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巨变的视频媒体

  中国的视频媒体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变。在多屏共存的大视频时代,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服务于相同的人群,已成了一种现实。人们的生活娱乐习惯便也随着媒介生态格局的变化而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从视频媒体的融合发展来说,对传统电视与互联网行业既是一种刺激更是一种促进。

  据2014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表明,全国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首播月71城市收视水平超1%的仅占2%,84%的节目平均收视率在0.5%以下,其中又有一半在0.1%以下。充分说明,在社会化媒体勃然兴盛的今天,人们对资讯、娱乐的关注与获得,渠道和需求是多元的。有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不代表就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兴媒体正从边缘走向主流。而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又使得“朋友圈”也都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信息参照系之一。随着公众注意力的碎片化,传统电视的影响力也逐渐下滑。所以媒体的融合,既能有效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掌控宣传舆论阵地。

  办新媒体用的是“平等交流互动”的互联网思维。要如何冲破办传统媒体的思维惯性去办新媒体、从而促使多媒体的融合,值得思考。自我改变自我突破总是痛苦且艰难的。近几年有些报业进行全媒体集群的探索,也有不少电视台办起了新媒体,可怎么也无法与商业门户网站相比。正所谓:说起来丰满看起来骨感。是思维惯性,还是机制体制?好像都有,于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也随之成了推动各项工作的热门词。但新浪网副总编周晓鹏曾经讲过:“其实在硅谷这样的地方,我们很少看到什么互联网思维、机制创新这样的口号,因为当搞清楚要做什么,做给谁,用户为什么需要等这些问题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等等,都贯穿其中了。”讲得太好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眼下虽然媒体的融合发展很急迫且没有可复制的模式,但巨大的前景诱人探索。任何方向的探索与努力都值得点赞,主动出击总比被动防守好,有探索总比不去探索强。

  蔡照波,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