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思维能力的出现,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所以最佳心态的形成是诱发潜在创造智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一、注重学生最佳心态的形成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就必须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人去对待,当作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去对待,真正把被禁锢的人性的灵气解放出来,使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受到尊重。这样学生对学习就有一种宽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这是构成最佳心态的主要因素。
1.宽松感。学习中有宽松感,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能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在知识的传递、加工、组合等,潜在创造智能就会上升到意识表层,从而呈现出新的思想、观念或新的想象、构思。
2.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力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如果有了愉悦感,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乐的心理支配下,大脑“创造性区域”进入最佳状态。学生在寓学于乐、寓学于趣这样一种情景下,潜在的创造智能时刻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从而出现一种令人神往的创造思维能力。
3.新奇感。语文教学盲目重复,教学形式单调,必然会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受到抑制,所以要善于结合教材的特点,不断引进新的知识信息,并创造一种多变而有序列、新颖而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饶有兴致,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感到新颖有趣。这样就会情动而思发,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4.成功感。学生在学习中每当取得一点创造性的成果,如能得到及时肯定,便会使他们有一种经常性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促进其不断地进取和追求。所以,成功感是促使潜在创造智能自我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一点一滴创造思维成果及时给予肯定,保持学生一种积极的创造思维心理态度。
二、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准确理解。阅读是对原文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靠的便是形象思维。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许多文情并茂,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佳作。课文的作者在文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生动优美的形象。这些形象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它包括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社会人生的崇高形象,艺术家高超技术创造的形象,这些都有是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好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感知的形象为依托,以想象和联想为桥梁,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促使思维形象化,并在拓展想象力的基础上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每一堂课要注意启疑,而且要从长远着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刺,乃至瑜中找暇,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首先训练学生从灵活性入手,来启发思维,引导思维换向,促成其思维朝多向性发展,从而达到独创性的目的。把创造性求异思维引进语文教学机制,让学生对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文章,甚至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立意,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方面进行认识、理解和探求,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心智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交锋式讨论,是分发挥学生创造心智的有效途径。教师如同一名教练,其引导学生争论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争辨时,学生思想最活跃,精力最集中,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不断升华。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他们会竭尽全力找理由,寻证据。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猎取。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而且是一种开启学生思维,拓展思路,交流意见,取长补短的好方法。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思路、方法和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 苏小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