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交出一份“难看”的2014年成绩单:2014年,公司净营收459.98亿美元,比2013年下滑2%;实净利润70.98亿美元,比2013年下滑17%,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55%。同样,另一碳酸饮料巨头百事可乐2014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65.13亿美元,同比下滑了3%,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3.11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下滑了25%。
分析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指数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被贴上了不健康标签,这或许是导致其业绩在全球市场下滑的主因。尤其是在中国,近年来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意识逐渐普及,催生出了新一轮消费理念,使健康型饮料快速成长,而有关碳酸饮料的各种负面信息则广为流传,对传统饮料商形成了巨大冲击。
事实上,关于可口可乐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说法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业界的独创。例如,2012年3月美国某公益组织便呼吁美国食品药监局禁止在可乐中使用焦糖色,理由是焦糖色中的一种成分(4MI)有潜在致癌性。对此,美国食品药监局表示:“可乐中所含有的4MI远低于危险值。”而美国饮料业联盟也反驳称:“尚没有科学研究能够证明4MI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此外,在百度百科上有关“碳酸饮料”的词条中明确指出,碳酸饮料中含有的碳酸会腐蚀牙齿,磷酸会造成骨质疏松,而过多的糖分也会引发超重、糖尿病等,但同时,该词条中也列出了相关证据,表明上述说法并不成立。
以笔者之见,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既然能够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美国医学会以及美国公共卫生部等多个官方机构的认可,足以证明大部分“碳酸饮料有害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中很多说法都有夸大其词、以讹传讹的嫌疑。而且,任何一种工业饮品,如果摄入过量的话,都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这并非碳酸饮料独有的问题。不过,从中国市场的情况看,人们对碳酸饮料不健康的认知正日益加深,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笔者建议,碳酸饮料厂商可以采取三方面的措施进行“突围”。首先是加大正面宣传。对于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不实说法应予以澄清,必要时可以邀请官方机构、专业组织进行论证和解析。其次是改善产品质量。碳酸饮料一向以爽口为卖点,即使本身无害,但也确实不够“营养健康”,除了补充水和糖外,不能提供其他营养物质,且含有多种添加剂,对此可以进行改进,加强健康导向。最后,可以考虑推出低碳酸型产品。在炎热的夏天,二氧化碳的加入能让饮料更加清爽,因此在没有冰箱的时代,碳酸饮料格外受欢迎。如今冷饮遍布,二氧化碳的降温作用已不明显,其带来的酸麻感及腹胀反而成了不必要的负担。由此,可口可乐少加些二氧化碳,味道可能更好一些。
文 胡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