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交通愿景:汽车共享与互联网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交通,汽车,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3-09 08:20

  目前的城市交通存在着诸多问题:堵车、停车难、污染……另一方面却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车联网、智能化、自动驾驶……科技的发展能否拯救尴尬的城市交通难题?未来的城市交通会演变成什么样?

  车联网、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致力于令未来的交通更加智能化,出行将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而从混合动力汽车到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车的发展体现着交通工具正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新技术仍在发展且尚未充分成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保有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城市交通更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城市均存在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为缓解此类状况,政府采取了限行限购的措施。以杭州为例,今年3月26日起,杭州市对行政区域内小客车实行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增量指标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紧接着,自5月5日起,杭州原本实施近3年的“错峰限行”措施进一步升级,限行时间在早晚高峰各延长半小时,调整为早7:00-9:00,晚16:30-18:30。同时,在限行时间内,非浙A号牌的车辆在错峰限行区域以及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城市高架道路上禁止通行。对于浙A号牌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在错峰限行区域内还进行尾号限行。即便如此,杭州停车难、堵车的局面依然存在。堵车造成原本1小时的车程需要花费2小时,加上尾号限行措施,车辆的使用率越发低下。

  那些交通智能化的新技术和新概念究竟能否解决目前的城市交通问题?未来的城市交通究竟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记者请教了浙江大学智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潘之杰。

  “另一股力量”催生产业变化

  为了从上海前往杭州拜访潘之杰,笔者提前几天在网上预订了动车票。在采访的当天,笔者先是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前往上海虹桥火车站,之后乘坐动车,从目的地火车站前往约定地点的最后一段路程则是驱车前往。在路程上的耗时总计仅2小时。而其中驾车行驶的最后一段约20km的路程,由于地面交通不畅,花费了半小时,竟占了路途耗时的四分之一。

  对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潘之杰称之为“分段式交通”:通过提前完成行程规划,既节省时间又节省出行成本,使出行的效率最大化。这种与过去不同的出行方式建立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当人们需要前往一个较远的地点,可以提前在网络上以更优惠的价格订到机票或火车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完善,搭乘公共交通就能到达交通枢纽。乘坐火车或飞机到达目的地站点之后,再驱车前往最终地点,实际驾车行驶的路途并不长。

  潘之杰表示,现在的80后、90后的消费者在观念上已经有了转变,他们对汽车的使用文化与过去不同。同时,中国还存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优势。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将催生汽车产业的转变。

  中国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从人们对打车软件的利用就可见一斑。人们已经非常信任打车软件的服务,连年纪稍大、思想保守的出租车司机也开始用起打车软件来接单。同时,电子商务的普及使网购人数进一步增长,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网购用户数量已超过3.1亿。

  现代服务业所实现的“分段式”出行方式使人们驾车的路程大大缩短;中国用户对互联网和电商表现出充分的热情和信任。这股力量将催生汽车产业的转变,因此,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呼之欲出,那就是汽车共享。

  Zipcar,汽车共享的成功案例

  现在想来,乘坐出租车上下班是一件很奢侈、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搭乘出租车上下班的成本是驾驶私家车的一半,人们一定会重新考虑。而当一辆汽车能够被24小时利用,它的效率将达到最大化,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这就是汽车共享的优势。美国科学院的研究显示,平均每辆共享汽车能使道路上的私家车减少15辆。

  汽车共享,顾名思义,即多人合用一辆车。开车人对车辆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类似于短时租车。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出行成本,还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汽车共享的租赁模式更加灵活,可以让消费者按小时支付租赁费用,并就近取车还车。

  汽车共享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Zipcar,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共享服务公司。截至2013年7月,该公司已经拥有81万用户和超过1万辆车,业务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六个国家的各大城市。Zipcar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辆车被预订。

  Zipcar的订车手续几乎是全自助,完全通过手机应用或网页来完成,非常方便。通过互联网注册成为Zipcar的会员后,经过驾驶执照的验证,用户会得到Zipcar公司的一张用户卡。在公司网站上输入要租用车辆的日期和使用时间等,网站就会根据离用户距离的远近,罗列出一系列车辆供用户选择。用户选择好之后,系统会向用户选定的车辆发出信息。用户只要在汽车窗户的读卡器上扫一下用户卡,汽车就会自动解锁,发动机同时启动。

  Zipcar公司还与保险公司合作,大力开发学生租客,并在大学校园提供汽车共享服务。通过此举,Zipcar培养了一大批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会员。汽车共享还改变了人们依赖私家车的出行习惯。据统计Zipcar对其会员所做的统计,汽车共享计划使他们在出行中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增长了46%,步行的比例增加了26%,出行成本则减少了70%。

  当汽车共享遇上电动车

  汽车共享的范围往往限制在城市内的短途行驶,这意味着纯电动车的续驶里程能充分满足汽车共享的行驶需求。潘之杰大胆提出:到2017、2018年,传统意义上的私家车将逐渐从市场上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轻量化、智能化的小型电动汽车。且未来的汽车应做到“精准化”——精准设计、精准制造、精准使用。

  许多国家都尝试让纯电动车进入个人租赁市场,试水电动汽车运营。在汽车共享中采用小型电动车也已有成功案例。如日本爱知县丰田市提供100辆小型电动车和21处租赁服务站。德国的Car2go汽车共享计划在部分城市使用Smart电动汽车。而法国的Autolib汽车共享服务更是全部采用Bluecar电动小型车。Autolib的会员人数已达到15.5万,今年年底投放的车辆将达到3000辆。近日,雷诺与Bollore集团达成协议,将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雷诺位于法国的工厂投产Bluecar电动车。Bollore集团更是表示,希望将汽车共享服务推广至中国。

  目前,在国内已有多家运营汽车共享的企业,如易多汽车共享、友友租车、车纷享等等,但是这些汽车共享企业提供的多为小型车,均无新能源车型。一嗨租车虽在上海提供荣威E50电动车租赁,却不支持分时租赁。而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才刚刚起步,仅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虽然汽车共享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度自助化的使用方式也容易被人接受,但电动车若要融入汽车共享中,还需要更完善的充电网络建设来支持。依托Autolib的汽车共享项目,截至2013年,巴黎已经建成4000个充电桩,遍布市内各地。而我国的充电桩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电动车使用需求。希望随着充电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我国的汽车共享企业也能引入纯电动车,令汽车共享在减少路上私家车数量的同时,实现零排放的环保。

  进一步打造服务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车联网技术实现的车对车、车对基础设施通讯,可以期待这些技术将为未来的交通出行营造出一条更紧密的服务链。目前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安全信息服务,包括道路援助、远程解锁服务、远程车辆诊断、导航等。未来,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可以期待车联网技术将实现实时服务信息的推送。比如当从车辆行驶到某一家商场,信息服务提供商可以向车辆推送该商场的优惠信息。而这种有针对性的定点推送服务也不易令人感到厌烦。当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商进入这一领域,互联网的成本也不必再由用户来来承担,而是由这些服务商来承担。

  中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智能互联的需求以及电商发展对传统汽车营销模式的冲击是无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奇瑞凯翼高调发布,目标3年后年销30万辆,成为智能互联汽车客户首选品牌 。同时,许多原本非汽车行业的企业,如互联网企业,也希望通过智能化这一切入点大举进军汽车行业。阿里巴巴与上汽携手,希望整合双方资源,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更加便捷的移动智能化生态圈就是一例。

  无论是汽车共享还是互联网汽车,都何尝不是自主品牌的机遇?当汽车共享的出行成本降低到自驾车的一半的时候,相信没有人还愿意自己养一辆车,自然也不会再有人去谈论自己开的是哪个品牌的汽车。相比品牌,届时人们将更关心车辆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关键是自主品牌应顺应时代的趋势,大胆尝试,用新思维做出新概念,做出更适合未来城市交通的产品。

  摘自:《汽车财经》2014年10期

  ■王怡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