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微信朋友圈突然被窦唯刷屏,起因是窦唯在地铁上的一张照片被人传到了网上,照片里的窦唯不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谢顶,发福,没精打采--这其实再正常不过,毕竟时间是一把屠刀,韶华易逝,壮士暮年,没想到却引起一片喧哗。众多声音中,最为主流的是喟叹窦唯生活落拓、今非昔比,尤其将窦唯与其前妻王菲两相对比时,音量最高;也有为窦唯辩护的,力陈其在摇滚史上的地位和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也发出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最高音。这两种声音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件事。
首先,我想到的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这样谈及它:“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是哲学家罗素的忠粉,罗素的信念“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也是他的信念。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霸道总裁,或者对霸道总裁的设置安之若素的人,那一定不是王小波所期待的幸福的世界。在关于窦唯地铁照的评价中,第一种主流声音就来源于这个不幸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面目模糊,但是目标一致,都更在意实际功利的东西,尤其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在这个世界里,生活落拓、中年发福、还乘坐地铁的窦唯,一定会被认为是不幸福的。
接着,我想到的是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几年前风靡印度的一部佳作,它辛辣地嘲讽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和种种社会问题,在中国影迷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因为同样的切中肯綮。影片的主人公大学生兰乔和反派模范学生“消音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前者是兴趣至上,追求卓越而不是成功;后者是应试至上,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两人订下一个赌约--十年后看谁在社会上混得好。时限将至,已有别墅、豪车、娇妻、事业的消音器不远千里,到处去寻找兰乔,在影片的末尾,他终于见到了在一所乡村小学做教师的兰乔。成功人士和乡村教师,谁胜利了呢?影片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兰乔除了是一名乡村教师之外,还是一个大发明家,以另一个名字举世闻名,除了在发明史上的地位和在科技上的贡献之外,还拥有友情、爱情和数不清的财富。为窦唯辩护的最高音,大约来自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幸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生活,发展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天赋,人们追求卓越,而成功反过来会追求卓越的人们。因此,在这个世界里,有才华、有能力、追求卓越的窦唯,一定会被认为是幸福的,如果他有数不清的财富的话,那自然更加幸福。
可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既非不幸,又非幸福。我们没有不幸到失去一切自由选择的程度,你可以选择走熙熙攘攘的路,但也不妨选择走偏僻冷清的路,只要你能承受那份喧嚣或者寂寞。我们也没有幸福到可以完全遵照自己兴趣还能取得世俗成功的程度,你可以成为一位乡村教师,但你别梦想与此同时你还会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常常伴随我们的不是平庸就是贫穷,窦唯在这个世界里选择了后者。赫尔佐格电影《陆上行舟》的主人公也选择了不平庸,他为自己的狂想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陆上行舟的奇迹,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果真一无所获吗?影片结尾在被人质问究竟得到了什么时,主人公坚定地回答:“我见过。”是的,我见过,我听过--这可以作为窦唯给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回答;或者,像耶稣在彼得问及另一位信徒的命运时的回答一样--“与你何干?”
像诗人扎加耶夫斯基一样尝试赞美这个既非不幸又非幸福的世界吧:
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光,
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闪烁……
文/红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