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之名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汽油车,柴油车,环保
  • 发布时间:2015-02-16 09:26

  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不但能节油30%-40%,而且其碳排放也会低30%左右。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柴油车给人留下高排放、高污染、噪音大的负面形象。

  《汽车观察》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各污染源所占比重中获悉,车辆尾气排放占22%,其中柴油载客载货车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贡献率达70%,可见其“高污染”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黄标车”的过错

  《汽车观察》记者根据国外有关机构预测得知,2001年至2014年的15年间,全球汽车市场总规模将增长39%,其中汽油车增长23%,柴油车增长97%。然而,目前,先进柴油机技术还未能被我国消费者认同,消费者还停留在“老”柴油机冒黑烟、振动大、噪声大的怪圈。由于消费者对先进柴油机技术认识的缺乏,致使我国柴油发动机汽车很难得到推广。

  而事实上,城市污染的“罪魁罪魁”当数“黄标车”,去年年初,国家加大力度整治“黄标车”,并提出淘汰600万辆的目标,待2017年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后,柴油车的污染情况必将大有好转。另外,我国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虽然比欧美晚了约5年,然却获得了显著成效。单从颗粒物排放限值上看,重型车和轻型车从国2标准到国3标准分别下降了33%和41%;国3到国4分别下降了80%和40%。这当中离不开清洁柴油技术的升级和助推。

  霍尼韦尔交通系统部中国技术总监Pierre Barthelet在技术论坛上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柴油机技术的进步不但降低了碳排放而且减少了尾气排放污染物。如DPF技术解决了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问题,而SCR和EGR尾气处理系统则直接下降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未来在实行欧VI或国VI标准以后,柴油车不再是一种尾气污染来源,相反处理后尾气乃至比新鲜空气更干净,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路活动式“空气净化器”。

  时机已到来

  据《汽车观察》记者了解,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渐严格,各种新技术在柴油机上应用越来越多。各柴油机供应商,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改善柴油机系统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使得先进的柴油机技术逐步在国内各类车型上得到推广应用,柴油机的升功率、燃油消耗率、排放性能、可靠性等指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开始了从传统机械产品向机械电子技术产品的过渡。

  除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政策的助推和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使阻碍柴油车发展的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正快速得以解决。而原本的原油供应不足和油品质量缺憾也已得到极大改良。另外,市场对柴油机的认知和认可度已得以提升。目前,国内品牌中,上汽、长城、江铃、华泰、江淮等在其SUV、MPV等多种车型利用了柴油机技术,并赢得市场认可,同时在重卡、中重卡与轻卡品牌(东风、重汽、福田等),也都是采用新型柴油机与清洁柴油机技术。

  技术先进性突出

  我们都知道,柴油机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动力足与扭矩大之外,应用了清洁柴油机技术也能够让环保排放更合格。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柴油机技术,新型的增压技术、EGR处理技术、高压共轨喷射技术、发动机燃烧技术等都是清洁柴油动力的组成部分。

  在《汽车观察》记者看来,高压共轨系统并非什么全新技术,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已开始应用于柴油发动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燃油喷射精度更高,这一点带来的效果和汽油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类似,所以也得到了一个“共轨直喷”的别名,柴油发动机压燃的工作原理,伴随着燃烧不均匀的先天不足,每次做功就好比礼花爆炸一样四处分散,所以这项技术对柴油机的贡献更大。

  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是在控制燃油精度方面进一步优化,根据不同工况实时调整,一次做功最多可分为9次喷射,让燃油的燃烧更充分,从而降低油耗以及颗粒物的排放量。关于控制排放量问题上,博世高压共轨技术的柴油发动机,本身产生的颗粒物(PM2.5等)已无限接近于零,甚至于不装备我国法规强制要求的颗粒捕捉器(DPF),也完全符合国四排放标准。

  事实上,柴油机的大功率、低排放、良好的电子控制等显著优点将使柴油发动机在新时代有长足的发展。现在全球各大厂商正致力于新型绿色环保柴油机的研发,在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方面将得到近一步改善,关键是在燃油的精确配置和废气的后置处理,将有更多的电子新科技运用到新一带柴油机上。

  文/AO记者 高振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