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不见面 寻访塔子山文峰塔
- 来源:旅游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绪,人文,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2 12:45
在重庆朝天门长江下游北岸,溉澜溪长江边的塔子山上矗立着一座白塔,正是修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的塔子山文峰塔。素有雾都之称的重庆,有时江上能见度极低,下游来的船只,只要一看到塔子山的文峰塔,便知道重庆到了。
另外,在重庆流传的“三塔不见面”的传说中,这塔子山文峰塔就是其中的三塔之一。
寻访
七层文峰塔,矗立塔子山
远看塔子山并不高,但真正来到山脚下仰望,才觉得这座小山并没有想象中低矮。但为了一睹文峰塔的风采,也只能顶着烈日,沿着步道上山了。
所谓的步道,其实根本算不上路,沿着草丛,穿过树林,走的人多了,便用脚踩出来这条山道。一段上坡,一段下坡,沿途经过了农民废弃的粪坑,跳过了不算宽的沟壑,在山坡的树林中,我们找到了这座文峰塔。
查过资料,文峰塔塔高26.6米,分为七层,呈六角形,底层用条石砌成。塔内的木制楼梯早已垮掉,用条石封闭了大门,塔两边的石雕也已模糊不清,唯有门额上书繁体的“题名胜迹”四字还清晰可见。
TIPS:怎么去
乘坐公交(107路、153路、620路、812路、813路、817路、831路、835路、866路、885路)到达溉澜溪公交车站,步行到达北滨二路,再沿北滨二路走250米即到塔子山脚下。
传说
三塔不见面,见面就完蛋
重庆有句老话——三塔不见面,见面就完蛋。这三塔除了塔子山的文峰塔,还有南岸区文峰山的文峰塔和下浩莲花山麓中觉林寺的报恩塔。而这个“三塔不见面”的老话则是源自一个传说。
说是清朝年间,有年夏天溉澜溪河段出了条孽龙,它兴风作浪,盘踞到朝天门沙嘴一带,让船只无法通行于此。这样一来皇帝要的东西出不去,湖广运来的东西又上不来,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它制服。后来,一个云游四海的道士要来“降龙”,他提出两个要求:一、事成之后,给他修个道观,他以后有个落脚点;二、给他找个胆子大的人推船。
人们答应了他的要求,推举出一个胆大的船夫载着道士从朝天门沙嘴出发了。船划过灌口,到了青草坝,孽龙身未现,风浪已卷起到房子那么高,等驶到溉澜溪,孽龙一下子从水面拱了出来,一声怒吼,船夫已是吓得半死。道士一人孤军奋战,将手中画了符的鸡蛋朝孽龙砸去,孽龙似乎愣了半晌,但并没有太大反应,很快鸡蛋就用完了,而孽龙正张牙舞爪地扑向道士,无奈之下,他将令牌、拂尘捆成一坨奋力地向孽龙的头砸去,孽龙终于消失在水面。不料,转眼孽龙又从水里钻出来,而且更加凶猛。道士见身边连块石头也没有,便脱下自己的草鞋,忿忿地向孽龙扔去,只听“咔嚓”一声,水面风平浪静了。道士仔细一看,那只烂草鞋上托着一根草绳,漂浮在江面上。
原来孽龙是草绳修炼成精化成的,机缘巧合就被烂草鞋制服。而为了牢牢镇压住这孽龙,在道士的指点下修了上面提到的三座塔,分别镇压龙头、龙身、龙尾,塔子山下所镇的就是龙头。为了防止孽龙复活,这三座宝塔各处一方,永远看不见彼此,所以无论你登上哪一座塔,都看不见另两座塔的身影。
传说非真,却让这三座塔更显神秘,也体现出重庆人文的独特风趣。
链接
不见面的另外两座塔
南山文峰塔
南山文峰塔位于南岸区黄桷垭,在今天重庆邮电大学对面的南山上,距渝中区10余公里。据资料记载,该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50年),相传为镇洪水驱妖邪保平安之塔,塔有7级,高20米,砖石垒砌,铁铸宝顶,极具审美特质。
它是重庆主城的一座名塔,也是重庆最有看点的风景,在重庆最繁华的渝中区,就可以远眺到它遥远的身影。《巴县志》记载:“文峰塔峭立山巅,凡七级,高逾十丈,万松围护,攒天一碧”。1992年,南山文峰塔被正式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矗立山顶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已是满身沧桑。2008年8月,南岸区文管所斥资30万元进行整修,让这座古塔焕然一新。由于“白纱哀史”、“一双绣花鞋”的传说等众多人文掌故发生在此,电视剧《一双绣花鞋》、电影《雾都茫茫》也曾在此取景,使该塔更加扬名中外。
TIPS:怎么去
乘坐公交(346路、347路)到达黄桷垭公交车站,沿崇文路步行进入黄桷垭后街,继续前行约1公里后即到。
觉林寺报恩塔
报恩塔位于南岸下浩地区,是觉林寺僧人月江为报母恩所建,由他的徒弟善明完成。它兴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历时16年,于乾隆三十八年竣工。
相传月江的孝德感动天地,建塔破土时,掘得宋淳佑年间花银五锭以作建资,又有雷劈大石于田中以作建材,一时传为佳话。
报恩塔高40米,共9层,呈八方形,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由底层可直登塔顶,下六层每层正面有一门,上三层则是四面有门,每层均有石廊翘檐环卫。其尖端是金属铸成的葫芦宝顶,登塔眺望,可极目渝州层楼鳞次栉比。入塔门处额镌“人天进步”四字。两旁有李星曜石刻题联:“才立脚跟地步,已参顶上工夫。”每层塔门门额,分别题有“扶摇霄汉”、“轮相悬华”、“涂林崇胜”、“飘朔尚在”等碑碣,皆属乾隆至光绪年间的文物。
1984年,重庆市文化局为了保护文物报恩塔,曾拨款修缮塔身、塔边及围墙,在塔侧还新建了一楼一底的四间古式房屋,为区文管所办公用房。报恩塔现已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再对外开放。
TIPS:怎么去
乘坐公交(303路、304路、315路、320路、321路、323路、354路、363路、376路)到达觉林寺公交车站,下车即到。
TIPS
重庆还有多少文峰塔
合川文峰塔
位于合川城区南津街,又名振兴塔,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共9层,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层,共为13层,通高62.2米。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从底层沿石级螺旋而上,直达第11层。每层均刻有神像供人祭祀,顶层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现为泥塑。
黔江文峰塔
位于黔江城区东郊两公里的酉阳山麓一座孤峰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坐北向南,石结构楼阁式。五层一塔刹,高15.5米,素面塔身,呈六边形,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形状上层层上收,每边系用方形石板料组合成塔身。每层再垂檐相扣。
梁平文峰塔
位于梁平县城西乡的平原大坝上,是一座雄巍高大的八角塔。塔身12层,高度35.68米,其高度为全国石塔第二,仅次于福建泉州石塔。全塔用坚石精心砌成,石门上尚有清晰可见的“灵秀”、“文明”四字,塔基全砌在大石基上,十分牢固。
文|李竑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