营者团体--经济同友会,1989年公布了报告“以实现‘个人.企业共存的时代’为目标--提高国家富裕”。在这个报告中,经济界也明确表示,为了实现富裕社会,使国民生活从“有钱人”、“物质富裕的人”转变到“有时间的人”,应扩大自由支配时间,缩短工作时间。
在学术界,也进行了广泛的休闲领域的研究。例如,这个时期广播大学的课本中采用了休闲论,面向现代社会的休闲方式的讨论也进行着。
消费者厅:建设安全、丰富消费生活的社会
平成初期的好景象支撑着休闲活动积极地展开着,但是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到21世纪,休闲已不再成为讨论的话题。
昭和时期,倡导日本休闲发展的经济企划厅国民生活局,随着2001年中央省厅的改革,经济企划厅被废止,合并到新设置的内阁府中。
2009年9月,设立消费者厅,国民生活局的大部分事务被转移到消费者厅,国民生活局被废止。废止以前的国民生活局所管事务中,对NPO法人的认证以及促进市民活动的业务等留在内阁府,其他业务都移转到消费者厅。
与此同时,2009年以后没有再发行《国民生活白皮书》。政府从1956年开始每年制作的对国民生活的满足感、地区交流、出生率与育儿、老年人的生活等,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各样课题为内容的历史性白皮书,随着国民生活局的废止而中断了。
直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到负责日本休闲发展和政策的行政机构复活的迹象。当然接管国民生活局很多事务的消费者厅还存在着,但是用休闲、闲暇等关键词来搜索此厅的网站,无法看到近年来推行了哪些积极的休闲活动。消费者厅是从财产和服务的对象--“消费者”的视角研究国民,致力于“建设消费者享受安全、丰富的消费生活的社会”,而国民生活局是把国民看作为“生活者”,因此,消费者厅没有把经济增长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连接在一起,从而开展资源分配,建构休闲环境等 。
现阶段:无专门休闲行政机构 建议尽快恢复
虽然目前日本没有专门的休闲行政机构,但是从各种政策来看,关于休闲的行政机构并不是不存在的。例如,2001年为了推进工作与生活的协调、男女机会平等及共同参与,在内阁府设置了男女共同参画局,2008年为了促进观光立国的实现,建设有魅力的观光地、振兴国际观光及其它关于观光的事务,设立了观光厅,并把它作为国土交通省的外局。
综上所述,不能否认现在的日本已经失去休闲行政机构的向心力。但是也就正如前头所述,现在的日本人,其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丰富的休闲时间。因此为了充实休闲生活而改进政策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国民生活的休闲行政的认识,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水平,首先必须努力解除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和大幅度的财政赤字。据最新版的《休闲白皮书》的分析,2011年日本的休闲市场产值是64兆9千亿日元,这一产值比日本主要产业--汽车产业(40兆日元)规模还大,相当于家电产业的产值,显示休闲产业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是另一方面,与2010年大约68兆日元的休闲市场规模相比,减少了4.5%,与5年前2007年大约74兆6千亿日元的市场规模相比,减少了大约12.9%。进一步,与休闲产业规模很大的1996年的90兆9千亿日元相比较,市场规模大约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为了恢复和建设日本休闲社会,应该把因通货收缩而缩小的休闲市场复苏起来,因此,有必要在在国民生活中积极地营造休闲的舆论。
为了解决这样的产业性课题,与休闲政策一起成为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的劳动政策或产业政策的好转是非常重要的。
战后的昭和时期,日本企业实施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各企业的工会”为三个特征的日本独有的经营方式。在日本式的经营中,如果一个员工在一个公司就职的话,一生都会受那个公司的照顾。在这一默认的理解之下,很多劳动者进行服务性加班,从而减少了自己应享有的休闲自由支配时间。
但是现在,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已崩溃,就算进行了服务性加班,也不能保证那个公司就会照顾到退休。加上随着年功序列而工资增加的结构也要崩溃,工会为劳动者权力交涉的能力也在弱化。一般老百姓作为“劳动者”的权力变得非常脆弱,因此老百姓主张享受休闲的权利也是非常困难的。从“经营者”角度来看,更多的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公司生存,拼命让员工工作,而遗忘了如上所述1989年的“以实现‘个人.企业共存的时代’为目标--提高国家富裕”的休闲振兴提议的状况。举个极端的例子,无视员工的健康,迫使员工进行极端长时间劳动(服务型加班)的“黑企业”在现在的日本社会生存着。
换句话说,现在日本的劳动环境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比以前更长时间继续工作的无定时劳动者,另一种是,因退休及裁员而失去工作,从而具有很多自由支配时间的人。
关于日本人的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有客观的研究成果。根据黑田对总务省1976年以后的每隔5年进行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的研究,1986年和2006年相比,日本在职人员的每周工作时间,没有很大的区别。就如上述,这期间日本正式实施了双休制,从每周48小时工作转到每周40小时工作,从制度上缩短了劳动时间。但是,从黑田的结论上可以看出,日本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实际上不是缩短,而是星期六的时间移到平日里。因此,对普通劳动者而言,双休制实施以后,平日的休闲时间和睡眠时间有意被缩减。在日本,休假的增加及法定工作时间的缩减这一政策之下,个人的工作时间没有被减少。可以说是实质上的工作时间没有减少,没有给国民的休闲生活带来好的效果。
休闲活动兴盛时的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日本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发展,被预测劳动时间将会大幅度减少。例如,日本社会中广泛地流传,劳动时间将会变成《四万时间》(Jean 1965)。也就是说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的劳动时间将会减少,以休闲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将会形成。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综上所述,现在的日本从经济角度来看,劳动者的休闲环境恶化,关于休闲的话题被放置。
正如上所述,为了使国民过着更加像人的生活“经世济民”的思想,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有必要以“好好治理国家,把人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为根本的。日本正处在应该再次确认这一结论的状况之下。希望从生活的观点把握休闲,尽快恢复为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而尽责的行政机构。
田中伸彦 董二为
编辑/梁市
作者简介
田中伸彦: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现任日本东海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在日本农林水产省森林综合研究所,林野厅研究保全课任职。是日本休闲协会常务理事,日本造园学会代议员,日本农村计划学会评议员。
董二为: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健康体育与休闲系副教授。南非纳塔尔大学生物动力学,训练与休闲科学系荣誉副教授。日本琉球大学旅游与健康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