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慈鲷的路亚钓法

  • 来源:路亚中国
  • 关键字:吉利慈鲷,路亚钓法
  • 发布时间:2015-06-02 13:05

  在我国南方的水域中,罗非鱼的分布相当广泛,而大家可能不知道,被称为罗非鱼的鱼种其实也有不少。实际上,罗非鱼只是慈鲷科鱼类的一种,原产于非洲,在亚洲地区则最早见于新加坡。有许多网络资料介绍说罗非鱼是从印尼引进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二战时期,罗非鱼由日军自非洲引入新加坡的日军繁殖场,并准备大量繁殖以备军需之用。后来日军战败,当时两位被日军征为兵员的中国台湾籍青年吴振辉和郭启彰于1946年即将被遣反台湾前夕,冒死潜入日军繁殖场偷得罗非鱼苗后携回家乡。这些鱼苗后来与引自非洲的其他慈鲷鱼反复杂交,终于培育出了优良的新品种,也就是中国台湾地区俗称的福寿鱼,即中国大陆所说的罗非鱼。当初我国在培育新鱼种时引进了不少慈鲷科鱼类,后来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鱼类由于种种因素流入到自然水域之中。它们在自然水域中不但没有灭绝,反而生生不息地繁衍起来,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各大水系之中常见的鱼种。

  在我国的慈鲷科鱼类中,有一种鱼叫作吉利慈鲷。这种鱼类具有追咬猎物的习性,是我在本文中所要介绍的主角。当然,要想钓获它们,我们必须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入手。

  一、吉利慈鲷的生态习性

  吉利慈鲷俗称吉利吴郭鱼或齐氏非鲫,属慈鲷科,原产地为阿尔及利亚。这种鱼类处于濒危状态,但不在IUCN濒危名单当中。

  吉利慈鲷原产于非洲及欧亚大陆,现因人工养殖等因素,已被引入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在内)。此鱼种不易与其他鱼种杂交,故在野外也可发现纯种鱼。

  吉利慈鲷喜栖于低海拔之河川、池沼及沟渠等淡水水域中。它们在水流平缓的河流、水库、湖泊、野塘及沟渠中都能生存,甚至在近海沿岸盐分不高的水体中也能生存。它们通常所处的水层深度在10米之内。吉利慈鲷生性凶猛,领域性强,对我国本土原生鱼种会造成伤害。但是,吉利慈鲷实际上属于杂食性鱼类,它们多以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物碎屑、腐植质及小型动物为主要食物。

  二、吉利慈鲷的形态特征

  吉利慈鲷的身体呈椭圆形而侧扁,背部轮廓隆起;头中大,口中大,后端不及眼眶前缘;吻圆钝,唇厚,上下颌各具3~4行细小而扁薄的叶状齿,锄骨和腭骨均无齿;体被大栉鳞,头部除吻部和颏部外均被鳞;侧线平直,在背鳍第4~5根软条下方中断,形成上下两条侧线;背鳍单一,无缺刻;胸鳍侧位,鳍条颇长,末端达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胸位,末端达肛门,尾鳍呈截形。吉利慈鲷的体色因环境而异,一般为暗褐色,背部暗绿,腹部银白。它们的鳃盖上缘具有一蓝灰色斑点,体侧一般具有8~12条暗色横带,背、臀及尾鳍具有许多灰色小点,尾鳍具多条垂直横纹。成熟的雄性吉利慈鲷在生殖期间,体侧的暗色横带消失,背部和尾鳍具有深红色鳍缘,以繁殖期间尤为鲜艳。吉利慈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鳍后侧有一眼状斑纹,这是它与其他罗非鱼最为明显的区别。

  目前得知的最大吉利慈鲷的体长约为40厘米,该鱼种的常见个体均在20厘米左右。由于吉利慈鲷不易与其他鱼种杂交,所以经济效益较差,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能耐污染及低氧环境,而且繁殖能力极强,生长迅速,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强,故被我国广为引进并繁殖。

  三、适合的钓具

  1.钓竿:长度在1.98~2.1米、钓线负荷在4~10磅、适投饵重在4~12克的L调直柄路亚竿为最佳。

  2.渔轮:1000或1000S型纺车轮为最佳,最好搭配6磅尼龙线或0.4~0.6号PE线使用。

  3.拟饵:

  ①1.5~5克的单钩亮片为最佳,至于颜色没有特别要求,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粉红色或红色的亮片;

  ②7克的小型旋转亮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③3~5厘米长的小型硬饵在较深的水域会有不错的表现;

  ④小型Jig配小型软饵适用于水温较低且鱼儿活性较差的时段,可以用挑逗式的手法来控饵。

  四、作钓手法

  1.路亚吉利慈鲷时,应找岸边水浅处下竿。吉利慈鲷多在水深不到1米的浅水区活动,钓者时常通过肉眼就能发现其踪影,而且该鱼种并不畏惧人类的活动,基本算是一种非常容易上手的路亚对象鱼种。我们可以在温暖水域中的平缓区域发现它们,而且它们都喜欢群聚栖息,如果发现了一条,那么这片水域中还会有一群鱼。所以,我们在路亚吉利慈鲷时并不需要频繁更换标点。

  2.路亚吉利慈鲷的控饵手法宜稍快一些。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有很强的侵掠性,对拟饵的反应良好,但它们不大喜欢游动太慢或是不动的拟饵。这一点对于钓者来说十分重要,无论你使用什么拟饵作钓,都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

  3.吉利慈鲷索饵很干脆,而且它们在索饵时基本都是追着拟饵咬。它们在繁殖期会因护巢行为而变得更加凶猛,但建议大家对繁殖期的所有鱼类网开一面,尽量不要去钓。

  五、注意事项

  1.吉利慈鲷为外来鱼种,目前在我国温暖地区的水域中比较常见。我国的吉利慈鲷的常见个体大约在15~20厘米,它们多生活在泥沙底的浅水区域,体色稍带嫩黄或姜黄,而且没有什么警觉性。钓者只要看到它们,基本上可以手到擒来。

  2.吉利慈鲷的攻击性明显强于其他罗非鱼,我们在水质清澈的标点作钓时,经常可以看到它们朝着拟饵一路追咬过来。虽然它们的体型不大,但却异常凶猛,这对于作钓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利的因素。

  虽然吉利慈鲷生性凶猛,但是它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如果它们在追咬拟饵时不能一击即中,那么至多会再咬一次,而且会立刻对同样的拟饵产生排斥行为,甚至不再理睬。因此,我们在路亚吉利慈鲷时要随时更换拟饵,这点十分重要。

  3.由于吉利慈鲷的繁殖能力超强,而且又属于外来鱼种,它们的存在对于我国本土鱼种有着一定的压力,所以我并不建议在钓获吉利慈鲷时一定要放流,而且我们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将其放入到其他自然水域之中。保护本土生态的核心是做到不乱放流外来鱼种,如果因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放流外来鱼种的话,必将引起生态的浩劫,进而破坏我们珍贵的原生态资源。

  郑博元,196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984年开始独立撰写路亚文章,1988年开始系统化地推动路亚运动,1990年后游钓世界,见习其他国家发展路亚运动的模式,其足迹遍及亚洲、北美洲、非洲、北欧以及密克罗尼西亚、新西兰等22个国家。

  郑博元曾任《台湾钓鱼》杂志总编,《台湾钓游家》双周刊社长,是《台湾联合报》《自由时报》《中时晚报》《太平洋日报》路亚专栏特约作者,并著有《路亚族》《全新路亚族》系列图书。他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路亚运动的推广,并坚持“环境保护与中国特色路亚运动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主张将不同性别、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引入路亚活动中来,针对中国鱼类的多样性来发展中国化及国际化的路亚运动。

  撰文、摄影/中国台湾·郑博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