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上的旅途印记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广州,蒙太奇
  • 发布时间:2014-11-26 15:03

  “作为艺术家,有两个方面需要积累:一个是人生阅历,另一个则是艺术造诣。旅行能增长人生阅历,画画则能在提高艺术造诣的同时展现人生阅历。”旅居过多个国家的英国女画家施汉娜这么认为。于是她边行走边作画,在金属上描绘出自己眼中心里那抹最灿烂的旅途印记。

  步入展厅,梯田、漓江、黄山、青松等一幅接一幅颇具中国特色的画作错落有致地挂着,分明是油画,细细端详之下却散发出丝丝缕缕水墨的韵味,这些就是施汉娜“光景”油画展上展览的作品。它们是施汉娜一年来游历中国的所见风光,用外国人的角度来描绘中国的山水,给观众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共鸣。她在广州生活了将近5年,中国的诗、画、词曲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她。此次,她用水墨的笔触,绘中国的景色,甚至如中国人作画必题诗般,为每幅画作题了首小诗,记录下路途上美景唤醒心灵的那一瞬。

  旅行过很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施汉娜从不为自己的旅行制定目的地。可能原本打算去泰山,结果却到了九寨沟;可能原本想去看日出,没想到却遇见了夕阳,她觉得这种“计划之外”也是美好的。她说:“很多人在旅行前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但是当你去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那个地方跟自己想象中有落差。在路上遇到更吸引自己的东西,导致原本的目标没有达成。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已经走过新的路,见识到未曾见过的景色,最好的灵感也已被激发。”旅行的意义,不就是在途中让自己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吗?

  旅行让施汉娜拥有新经历,而创作上,她则不断尝试新东西。除了在普通的纸上、布上,她的颜料还会出现在金属、有机玻璃上,她总是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新元素。她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原创是很重要的。不是说不能学习他人,但如果总在参考别人的基础上却缺乏自己的思考,就会慢慢迷失方向。每个画家都必须走自己的路,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话施汉娜

  Q=《精品生活购物指南》 A=施汉娜

  Q:此次展览的作品很有水墨画的感觉,为什么会想到把水墨和油画结合呢?

  A:作为一个画家,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想去了解那个国家的画作及艺术。当我看到水墨画的时候,就觉得它很细腻,有吸引力。因为是画中国的山水,所以想呈现更多与中国观众更有共鸣的画风。结合中国元素,把水墨画的感觉融进作品中,尤其是松树的几幅,运用了比较多深色、褐色及墨色,也尝试用各种画笔模仿中国毛笔笔触的感觉。这算是我一次比较特殊的尝试。

  Q:以前的创作主要是“工业题材”,此次转移到“自然风光”,在创作时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吗?

  A:之前做的蒙太奇效果,就是在金属上把图片切割,然后重新拼合,加上色彩;是把不同材质的元素和画面结合起来的形式,那个像探险。但这一次的风景画,就会感觉内敛一点,是把内心深处的一些感觉画出来。所以一个是向外冒险,一个是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探索。

  Q:本次展览的画也有在金属上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材质,它和在普通画布有何不同?

  A:在画布上作画可以慢慢调整,如果用错了颜色可以更换,也可以覆盖。但在金属上就不一样了,颜料在金属上会干得特别快,根本没时间改动。在油画上作画,像平日里的练习,而在金属上作画,则像在舞台上表演,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地把所有东西画完。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逼自己在不同的材质上尝试。观众看金属画和普通的画没有什么区别,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挑战。

  Q:是什么吸引你在广州居住了将近5年?

  A:广州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它是迅速崛起的大城市,有可能在我出去旅游一段时间后就建起一幢摩天大楼。但它又不缺少自然风光,随处可以见到树、山、水这样的风景。广州的快节奏让我有激情,能刺激我的蒙太奇创作。而它保留下来的自然风光则让我有了另一种画风,广州能够平衡我两种创作风格。

  Q:目前有没有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A:现在有个新想法,也有在构思怎么去完成,就是关于旧建筑的创作。现在很多旧建筑面临被重新装潢,并不是认为这种行为不好,只是被重新装潢之后,我们可能就没办法在新的城市节奏中重新体会它的魅力。所以想寻找那些旧建筑,在它们被重建之前,用画笔记录,将它们保留下来。

  文_蔡玲、李林晅(实习生) 图_歌莉娅225提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