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们国家都有社会各界人士和人大代表提议成立反对虐待动物的法案,但是似乎进展缓慢,于是,很多喜欢动物特别是家养伴侣动物的人都感到很泄气。其实看看国外我们就会发现,立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动保”路漫漫,行进不停歇。
英国路标的伟大与艰难
说起动物保护法案,人们往往会先提到英国,因为它们是第一个颁布反虐待动物法案的国家,也是动保领域的先驱。然而就在200年前,如果你提到保护动物,英国这片土地上也是一片嘲笑声。
动物福利先驱
19世纪初,作为当时的世界领先国家英国,还并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动物福利法案,事实上,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点,更不会有人认为这是犯罪。虽然早在1596年,英国切斯特郡就颁布了一条关于禁止“纵狗斗熊”的禁令,但还没有人想把动物保护法案引申到农场动物或家养动物身上。
从有到无,马丁法案
1809年,苏格兰的一位议员在国会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禁止虐待猪、马、牛、羊等农场动物,这条法案虽然在上议院被通过,但却在下议院被否决,然而这项提案仍旧在动物保护的思想中溅起了水花。1822年,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成功地让“马丁反残酷法案”得到了通过,不过作为最早的动物福利法,马丁法案并不是特别详细,一开始的执行力度也并不强,但随着诸多的修正、调改、细化,如今的英国已经是动物保护法最详尽和严苛的国家。
人们声音的变化
一开始,英国人并不理解这种提案的产生,甚至嘲笑为什么要保护动物?然而随着官方到民间的不懈努力,人们慢慢从嗤笑、不理解转为接受,如今提到动物福利、反虐待、保护动物,这些都变成了英国国民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的英国,假如你的猫咪超重,也会被算在虐待动物的范畴里,对于动物而言不可谓不幸福。
美国不气馁的马丁·伯格
说起美国的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现在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然而在一开始,它的创始人在路上劝说农夫不要虐待马匹的时候,获得的只是嘲笑。
从劝说到立法之路
1839年,26岁的马丁·伯革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开始注意到动物所遭受的虐待。他经常看到驾马车的车夫暴打马匹的脸,在西班牙,他还目睹了血腥的斗牛活动。1863年,伯革出任美国驻俄国圣彼得堡的外交官,俄国普遍的虐待动物情形让他深受触动。有一次,当看到一个车夫鞭打疲惫不堪的马儿时,他忍不住出面制止。让他吃惊的是,这位车夫居然真的听从了他的要求。这件事情让伯革先生了解到制止虐待动物的行为是可以成功的。1864年,伯革先生在辞去外交官职务返回纽约的途中,专门到英国造访了RSPCA的总裁和秘书。经过一系列努力,1866年,第一个民间动物保护组织成立了,并且在这之后,美国各个州和城市都效仿马丁·伯格加入或成立了动物保护组织。
从被嗤笑到成功执法
一开始,虽然动物保护法已逐渐加入美国各个州的议会法案中,但并没有相关的执法单位。于是马丁·伯格自发走上街头担任“动物警察”。第一次,他看到一个车夫鞭打虐待他的马,便上前劝说,并告知按照新的法律这是犯法行为,却受到车夫不可思议的眼光和嗤笑。第二次,他成功把一个虐待动物的人告上法庭,但法官却以对动物保护法的怀疑而不受理。失败多次之后,最终在1866年,伯格成功使一个虐待动物的人受到了10美金的惩罚,第二天还使另一个人受到坐牢一天的处罚。
从大众到媒体,从对抗到坚持
在保护动物法案颁布的初期,大众往往是嘲讽的,甚至还写文章建议成立虐待动物法案来打对台,而媒体往往也是一副看好戏甚至泼冷水的嘴脸。然而伯革认为,动物保护者不应该消极地等待媒体的报导,而是应该主动利用媒体来扩大知名度。之后他通过几次比较大甚至夸张的动保事件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球,在一片嘲讽谩骂和不解当中,动保却逐渐得到了众人的关注,有不理解的,就有支持的,有不明白的,就有越来越明白的。
如今,谁还敢在美国的国土上残忍虐待动物?别说激进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了,一般大众也会分分钟“喷”死你!
前路难行,越挫越勇
两个动保先驱国家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在没有动物保护法案和观念的国家里,动物保护、福利观念必然对一些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而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是成功立法,到普遍执法成功并让大众自觉维护法案都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但看到世界上那么多历经艰难险阻却最终成功的国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编辑/桂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