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穿越生存迷雾?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新能源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4 10:13
2015年的新年钟声对青年莲花轿车厂员工来说,有些刺耳。
元旦刚过,这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整车厂商就被“生存难题”狠狠地撞了一下腰,资金链断裂、工资拖欠多时、员工积怨颇深,如果再加上配件“集体”断货和老板“无故”失联的话,这间中国青年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在新年的处境,举步维艰。
虽然青年莲花这个略显陌生的品牌无法代表中国车市的未来趋势,大部分车企也不会如莲花般这样迅速凋零,但谁又知道最黑暗的时代会在何时到来呢?
根据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重回个位数年月,仅为6.86%。要知道中国车市已经在两位数的“增长高速路”上疾驰了好久,按照7%的保守预计增速,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超过2500万辆,在2020年达到销售峰值,完成3000万辆的估值。此后便会进入一段长时间的行业低速增长期,想在低速车道上保持高速行驶,只有一种方法,就是突破前车的道路封锁。对车企来说,就意味着吞噬同行的市场份额。
吞噬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关门歇业倒闭退网。青年莲花的债务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未来中国车市发展的局部缩影。今年,多数的日系车和自主品牌并未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常年老大丰田,在中国内地地区市场销量也仅为103.24万辆,全球销量为1023.1万辆,与去年同比增长3%,更加值得玩味的是,丰田将2015年的全球目标定在了1015万。就连往日吸金能力强劲的豪华车,如宝马、奔驰、奥迪,也纷纷遭遇经销商逼宫,要求返点补偿,最终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补贴代价。
“12月是各大厂商冲销量的时期和春节前购车高峰期,终端折扣力度非常大,大部分消费者已在2014年12月份购车,透支部分2015年1月消费。同时,2015年1月,各厂商的折扣力度均有不同程度回收,影响终端成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公社》记者说。
根据威尔森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意向指数下降4.8%,订单指数下降5.4%。结合乘联会的统计数据,1月截至25日的乘用车日均销量为5.13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下降7%。其中合资品牌订单环比下降6.4%,豪华车订单环比下降9.4%,下降幅度非常大。2015年1月份的厂家销量进度是历年同月中走势最为迟缓的,销量目标完成起来压力十分巨大。
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相比美国多年无法突破的1700万辆瓶颈,中国汽车业也即将触顶天花板,车企“微增长”时代很有可能正式来临。
唯一能在这场生死博弈中看到曙光的只有新能源汽车。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的血腥红海,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倾斜下迅速发展。据中汽协数据,2014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7.48万辆,同比增长超300%。连保持十年之久的《汽车公社》经典栏目“一句话点评”都在最近将新能源车收入点评范围,可见其增长态势之猛。
毫无疑问,多家车企都在觊觎和期待自家产品能成为下一个“秦”,保守估计,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将突破20万辆大关,为2014年近3倍以上。比如凭借“秦”一炮而红的比亚迪将2015作为新能源主打年,相继推出“唐”、“宋”、“元”。以氢燃料电池为能源的丰田Mirai已经上市,一个月以来,获得订单总数达到1500辆,为预期值的4倍。此外,北汽、上汽、广汽、腾势和宝马之诺都在2015年发力新能源。
2015年的迷雾已经展开,留给各家车企的时间不多了,到底谁穿着衣服,谁光着屁股,答案还有334天揭晓。
文/李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