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微软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软,Win10,HoloLen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9 13:25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有关微软的大新闻又开始多了起来。除了疯狂抢头条的Win10,还有被誉为“黑科技”的HoloLens。微软正努力变革,免费与开放,已是微软新的关键词。
无论是响应群众呼声发布Win10,还是蓄力已久密谋HoloLens,或者开发平台支持Android应用,Office在移动端免费推行,新任掌门纳德拉正试图让微软酷起来。这个存在感略低的科技巨擎,能否从2015年开始重回格局的中心?
为挽颓势,微软再变阵
今年1月22日,Win10如约发布。这是继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之后的第三任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以下简称“纳德拉”)交给世人的最新答卷,当然这份答卷是否会令人满意还不得而知。但作为老兵新官,纳德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火力和势头却决定着其中一半的成败。
免费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Win7的市场份额是54.57%,而Win8仅有3.28%。面对新系统疲软的市场,微软需要一些大动作。终于在2014年2月,微软自断一臂,Win8.1 withBing开始免费。接着在Build 2014大会上,微软又宣布9英寸屏幕以下的平板电脑或手机设备,都将可以免费获得Windows系统的授权许可。免费模式从微软帝国中撕开一道口子,并开始继续侵袭微软固有的商业模式。
尽管在移动端,Windows Phone在与Andriod和iOS的对抗中输得一塌糊涂——2014年全年只卖出3 880万部,市场份额也从3.6%跌至3.0%。但在平板电脑市场,与英特尔联合的Wintel联盟却打了个翻身仗,以蓝魔为首的深圳平板电脑厂家纷纷从ARM架构转投X86阵营,借助微软与英特尔的资源优势和财务补贴,大肆抢夺用户。
免费Win8让微软出了口硬气,在推出全新Win10之时,微软宣布所有Win8.1和Win7设备将可以免费升级到Win10。Win10将会支持PC端、平板电脑端、手机端以及Xbox One游戏平台。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只要使用了Win10,PC、手机、平板电脑和Xbox One的信息、设置和交互就形成了立体的互联。用户还将可以同步自己的日程安排、个人文件、联系人、消息和相关设置等,而设备间切换的使用体验丝毫未受影响。
纳德拉直接丢掉Win9实现跨越式升级,除了技术原因之外,想必还有两个小九九。一是尽量摆脱Win8时代的阴霾,二是提醒用户Win10与Win8的巨大差别,期望消费者用另一种眼光去对待全新的操作系统。除此之外,纳德拉还实施了多项大调整,包括iPhone和iPad版在内的移动版Office免费,以及Office 365教育版对美国以及中国等多国学生免费。另外,微软还对外宣布Android平台的Office Mobile应用正式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这一免费举措改变了微软原有的封闭策略,虽然会影响微软设备部门和消费者授权部门的营收,但此举确实为微软的市场形象增色不少。尽管用户有消费使用惰性,但免费的确能激活一部分沉睡的老用户,只要用户愿意去试,市场就有更多可能性,这恰好是纳德拉所需要的,也是苹果和谷歌担心的。
开放
之前纳德拉在一次媒体会议上明确阐述了微软的新灵魂:Windows、Office 365和Azure。Windows是核心平台;Office 365是生产力工具的未来;Azure则是前两者的引擎。即Office 365和Windows的基础是Azure。
作为微软数据中心系统上的云计算服务平台,Azure是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企业级混合平台,并且Azure自2008年面世以来就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近期又推出更加差异化及开放性的解决方案。另外最近海航和乐视也成为微软合作客户,一家是传统航运企业中的巨头,一家是备受瞩目的创新型视频网站,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也在佐证纳德拉所说:“只要是有屏幕存在的地方,不管采用的是什么系统,都将有微软的服务。”
而计算机语言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以及C、C++和Java等,最后衍化成两大开发阵营——Java和.NET。尽管.NET自持微软的实力,但灵活机动跨平台的Java却把固守Windows平台的.NET打得落花流水。终于在2014年11月13日微软公布.NET开发框架开源计划,开发者可在多平台环境中开发基于云的.NET应用,同时通过GitHub开源,实现跨平台支持Mac OS X和Linux。这不得不说是对Java虚拟机重大回击。
开放成为微软新时期的“新常态”,让微软的生态核心从Windows顺利过渡到Azure云和.NET平台,这无疑是微软新生态对Android的渗透。也恰好是纳德拉积极入世移动转型的新做法,不管这种做法是否继续凑效,生态链最优秀的和最外围的开发者都不会排斥来自微软的机会。
裁员
去年7月,微软宣布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共计18000人被列入被裁名单,其中包含收购不久的诺基亚手机部门大约12500万名员工。计划宣布当月就有13000人被裁,接着9月和10月又分别裁掉2100人、3000人。而在2015年1月的监管文件中,还有500多人将失去在微软的工作职位。同时告知,裁员将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
尽管这是一项残忍并颇受争议的行为,但却是微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面对移动时代新革命,诺基亚Lumia系列尽管市场反响不错,但与iPhone系列三星NOTE系列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革命未能成功,运营必须简化重组,这不只是削减中层管理人数,实现组织扁平化,更是对败仗的肃整,对现有团队的警示。
三把火并不万能
刚上任一年的纳德拉,如今面临的仍然是内忧外患的窘境。
对内,他必须快速提升自己对这家全球最大软件帝国的影响力,建立并加强公司内部的信任感。对外,在搜索、社交和移动端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域,微软亟需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谷歌和Facebook等平台争夺市场。而在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应用服务和云服务等既有优势领域里如何寻求新的突破,也是极大的考验。尽管目前看来跌跌撞撞,但也有喜有忧,而这背后透露的信息更值得我们推敲和琢磨。
首先,微软的市场控制力下降。从当年推出搜索引擎Bing,试图与谷歌决一雌雄,到收购Skype和诺基亚,微软一路坎坷,与对手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寄予Win8统一PC端和移动端的厚望,也最终半路夭折。伴随着iOS和Android阵营不断扩大,微软在消费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小,自己不革命,就得等着被别人革命,市场倒逼微软转变乃至“自宫”。
其次,互联网思维带来的运营思路变化。
以付费软件发家立业的微软,操作系统一直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而如今允许用户免费升级,实质是希望更多的人使用Windows,然后通过售卖Office办公软件等周边产品或服务获得更多收入,这种司空见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打法,迎来用户一片喝彩,一路上扬的股票就是最好的力证。
最后,这或许就是全新的微软。从纳德拉上任后实施的一系列措施看来,微软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移动为先、云为先”的两个“先”在严格贯彻执行时也已取得一定成效。
从Office跨平台免费到VS(Visual Studio)跨平台免费以及VS Emulator for Android的公布,微软一边不断跨平台联合一边笼络消费者和开发者——它似乎已经读懂移动商业时代的打法,并开始布局一场新的战局。
在继施密特、库克后,纳德拉开始唤醒微软这头受了轻伤的狮子,并慢慢重振雄风。很显然那个“Web Developers! Web Developers! Web Developers!”扯着嗓子呼喊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微软正用一张新的面孔迎接世界。
Wi n10,并非版本号的跃进
Win8之后,传说中的Win9并未到来,取而代之的则是Win10。按照Windows此前的惯例,在经历了Win8的失利之后,Win10将会很有看头。有人说,微软蓄谋已久的大招,终于在Win10上炼成。不过,除了版本号的变更之外,Win10还向我们透露出了哪些信息?
Windows 10,Windows One
Win8其实有不少优点和闪光之处,而且也在不断进行改进更新,但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仍旧是一个平板电脑系统和桌面系统融合得很烂的试验品。Windows一直以来似乎都有一种隔代渣(或者说隔代强)的近乎宿命般的情况。所以按照刚才所说的“传统”,Wi n10应该是一个能成功解决Win8这个“烂摊子”的救世之主。当然是否真的能让用户买账,高高兴兴把Win8换成Win10,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正是因为前任Win8的不受欢迎,也给了Win10一个大翻身的机会。
不少用户可能有点奇怪,这版本号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Win9呢,怎么“嗖”的一下就跑到Win10去了?事实上,微软的Windows版本号一直就没按常理出牌过,版本号通常是具备一定意义的,在普通消费者领域中,一定要想一些噱头出来的,不像服务器专业市场,人家Windows Server的版本号就是老老实实的以年号为单位,只有在实在想不出什么好数字或英文的时候,才会使用前代版本+1或+2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微软这次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取名为Win10,导致坊间纷纷猜测,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其实,笔者个人觉得微软应该把本次Windows命名为Windows One才对,因为伴随着Win10发布的则是微软在操作系统大一统战略,“One Platform、One Store、One product family”,一连串的One都表明了本次微软在大一统策略上的决心。大一统的最终目的是,不论你将来使用的是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手机,甚至是电视机顶盒或游戏机,都能见到Win10的身影。而在软件方面,不管你所处在哪个平台,不管是应用还是游戏,都能在同一个软件商店进行购买,而且还有可能实现一次购买,在多个平台上使用的事例。这是微软对于大一统的美好构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嘛,还要慢慢摸索着走才行……
是否依然“战五渣”?
我们已经知道了Win10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接下来微软也相继推出了技术预览版和消费者预览版,那么我们就预览版的表现来看看,它能否再度撑起Windows的一片天呢?
桌面版,经典的回归?
在Win8上面那个极富创意同时也被骂得最凶的“Metro菜单”如今已经变了模样,正统开始菜单已经回归——当然还是做了一些小改动,把Metro菜单上的一些元素加了进来。传统开始菜单的回归已经让大部分用户觉得Win10比Win8好了10倍。目前看来,Win8最为诟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解决得还相当不错,所有用户都考虑到了。
接下来是微软对于Metro应用的改进,大家都不太喜欢Metro应用那种独占屏幕式的玩法(好吧,它们可以半屏显示),所以这次Win10可以把Metro应用直接当普通窗口程序那样玩。
在成功消除了用户对开始菜单的怨念之后,Win10在Win8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玩意儿。比如,虚拟桌面。用户可以弄几个桌面出来摆放在单个桌面上摆不下的内容。嗯,这里就不吐槽虚拟桌面其实在Linux和Mac OS上已经是用到烂的技术了。
另外,Win10还零零碎碎加了一些新特性和改动。比如,支持Ctrl+V粘贴、边框变细,加了更多阴影特效什么的,这里就不具体列举了,最大的改动就是上面那3个。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改动都使得Win10在桌面端变成是Win7和Win8的混合妥协体。具体措施就是用更多选项换取满意度,不论你是传统Win7用户,还是前卫的Win8用户都能通过各种选项设置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效果。
就目前来看,Win10在桌面端的这个举措还是不错的。接下来就看各大OEM厂商是否给予支持了,不出意外的话,OEM厂商还是比较欢迎Windows出新版本的,因为明显又可以多一个噱头嘛!反正装一个系统给微软的钱都差不多,肯定是用新不用旧。而且微软现在高举免费旗帜,说不定到时候装Win10还可以更便宜点。所以,OEM厂商这块基本不用担心。
移动端表现又如何?
既然是One Platform,除桌面外,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也不能含糊。平板电脑方面,微软依靠Win8已经打下了一片领土,Surface Pro系列已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和认可——除了价格因素外,可以说是表现完美。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了,Win10在桌面领域的妥协设计,让它可以很简单地切换成Win8风格的系统样式(微软还专门为此推出了比一键切换更简单的Continuum模式),我们并不担心它在平板电脑上的表现。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Win10将来在手机方面的表现。
微软在进入到智能手机系统领域后,总是给人一种很弱势的感觉,如果把三大移动系统比作三国的话,它之前Windows Phone系统就好像三国里刘禅继位的蜀国一样——打不出去,只能偏安一隅独自苟活,好在目前还没有彻底死掉,还有再战的机会。
这次微软宣布手机系统将再次更名,叫做Windows 10 for Phone,除开那些系统界面的美化与系统功能的增强外,还有一个重磅的概念推出,叫做Universal Application(直译为通用程序)——这是微软大一统理念中的重头。说白了,就是同一个程序,在桌面电脑上能用,在手机上也能用。
其实,早些年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并不是渣到没法用,而是晚了一步,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件生态环境。
苹果有App Store,审核很严,开发者因为能赚钱所以趋之若鹜;谷歌有谷歌Play,加上Android系统本身的开放性,占领了大部分移动设备市场,开发者们为了获取大量用户(从另外的角度也能赚到钱)也趋之若鹜;最后就剩下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Windows Phone系统,除了自家推出的应用外,其他应用乏善可陈,没应用就没用户,没用户就更少人开发应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而如今微软推出了“通用程序”概念,就是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至少让应用,最好是高质量应用变得多起来。它的.NET框架宣布开源,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为了促成让开发者开发更多应用而推出的。
这两个举措可以让开发者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各种平台上进行Windows程序开发,而开发出来的应用几乎不用怎么修改就能同时在桌面电脑和手机上运行。可以想象,绝大部分开发者都不会拒绝花小小的功夫让自己的桌面程序多一个手机版。只要程序应用数量变多了,其生态环境就会慢慢变好了。当然,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微软之后针对这个目标所做出的持续推广及相关策略了。
游戏机的融合
接下来,微软还要做的就是Win10在游戏机平台上的融合了。首先Win10自带Xbox应用,类似于Steam游戏平台的社区,可以通过Xbox游戏ID获取相关数据,共享好友、共享成就系统,录制游戏视频等。相当于把Xbox的某些界面给复制到了这里,你想与好友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不用开游戏机了,在电脑上就行。其次是Live Stream这个“串流”技术,可以让你通过网络把自家Xbox游戏机上的画面直接传过来,在桌面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上显示。也就是说,你可以大冬天的缩在床上,拿着Win10平板电脑,把客厅Xbox上的游戏画面传过来玩。这个对于有游戏机的玩家来说又多了一种方便的选择,对于没Xbox游戏机的用户来说,好像没啥用?
Win10为何而变
Win10之变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其实就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来袭的时候跑慢了一步,在移动端拖了后腿,现在不得不用更加强势的桌面端来弥补,所以就搞出了Win8这个移动端与桌面端融合后的“四不像试验品”。不过也好在有Win8这个先驱,让微软获取了大量的“回馈”——这代价还真不是一般公司能承受的。Win10的不少设计都是桌面端和移动端更好的妥协产物,你可以说Win10是个两面派,但这种两面派或许正是微软和用户们所需要的形态。
还有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微软除了提出了大一统这个口号外,还大打免费旗帜,大家都可以看到不论是Win7用户还是Win8用户,都可以直接免费升级到Win10。微软现在是恨不得大家在Win10正式推出之后,一夜之间全部都升级到这个版本,这样他之后的计划才能按部就班地继续实施。要不然如果还是像Win8那样慢如蜗牛的系统更换速度,微软的大一统战略最后可能就要变成闻起来很香,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来一桶”了……
微软的下一个战场
在微软的此次新品发布会上,当台上的微软大佬们花很长时间聊完了Win10之后,台下的科技记者已经心生退意。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微软放出了自己的One more thing————HoloLens虚拟现实眼镜。在众人吐槽微软在移动互联网当中掉队之时,微软用行动表示,下一个战场绝不迟到。
群狼环饲的新战场
在智能手机风风火火了三四年之后,硬件参数上的竞争已经变得无聊,大一些的手机厂商开始拼生态和布局,小一点的玩家则开始通过个性化、单点突破的思路突围。与此同时,行业中也有大量的目光投向了下一个重要战场——虚拟现实。
两年前,Google Glass的问世,引得无数人惊叹。但如今与Google Glass从Google X实验室“毕业”形成反差的是,越来越多的VR(Virtual Reality)眼镜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融资和新品新闻和它相关。今年年初,一家叫做Avegant的虚拟现实公司获得了来自英特尔投资和NHN投资领投的937万美元的巨额投资。事实上,英特尔已是继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和三星之后,又一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开始涉足虚拟现实技术领域。
而在国内,有关VR眼镜的创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暴风为代表的软件厂商、以酷派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雷蛇为代表的外设厂商,以及以蚁视等为代表的创业团队,将这个领域搞得热火朝天。而BAT、京东和小米等巨头,虽然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动作,但战略布局想必已在制定当中。
智能手机大潮之后会是什么?这是很多从业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很多人给出的答案都和王小川(搜狗CEO)的想法非常接近——全息眼镜。“为什么智能手机之后是全息眼镜呢?全息眼镜比智能手机更便捷、更贴近真实的交互方式。”王小川在评价HoloLens时如是说。
人们对穿戴设备充满热情,只是一直还没有一款足够优秀的产品能够掏空他们的腰包。来自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虚拟现实技术一旦普及,将会爆发出惊人的市场能量,仅游戏、影视方面的市场规模就有可能超过万亿元。而在未来,教育、社交、旅游、电商和设计等多个领域都将成为该技术被广泛应用的领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未来势必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周边产业链,来带动游戏、影视和外部设备等产品的研发,使虚拟现实技术向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微软,这一次不当收割者
此前,面对虚拟现实领域的人声鼎沸,微软并没有人站出来阐述自己的理念。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一直都要慢半拍的微软,又将在虚拟现实的新战场上迟到。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微软表面上的不为所动,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成熟。等一些创业者和尚不成熟的新产品去开拓市场、教育用户,然后通过后发制人的方式,推出自己的VR产品。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当中十分常见,当创业团队打开市场之后,巨头便会一拥而上,收割市场和用户。不过,微软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很早之前便开始蓄起了大招。
在发布会上,HoloLens的首秀就引得了公众一阵惊呼。全息投影、实时互动、体感操作……,宣传视频当中的HoloLens已经和我们熟悉的科幻片场景别无二致。简言之,HoloLens是一个基于深度摄像头,高性能处理器和双屏幕显示的进阶版Glass。对此,网上的评论也是一片惊叹,甚至将其奉为微软的“黑科技”。国外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在对产品进行了上手评测之后也给出了没有延迟、沉浸感强和“买买买”的评价。
但这其实并非微软的“黑科技”,微软为此已经潜心准备多年。据外媒报道,微软为这个项目已经蓄力长达7年时间,很多微软员工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这期间,微软研究院一直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和理论研究,而数年来Kinect的体感技术积累则成为了HoloLens的最核心功能支撑。别忘了,还有微软一直在发力的云平台。事实上,在HoloLens当中我们还看到了前不久刚被微软从Mojang收购的《我的世界》。而后期,一大票Xbox平台游戏也有望走进HoloLens。此外,类似于Cortana的很多相关技术,都将为HoloLens添砖加瓦。
在虚拟现实设备百废待兴之时,微软不满足于当一个市场的收割者(其实也是追赶者),而是希望成为开拓者。事实证明,微软也有实力这样做。只是在此之前,微软并没有对外透露这一宏伟计划而已。就好像2007年的乔布斯再一次定义手机一样,已经苦心孤诣蛰伏多年的微软,此次也想要一鸣惊人。正如HoloLens宣传片当中的那句“当你改变了看世界的方式,你就能改变你所看到的世界”一样,这一次微软似乎拿出了改变世界的勇气。微软的几个问题宣传片当中的HoloLens可谓是“屌炸天”,技术前沿、理念先进,但是这还是一款没有上市日期和上市价格的概念产品。就连微软的灵魂人物比尔·盖茨也坦陈,产品还并未真正投放市场。酷起来的微软,同样还有很多问题难以回避。
第一个问题便是产品何时能够面世,能否达到宣传片当中的同等效果。两年前,不少人力挺Google Glass划时代,而在一年前自己也曾对MOTO 360备受期待。但如今前者已经宣告“退市”,后者也没有达到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完美,都属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类型。现阶段媒体试用的HoloLens功能还比较简陋,完成度并不高。微软能否凭借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让HoloLens从虚拟现实“变为”现实,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其实,即便是微软技术完备,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搞定整条产业链,市场、用户和下游的开发者们也未必已经准备妥当。
第二,HoloLens是否能扭转微软现阶段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疲软状态?虽然主流观点都认为虚拟现实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最重要战场,但是在眼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当中,微软的表现着实难让其支持者们满意。
HoloLens将如何帮助微软重振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雄风?不光是笔者这样的键盘侠,或许连微软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事者认为,它所能做的可能只是告知开发者:微软宝刀未老。一款够酷的产品,或许能够帮助微软在下一个战场中打开局面,却可能对现有的困境爱莫能助。
不过,HoloLens是否真的对于改善微软现阶段的疲软状态毫无作用呢?其实也不然。
面对移动互联网,微软从Win8就开始憋大招,至今到Win10才算是有些成效——让Windows真正实现了跨平台。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Xbox等产品,纷纷通过Win10进行串联,HoloLens自然也将是其中重要一员。一旦这个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出现,或许真能化身“鲢鱼”,存在盘活整个微软生态的可能,可要是来得太晚,也就只有打扫战场的份儿了。
第三,下一个战场刚开始厉兵秣马,移动互联网的故事却依然在继续。在此次的发布会当中,Win10和HoloLens抢得了不少头条,然而有关运行在手机上的Windows系统却并没有太多消息放出。而就在发布会不久后,微软还向媒体证实Windows RT和Lumia 2520平板电脑将告别历史舞台。
截止本文发稿时,微软放出了适配Win10 PC版的Office“三大金刚”(Word、Excel、PowerPoint)预览版。它们免费,且将同时支持PC和移动端,是Win10大一统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微软还耗资1亿美元收购了日历应用开发商Sunrise。看起来,微软计划在移动生产力工具方向上发力。听上去还不错,但用户是否会买账呢?
文|曾响铃、蕾蕾、华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