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样板戏如何智取
对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算是当代的新奇之作,对徐克来说,或许它迟到了20多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徐克就在美国看过《智取威虎山》的京剧版本,回到香港又找来原著《林海雪原》重读一遍,对这个精彩的故事甚是喜爱,从那时候就在心底里埋下了渴望将其改编成电影的种子。
这部样板戏早在1958年就由上海京剧院根据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同名篇章并结合话剧改编而成,搁在当年,那也算是一部票房与口碑齐飞的红色经典之作,不过要想把样板戏改成电影,这对怪才徐克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直到5年前,通过博纳影业的老板于冬的努力,《林海雪原》的小说版权才被买下,这部电影的诞生才成为可能。
版权已搞定,就等专业人士下手了。这对徐克来说是个挑战,不过怪才就爱挑战。
如何将这个已经被观众默认为样板戏模式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模式,还得带有现代感,与现实生活相互连通,再贴上必不可少的“徐老怪”特色标签,这都是问题。
所以在电影里,你会看见韩庚在出租车里看手机,通过他这个角色将故事跨越时空,把现代和过去相连。倒叙的方式能让观众容易进入故事,而故事本身其实和原著相比其实变动不大。
要说真正现代化的,肯定是徐克最为擅长的大场面。原著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两大经典场面雪战和斗虎都保留下来,而像战机、坦克齐齐出动更是必不可少,制作上必然更加逼真震撼,这也是完成了对样板戏的智取。
谁都知道老怪爱特效
徐克酷爱特效这是中国电影圈内众所周知的,近几年痴迷3D技术的他还真玩出了点花样,去年上映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那条神秘的水怪出没时还是吓到不少观众的,对拍摄器械要求都颇高的徐克,在特效制作上也有自己的心得和主张。
《智取威虎山3D》既然已经在片名上都标明了是3D制作,那也就是在向观众暗示这部电影将会是一部视觉效果出众的电影。
《智取威虎山3D》取景东北雪乡,去年12月19日开机,当时气温已是零下三十几度,且日光时间短,拍摄器材和队伍又很庞大,这些对徐克来说都是严峻挑战。他们几乎需要花费2个小时才能将器材全部运到取景地,在超低气温的压力之下,还要抢时间把制定计划拍完,整部电影的拍摄用了一百多天完成,而后期制作则耗费了更长的时间。
正如上文所说,整部电影中你将看到经典的雪战和斗虎场景,还会看到战机坠崖、坦克轰炸等战争场面,预告片中已经呈现了子弹飞过的慢镜头和剿匪队员戴着护目镜从天而降的画面,其特效制作显然是费了一番苦心。
塑造英雄更现代
作为红色经典,样板戏的《智取威虎山》在被观众讨论时提及最多的当然是主角杨子荣,徐克版本的杨子荣和样板戏中的经典人物在气质上又有很大不同。
徐克除了痴迷特效之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镜头下的青蛇、黄飞鸿、周淮安等都是有血有肉的江湖中人,或妩媚张扬,或侠肝义胆,最能代表“英雄”二字。此外便是他的“情怀”最能引人共鸣,一腔热血的侠义情结最为动人。所以《智取威虎山3D》中,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多少也会带有一些侠义情结。另外,最大反派座山雕的塑造也不会脸谱化,梁家辉的表演相信也能给人带来惊喜。
文丨本报记者 彭芳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