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五年试点未了局

  5月26日下午,国内八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高管齐聚北京,参加央行召集的银行系基金试点经验与教训总结座谈。

  自2005年4月6日首批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建信、交银施罗德经国务院批准试点以来,银行系基金公司就肩负着管理层和投资者厚重的期望,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业界的种种担心和疑虑。

  2007年至2008年,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农银汇理、民生加银先后成立,同时,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则通过股权受让,分别参股和控股了招商、中银两家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展到八家,成为国内现有六十家基金公司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种会已经开过多次,至今没有形成最终的结论。我认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试点是成功的。”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老总对本刊记者说。

  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银行系基金的问题依然较多,影响了业界关于银行系基金共识的形成。

  其中,银行系基金对于大股东销售渠道的过度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就常受到业界的诟病。

  5月23日,2009年十大“金牛基金管理公司”评选揭晓,银行系基金公司无一上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某种程度上的尴尬。

  规模竞跑

  以管理资产规模论英雄,这是基金业的一条重要生存和发展法则,也是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重点经营目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管理资产规模既决定着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在投资者中的影响力,也决定着公司每年的管理费收入和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截至3月31日,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中银三家基金公司分别以667.66亿元、528.10亿元、343.83亿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位列银行系基金公司前三甲。建信。招商、农银汇理、民生加银、浦银安盛则依次位居第四至第八名。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基金市场,变化在随时发生。以中银基金公司为例,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进入银行系基金前三名,主要依赖2月11日成立的中银蓝筹精选。凭借中银蓝筹精选高达61.84亿元的首募规模,中银以微弱优势暂时排到了建信的前面。5月28日,建信社会责任ETF及其联接基金公告成立,首募规模合计28.16亿,这让建信又重新超过中银,回到了银行系基金公司老三的位置。

  在首批试点的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中,交银施罗德的规模增长速度相对最快,已超过工银瑞信约两成,并接近建信的两倍。2009年,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建信的净利润分别为3.62亿元、1.76亿元、0.75亿元。

  与首批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相互间已拉开一定差距相比,第二批试点的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间的分化更大。截至2010年3月31日,农银汇理的管理资产规模为198.68亿元,跻身中型基金公司行列,而民生加银、浦银安盛的管理资产规模分别为40.55亿元、16.71亿元,还属于小型基金公司。

  “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应真正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以规模论英雄,将基金规模作为经营活动的结果而非动因。”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嘉宾说。

  渠道呵护

  依托大股东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资源,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的基金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银行系基金的新基金首募规模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特点自2005年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诞生起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2005年8月至12月,工银瑞信核心价值、交银精选股票、建信恒久价值先后成立,首募规模分别为43.46亿元、48.74亿元和62.01亿元,合计达154.21亿元。同期,由非银行系基金公司发起设立的股票基金的首募规模绝大多数在10亿元以下。

  “银行系基金壮大了基金行业,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建信基金董事长江先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后,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基金销售业务,注重引导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原先过分集中在银行系统的资金进行分流,而银行客户对于银行系基金公司也相对更加信任,更容易接受,从而加快了国内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

  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角度看,银行系基金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首先,商业银行的业务原先以对公业务为主,后来转向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并重;第二,商业银行对私业务原先主要是抓存款和结算,后来向中间业务延伸,更加重视理财,对于培养商业银行的理财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至2007年,银行销售渠道对基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牛市中得到急剧放大,一度出现很多储蓄客户排队买基金的场面,基金业的管理资产规模从2005年底的4691亿元,快速上升2007年底的32755亿元,增长了近6倍。

  在这轮增长中,无论是银行系基金,还是非银行系基金都得到了较快增长,但截至2007年12月31日,银行系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占比约为6%,原先人们关于银行系基金成立后会迅速垄断银行哨售渠道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

  自2008年之后,新基金销售的难度重新增加,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再度得到体现。2010年以来,农银汇理中小盘、中银蓝筹精选分别以97.31亿、61.84亿的首募规模,远高于其他非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新发基金。

  “银行系受惠于股东方的支持,在产品发行阶段能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这一优势较为明显。除此以外我们没有明显的优劣势,因为我们同处一个市场,我们的人员也都来自于市场。”农银汇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风险防控

  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银行系新基金在取得惊人首发规模的同时,风险也如影随形。即使是强调选择合适时机发行合适产品的交银施罗德也难以幸免。

  2009年9月,交银180治理EIF及其联接基金成立,合计80.99亿的首募规模值得该公司额手相庆。但其后的股市下跌,令它们的净值出现较大损失。截至2010年5月31日,亏损已双双超过20%。2010年5月24日起,交银施罗德旗下今年首只新基金交银主题开始发行,最新信息显示,其销售同样比较困难。

  “对于客户来说,关键是看能否赚钱。如果碰到股市下跌,股票基金的首发规模越大,伤害面也就越大。”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老总说。

  与新发基金存在选时风险相比,基金公司急于扩张规模而导致的内部管理滞后所暴露出来的风险更高。2009年12月30日10时25分,交银ErF紧急停牌,主要原因是该基金的申购赎回清单计算出现重大偏差,导致大量套利交易,作为基金管理人,交银施罗德顷刻面临遭遇重大损失的风险。

  2009年12月30日,在上证180治理ETF的申赎清单中,中国平安的数量本应为900股,但交银施罗德却将之误增至10100股。该项数据错误直接导致当天该基金的参考单位基金净值比正常值高出约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套利者不断在二级市场买人该基金,并旋即赎回为一篮子股票后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获取巨大的套利差价。而套利者的高额利润就来源于交银施罗德的损失。

  在EIT事件发生后,交银施罗德通过多方紧急协调,让套利者放弃了套利所得,从而挽回了大部分损失。虽然如此,该事件仍然让人心有余悸,并对交银施罗德的品牌造成了较大伤害,也令交行的声誉受到一定程度的连累。

  “必然是在管理上出了问题;但没出事并不代表管理上没有问题。”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老总说。

  投研突围

  目前,国内8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合计为2468亿元,在60家基金公司2.45万亿元的总管理资产规模中的占比约为10%。虽然银行系基金没有形成此前市场所担心的垄断,但新的忧虑也随之而来:在各大商业银行注入了巨大的品牌资产,并给予了其他非银行系基金求之不得的渠道支持之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商业银行的显赫金融地位并不匹配。

  “作为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银行必须以客户利益为优先考虑目标,不单是卖自己基金公司的基金,同时也要卖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对于旗下基金公司的第一只或第二只产品,银行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但对于后面的产品,还必须看基金业绩。如果基金业绩不好,客户经理怎么卖呢?所以,银行系基金也必须先把业绩做好,银行系基金的渠道优势只是暂时的、短期的,不是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能够持续的只有投资业绩和服务。”江先周说。 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旗下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的渠道支持,主要集中于新基金发行,在老基金的持续营销方面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的支持手段包括召开内部视频会议、向客户经理下达更加严格的考核指标等。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工行、建行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对旗下基金公司新基金首发的支持力度已呈减弱之势,而中行、农行、交行等也将面临必须兼顾银行客户的利益和更好地发展基金销售与托管等中间业务的压力。   对于这种形势,工行也一直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工行行长、工银瑞信董事长杨凯生曾表示,无论什么样股东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未来的生命力都在于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业绩和服务不佳,无论股东背景如何,一样会被投资者淘汰,被市场所抛弃。

  而从各大银行系基金的具体业绩表现看,以首批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各自的首只基金产品为例,工银瑞信核心价值、交银精选、建信恒久价值自成立以来的总回报率分别为310.25%、267.39%、177.29%,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的业绩表现相对最好。

  在谈及对于各大银行系基金公司表现的评价时,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资深从业人员说:“交银施罗德的风格最为积极,但波动性较大,所伴随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工银瑞信比较稳健,旗下基金整体业绩都比较好,与商业银行的文化更加吻合;建信基金相对保守,这导致该公司的规模暂时落在后面;而中银基金则更加平淡无奇。”

  在2005年前后,非银行基金公司往往谈银行系基金而色变;近两年来,基金业的观点则在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变,很多业内人士已不怎么看好银行系基金的发展。

  一些年管理费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们,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内部控制人的地位,通过滥发巨额工资和年终奖金,大幅拉升基金业的人力成本,从而达到高管自肥、沉重打击竞争对手的双重效果。这不但令普通的小型基金公司生存维艰,即使是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压力巨大。2009年,浦银安盛、民生加银的净亏损分别高达2986万元、5996万元,就是基金业经营环境在急剧恶化的一种反映。

  一家银行基金公司的老总表示,中国商业银行拥有巨大的金融资源,在这方面与欧洲比较类似,而与美国金融业主要以投资银行为主有较大区别。在欧洲基金业,J.P.摩根、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汇丰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发展良好,市场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国内银行系基金公司如果能坚持稳健风格,比别人少犯错误,那么其中长期发展空间仍相当广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