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分享,就地科普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迷信,土豆,到此一游
  • 发布时间:2015-04-30 15:48

  东边日出西边雨,南来北往人熙熙。人类的好奇与执着,成就了文明、科技。但想象的羽翼再丰满,也需要科学精神提供飞行动力。我们的科普信条是:从未被假象击倒,一直在追寻真相。

  NO.1

  【人为什么会迷信】

  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少不了迷信的人,他们总是狂热地参拜某个大神,相信敲敲木头就能带来好运,相信戴上转运珠就能为自己开运。即使那些宣称自己从不迷信的人,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小迷信”,比方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过、忌讳踩到裂缝,等等。而且大多数人在面临重大事情时,会默默地为自己祈祷好运气。我们如何解释人们对迷信的热衷呢?

  科普一下:事实上,迷信行为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产物。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由自主的小迷信,最终都会融进人们的日常行为,变成人们自己都不易发觉的习惯。成为习惯后,人们便可以通过它们缓解压力,获得心灵上的平静。或许,许多迷信行为看起来没有道理,但有时也许真的有效,这绝不是魔术,而是心理学,只要人类的心理还需要调节,迷信就会是一种必需品。一句话,我们之所以“钟爱”迷信,相当一部分原因都是我们无力理解世界,可又期盼成功。

  NO.2

  【土豆:严肃点,人家叫“饭”不叫“菜”】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我国将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土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引发了公众关注。有人由此担心,土豆都当主食了,是不是表示中国缺粮食了?

  科普一下:选择土豆作为主粮,一是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减少的前提下,土豆对粮食多样性具有一定意义。二是土豆具有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的特点,为缓解粮食压力,能发挥较大作用。第三,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主粮地位保证。

  NO.3

  【为何会喜极而泣】

  日常生活中,人们太高兴了反而会流下“喜悦的泪水”,如球员进球、学生毕业以及观看偶像的演唱会,极度悲伤时却会苦笑。为什么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表现会同时展现?

  科普一下:研究表明,如果新人在婚礼上因幸福激动而流下泪水,这是以负面反应应对幸福事件,这种反常反应有助于保持情感平衡,使过于强烈的情绪得到控制。人们面对积极事件却以消极情绪应对,即遇到高兴事时用哭来表达,其实是为了更快地控制强烈的情绪。同样道理,强烈的负面情绪反过来能激发人们展现出积极的表情。

  NO.4

  【“到此一游”也是种病】

  过去,我们总说国人喜欢“到此一游”,就连习大大在马尔代夫访问时都提醒国人“到海外旅游讲文明”。事实证明,旅游时人过留名,是没有民族差异的。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彰显“到此一游”呢?

  科普一下:对人类来说,大自然是“空间”的极限,而历史是“时间”的最大值。此时,人们自身的“存在感”被削弱,容易引起潜意识层面的惶恐、焦虑、不安。为了对抗、削减这些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会“无意识”地启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维持内心平衡。此时,“到此一游”者们就会采用各种张扬的、破坏性的方式彰显存在感,对抗焦虑。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反向形成”,就是将内心的冲突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内心软弱的人喜欢摆出冷漠强硬的姿态,一个不爱与人交往的人在接人待物时表现出过度的热情。在景点刻字、掰断珊瑚等行为起到了“代偿”作用,使内心得到满足。

  土也地/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