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加速还需且行且慎

  仅2014年前10月的统计,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新闻报道就已经达到111万篇,是五年前的1600多倍

  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社会舆论中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又掀起一波新高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舆论场中“智慧城市”一词早已从一个只有专业人员了解的词汇,变成了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关注热点。

  由于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面临着盲目发展、协作困难、缺乏顶层设计和评定标准等现实问题,导致公众的关注益发强烈。

  百度新闻高级搜索结果显示,在2009年,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新闻报道仅有670篇,而到了5年后的2014年,仅1~10月份的相关报道就已经达到了111万篇,是5年前的1600多倍,足见其在舆论场中的发酵速度与规模。

  在有关“智慧城市”长时间多角度的探讨中,绝大部分公众对建设智慧城市采取赞成鼓励的正面态度,认为这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和管理的新趋势。

  同时,不少专家将智慧城市视为解决目前我国大城市“城市病”的有效手段。例如可以为交通拥堵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用户行车、停车,提出了智能交通信息、智能行车引导;针对硬件设施,智慧城市可以辅助城市规划方案,支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来自智能应用领域的人士作出上述发言,指出智慧应用软件的意义显然并不仅仅在于为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

  尽管智慧城市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地方。有媒体报道称,没有一个强力部门起到牵头或者协调作用,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导致很多地方官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普遍面临“路径焦虑”,对如何具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分茫然。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在未来或将面临的另一大隐患——信息安全也备受舆论关注。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不过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存在重建设、轻应用、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产业技术亟待提升、信息安全挑战严峻等问题。

  在这些期待与担忧之下,随着八部委《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关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的讨论在舆论中进行得更加如火如荼。而“以人为本”、“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等关键词,成为舆论公认的智慧城市发展核心。

  文/杨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