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里缘何腐败频发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腐败,资金,采购
  • 发布时间:2015-05-20 07:50

  在海南教育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中,一个1992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名校”的海南华侨中学,正、副校长一个个都像中了魔咒一样“前腐后继”,倒在同一条道上,创下罕见的腐败窝案。

  办案的检察官分析,从身份看,教育腐败案件当事人大多是在某个领域有绝对决定权的“一把手”,局长、校长,或分管学校后勤的副校长,在教学以外的事务性管理中常常可以“一个人说了算”,且大多在掌权之后打起了以权谋私的主意。

  一些教师形象地指出,学校中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校务会“一言堂”现象突出,缺乏对校长治校的有效监督。“学校大小事务都由校长掌控,校长的意见、建议就是学校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校长的决定就是学校决定,甚至全校教师的职称评比、科研项目申请、职业培训名额等由校长说了算,权力这么大,还有谁敢监督校长?”

  为治理教育领域腐败问题,海南省教育厅痛定思痛将落实反腐倡廉措施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抓制度、抓监督、抓查处,提出了26项制度建设清单,通过建立健全人事、财务管理和教育项目资金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一切按章办事,在教育系统形成有力震慑。

  针对个别校长为个人私利,截留、骗取学校办学经费和财政拨款的违法违纪行为,海南省教育部门通过改革的思路抓反腐,率先在全省实行省对市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从原来的38项减少到22项,增加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简政放权,权力下放,避免各市县为了争取专项资金争生相互请吃、甚至行贿等腐败行为。

  办案检察官认为:“一个人说了算”为校长、局长们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预留巨大空间,要增强教育领域拒腐防变能力,还需在财务审计、基建项目管理、学校招生等方面建立严格规章制度。

  针对基建项目招投标行贿、施工偷工减料、虚假结算等问题,建议教育部门认真执行基建项目代建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全权负责项目建设组织管理,做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相分离,从而在教育部门与工程项目之间加装一道“防腐墙”,降低腐败风险系数。

  对于教学设备采购、学生校服订购等教育腐败高发环节,则须建立教学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规范集中采购的各处环节和流程,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做好招投标工作,一旦收到项目招投标问题举报并查实,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责任。

  而针对校长负责制下,校长只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学校管理层及教师对其监督形同虚设的问题,建议建立由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教育部门认可备案的校长选择机制,强化群众监督权,限制其行政权力。

  针对招生领域出现的暗箱操作,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问题,实行阳光招生制度,严格落实普通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划片、就近、免试、免费”入学政策。当然,建议再好,对策再多,关键是要落实到实处,付诸行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