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汇东方 梦想聚常熟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纺织,常熟,90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4 14:47
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圆满收官
5月20日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服装协会、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在常熟圆满落幕。23位入围选手的优秀作品依次登上了绚丽的T台,最终,宗晶玉设计作品《重生》赢得了本届大赛金奖,何煦设计作品《与其感慨路难行》、乔丹设计作品《错悟》分别收获银奖、铜奖。
回顾大赛的7年历程,从这里走出了无数设计新秀,他们的设计梦想履历少不了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的精彩一笔。大赛多年的成功举办,也让其成为关注度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广的品牌赛事,不仅得到了海内外专业院校、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各大时装品牌企业等的多方认可,更为年轻设计师成长以及为行业输送设计人才创造了一个专属的平台。让我们共同回味本届大赛的全程,一起为青春梦想喝彩。
5月20日,一个因梦想而闪耀的夜晚,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决赛在常熟国际展览中心激情上演。自去年12月招募选手以来,历时近半年的赛程终于在这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23位入围决赛的选手为到场嘉宾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他们对设计充满激情,对梦想执着而坚定,鲜花与掌声则是对他们的真诚礼赞。
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决赛的绚丽开启,同时也是汇聚了专业论坛、精锐赛事、高端品牌秀等丰富活动的第十六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暨阿仕顿2015江南国际时装周盛大启幕的时刻。
决赛之夜,嘉宾云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中纺联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社长钱晋,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陆建达等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专业市场、企业的代表,专业院校师生及各大媒体,共同见证了新秀诞生的时刻。
当晚8时许,大屏幕开始播放常熟服装城的宣传片,向观众展示“江南织造”的独特魅力。随后全场灯光聚焦T台中央,决赛晚会正式开始,王、夏令敏等领导分别上台致辞,表达了他们对本届服博会以及大赛举办的高度关注和期待。紧跟着,最令人期待的决赛作品T台秀环节如约而至。为了表现本届大赛的主题“炫冉·锐熠”,大赛组委会对决赛夜的演出做了精心安排,服饰展示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优雅的双人舞和美国说唱组合的歌舞演绎,全场观众热血沸腾,共享这场时尚盛宴。
专业的较量离不开资深评委的把关点评。决赛是入围设计师成衣作品展示的时刻,而衡量选手设计水平的则是更为专业、资深的业界精英。本届大赛评委团阵容豪华,堪称重量级水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金顶奖”设计师、著名时尚艺术家张肇达担任本届大赛评委会主席,中法艾蒙时尚学院国际校长Heiko Michael Buerger,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熊兆飞,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邹游,“金顶奖”设计师、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武学凯,“金顶奖”设计师、北京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薇,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2014年度最佳男装设计师刘勇,中国最佳时装评论员、《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副社长刘萍,中纺联流通分会副秘书长、中纺设计中心总经理于敏静。
回顾大赛初评阶段,评审团从2000余份入围的参赛手绘作品中精挑细选,入围决赛的选手可以说是百里挑一。而在决赛阶段,评选工作更是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优中选优。最终,宗晶玉设计作品《重生》赢得了本届大赛金奖,何煦设计作品《与其感慨路难行》、乔丹设计作品《错悟》分别收获银奖、铜奖。由于本届参赛选手作品在服饰搭配方面缺乏突出作品,本着专业、公正的评审原则,评委团决定本届最佳服饰搭配奖空缺。
赛程回顾 花开半夏记录梦途
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圆满收官,对于所有参赛选手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才华展示、相互学习的过程。大赛从启动、征稿、初评到决赛近半年的征途,如同见证了梦想花朵从最初的酝酿,到初夏的绚丽绽放。
征稿 不远万里招志士
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的相关工作就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本届大赛主题“炫冉·锐熠”延续了多年来的“炫”系列,强调设计突破之力量,展现设计新秀之能力,且聚焦东方元素,让选手们以设计的笔触抒写东方印象。
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创办7年来,一贯秉承着鼓励新一代休闲装设计新秀发挥创作才华、提升中国设计力量、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宗旨。
挖掘和培养设计人才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大赛以平台之力希望吸引到更多有志之士。大赛启动之后,组委会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先后在北京服装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全国专业院校举办校园宣讲活动。
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已经成为国内休闲装设计大赛的品牌赛事,同时也肩负起为行业输送人才、推动地方服装业发展的重任。大赛已经在行业内和选手中形成了深刻印象,许多专业院校学生、年轻设计师都希望通过参赛一展才华。
“我几乎每年都有关注这个大赛,有幸入围决赛我感到收获了肯定。这次想来展示一下设计水平,也向其他优秀选手和资深评委学习请教。”第一次参加大赛的选手庞运鑫如是说。
90后的选手向鑫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参赛态度,尽管参赛经验不多,但他对于东方元素的设计理念有着独特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灵感投注到作品之中,设计手绘稿完成后就踊跃报名参赛。
初评 资深评委选英才
4月8日,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初评在京举行。至截稿之日,组委会共收到2115份作品,参赛选手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个初评过程中,评委们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严格执行评委规范,从参赛作品的完整性、与主题的契合度、材料色彩的应用、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等多个方向综合考察,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定入围作品。
大赛初评评委会主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多次参与过大赛的评选工作。他表示,选手作品各有千秋,很欣慰每一年都能发现选手们的进步。同时,他建议,选手们设计要有度,特别是要把握好材料、色彩等尺度,不要添加过多复杂的内容,呈现出最真实的设计创意。
“金顶奖”设计师、北京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薇在评审后点评:“东方元素设计主题鲜明,参赛选手设计发挥的方向很广泛,这恰恰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要用心考虑才能突出主题又不脱离休闲装设计框架。”她认为,本届大赛作品整体的手绘质量较高,选手们对于设计主题都有个人的思考,表现风格颇具创意,色彩、选材也都能够从成衣制作角度出发。
决赛 最后一战圆梦夜
5月20日决赛前夕,23位入围选手陆续登陆常熟,他们带来了令人期待的成衣作品,更带来活力与朝气。
从手绘图到成衣展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选手们体验了设计的全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选手周琦介绍说,作品中对于材料的再加工处理非常复杂,需要编织等多重处理,如果稍有闪失,作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选手任锦卉则表示,设计的制作环节是考验能力的时候,对于作品的廓形结构和褶皱创意,从想法到实现,可花了一番功夫。整个系列作品的制作都采用滚边和缝棉袄常用的三角针,加工起来需要耐心和细心。
决赛一战迫在眉睫,试衣间内紧张而忙碌。尽管很多选手表示,能够入围就已经是荣幸之事,但是仍然希望在最后阶段能够精彩演绎,所以不论是试衣还是排练,选手们依旧一丝不苟。
在模特队形排练与带装排练环节,每一位选手都在为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地呈现而进行最后调整。模特上装时服饰的平整度、是否有哪处脱线等细节都逃不过选手的眼睛。
5月20日晚7点,距离决赛还有1个小时,选手们忐忑的心情无法言说,现场静待嘉宾入席,一切终将尘埃落定。对于追逐设计梦想的选手们而言,过程已经足够充实精彩。决赛之夜,各界领导嘉宾一同欣赏了选手们的设计作品并为优胜者颁奖。第七届中国(常熟)设计精英大奖赛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参赛选手,更是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到场嘉宾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高端视点
作为业内关注度高、影响力广泛的品牌赛事,第七届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的举办在推动地方服装产业发展、助推服装产业人才成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本届大赛举办之时,恰逢常熟服装城创办30 年之际。丰厚的积淀记载着辉煌的历史,美好的明天更令人期待。
夏令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
发挥行业标杆示范作用
常熟是著名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休闲装名城,具有雄厚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础和服装服饰文化底蕴,集聚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和大量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常熟服装城以常熟纺织服装产业为依托,经过30年的发展,市场功能从单一的商品交易向信息交流、品牌孵化、设计展示、贸易物流等多元化、综合型功能转化,并发展成为大规模、现代化、影响力强、辐射带动突出的商贸流通集聚地。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和常熟服装城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纺织服装产业这几年也加快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全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品牌提升、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引导企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常熟市在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上也不断推出新举措,比如,发布中国常熟男装指数、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创意设计服务、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专业化的博览会和时装周等,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全行业也发挥了重要的标杆示范作用。
衷心希望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暨江南国际时装周再接再厉,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成为时尚创新平台、商贸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和展示城市文化的平台,促进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建设纺织服装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王飏 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
以产业影响力 打造品牌经济
值此常熟服装城创办3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十六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暨阿仕顿2015江南国际时装周。伴随着常熟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常熟服装城30年来坚持创新发展,转型提升,成功实现了从大棚市场到店铺市场,从单一服装到综合商贸,从传统批发到现代商贸大厦集群,从专业市场到国际化市场的四大转变,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服装贸易集散中心之一,市场商品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转型升级、市场繁荣”的总目标,常熟服装城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向着创意设计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服装企业时尚中心。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常熟羽绒服和男装均位居全国第一,分别占据全国产量的40%和20%以上,全行业拥有驰名商标11个,省级以上的著名商标共35个,品牌直营占比达70%。
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展示平台,常熟服博会经过16年的锤炼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拥有较强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本届服博会以“江南文化名城,休闲服装之都”为主题,构建了服装服饰博览会和时尚周两大载体平台,汇聚了专业论坛、时尚发布秀、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正式对外发布的《2015中国常熟产业发展报告》和《男装流行趋势报告》,对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更好地发挥服博会风向标和助推器的作用。
我们将充分利用服博会的展示窗口,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以市场带动产业,以产业提升市场,以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区域性品牌经济。
陆建达 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
常熟服饰 迈向世界
常熟服装城一直致力于为设计新秀搭建成长的平台。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历经七年,已成为行业内设计精英争锋对决的顶级擂台,为年轻设计师成长以及为行业输送设计人才创造了一个专属的平台。本届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更加推崇原创设计、挖掘精英新秀,力争为国内、国际创意人与企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打造“中国纺织看常熟,常熟服饰迈世界”的新愿景,夯实常熟服装专业市场的引领地位。
本届大赛向那些心存梦想的设计者伸出了橄榄枝,让更多富有创意、梦想、设计、激情的优秀人才抓住了这次实现梦想的机会。希望各位设计师在创意引领、市场对接、品牌孵化等各个方面实现新的高度。
常熟服装城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建成了包括公共交易、试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会展等多项功能的服务平台,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业态格局,商品涵盖服装、布匹、装饰面料、皮革、鞋业、小商品、五金等十多大类。2007年以来,先后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男装中心、中国女装中心、中国童装中心等六大中心称号,并成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中国特色商业街区、中国特色示范商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市场商圈。
选手盘点
因设计更青春
7年,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见证了太多年轻设计师的成长。他们因大赛的历练而成长,怀抱设计理想的年轻人在圆梦之路上挥洒着逐梦的汗水与筑梦的心血,而梦圆的喜悦如甜蜜方糖回味无穷。
金奖 宗晶玉
把风格坚持到底
《重生》的设计以不同材质拼接,利用肌理的大小疏密体现服装的律动感,并使用植绒工艺,通过深浅的变换和山水水墨的形态,阐述了东方元素的主题。
对于这次荣膺金奖,第一次参赛的宗晶玉淡定从容地接受蜂拥而来的媒体采访,言语中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这种超过年龄的成熟感更让人好奇。“我希望一直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将来拥有一家个人工作室,设计更多有我风格的服饰。”简单地言语就让人感受到这样一个腼腆女孩儿的强大内心小宇宙。对风格的坚持是服装设计师难能可贵的品质,也希望她拥有一家设计工作室的梦想能早早照进现实。
银奖 何煦
感受质朴与真实
《与其感慨路难行》的灵感来源于香港街头中的中国元素,体现了人们生活中的快乐与艰辛。面料的处理方面,何煦使用了做旧的手法,色彩深沉,真实而直接。
接过奖杯的那一刻,何煦还在反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他说道:“能够入围就已经很荣幸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评委们给我的作品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这对我很重要。”谦逊的他不是那种张扬型的男孩,然而一旦谈论起设计创意便开始滔滔不绝。从确定参赛开始,何煦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与我之前做设计有很大不同,在赛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要有好的呈现,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得到充分的锻炼。”
铜奖、最佳面料运用奖 乔丹
不做浮夸的设计
《错悟》设计以多种几何图案的碰撞和数码印花的应用制造出错视感。镂空、植绒、纱织以及对面料工艺改造织线的方法增强了服装的立体感。乔丹的设计不局限于面料的二维错视,更突出了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色彩以黑、白、橘为主,面料间的软硬、轻透和挺括的对比统一,诠释了男性既阳刚又柔和的一面。
“设计为生活,服装带给人愉悦感受。”这是乔丹坚持的设计理念。她此次的参赛作品也从成衣角度出发,去掉了浮夸的修饰,在面料的处理和材料的运用上面都收到了评委们的认可。作为一名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乔丹关注过许多设计赛事。对于参赛的原因,她说道:“赛事的影响力广泛,专业选手云集、评委更是认真负责,我想来试试。”
优秀奖、最佳工艺制作奖 周琦
激发更有心意的设计
《从前,慢》的灵感来源于童年记忆中的虎头鞋和中国民间鲁绣。周琦将古老技艺与生活哲学相融合。而在毛衣的针织部分需要创新的织法,他采取了五股线化为一股,先以传统针法进行编织,再将织出来的一股股纹理进行交叉、打结的方式,最后的部分将创新织法合并统一,以传统织法进行收尾。
面对相当复杂的制作工艺,周琦创新的设计手法和耐心的完成收获评委团的认可。对于设计,他表示,要坚持有独特标签的设计风格;作品要表达出设计的新意与心意;同时强调服装的实穿性。第一次参加服装大赛就获得两个奖项,周琦感到荣幸、感激。他不仅圆了设计梦,还结实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相约下次比赛重聚。
优秀奖 向鑫
90后的新鲜视角
《麻将态度》灵感源自民众娱乐休闲活动——麻将,其代表了金钱文化。向鑫以调侃的方式抵制过于物质的生活来表明年轻的态度。本系列设计将麻将牌和常用口语为元素,运用立体绗缝、文字变形、撞色拼接等手法,结合复合空气层、光泽漆皮、运动网眼面料突出符号特征。
90 后设计者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不习惯默守陈规,而热衷突破和创造。向鑫的设计就给人这样的感觉。他认为,东方元素可以不那么高大上,可以更加接地气些,因此就从社会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获取设计创想,以一种戏谑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呈现了独特的视角。
优秀奖 刘萍
中国红描述东方印象
《鼓韵》的设计灵感来自象征着吉祥、祈福之意的“抱鼓石”,刘萍以古朴典雅的艺术装饰美感及浮雕式卷草纹样,在追求大廓形的解构中,呈现出细腻的表达手法,细节部分通过线的粗细变化和对图案的织造,将东方元素与现代剪裁及工艺完美构建,诠释具有东方特色的美学和神韵。
已经是第二次参赛的刘萍对于大赛并不陌生,而这一次的表现更加专注。她认为,在高手如云的大赛中能够抢占一席之地已经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设计创意上,中国红是对东方元素的深刻解读,象征着一种喜庆与美好。她表示,能够与重量级评委交流设计想法令她受益匪浅。
选手 何一帆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交错》将中国的传统木椅与西方的简约线条块面融合,打破原有的结构,遵循其建筑美学,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制作成带有笔触肌理感的印花,挖掘传统漆画艺术,并将其作为面料再造的元素。
“我希望表达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东方美。”对于何一帆而言,设计最难的是取舍有度,她希望展现出更为成衣化的作品,同时不失传统的厚重和深沉。尽管设计的过程艰辛,但最终收获的是快乐与自信。
专家点评 设计始于心践于行
赛后的采访中,专业评委在对作品进行深入评审后给选手们提出了宝贵建议。从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意思维、流行趋势等诸多方向,解析了本届选手作品中值得肯定和有待优化的地方。对于很多选手而言,设计名师的指点解惑或许是比获奖更宝贵的经历。
●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金顶奖”设计师、著名时尚艺术家张肇达
把握机遇展示设计才华
本届选手们都非常有才华,设计思考也很有深度。对于东方元素的领悟和表达都比较到位。我可以感受到,选手们在努力挖掘设计主题的精神内涵。从细节来看,选手们对于面料的搭配、设计的时尚度等方面的创意非常可贵,通过面料的再处理、肌理的再塑造、现代分割线等创意手法表达出时尚化、符号化的创意内容。有些作品的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但部分作品在面料的选用上比较单一、服饰色彩可以更多元些,缺乏更新鲜的创意,在设计线条的创造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手法。
我认为参加大赛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要把握机遇展示才华让更多人欣赏到你的设计作品。要注重从艺术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来展现个人才华,能让更多企业看中你的设计,以得到更多机会展示自我。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邹游
参赛本身就是种学习
通过服装设计剖析传统,这对于年轻的选手来说是比较难的,这样一批80后、90后设计师真正的收获并不在于结果如何,而是在过程中学习。选手们在参赛过程中将完整的设计流程经历了一遍,将想象的、虚幻的设计创意转换成真实存在的作品,这便是价值所在。唯有亲手制作,选手才能在每一个设计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样一个不断设问、解答的过程恰恰是设计与思维重要的融合过程。
●中法艾蒙时尚学院国际校长Heiko Michael Buerger
注重把握设计趋势
就设计而言,本届选手们比较注重面料的处理,针织、印花、打磨等方式重塑了材料,强调了廓形的设计,给服装带来了丰富的变化。但是从流行的趋势来看,设计需要一种前沿性,很多选手的作品对于当下流行的把控很到位,但却忽略了未来的设计走势。选手们要敢于想象和创造流行,把握好未来的流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也要遵循设计的规律和重视色彩的运用。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熊兆飞
大胆的设计值得提倡
大赛不论是在高校内还是青年设计师中都有较强的影响力,未来还要吸引更多国际化的选手参与其中,带来更多元的展示。本届选手的设计对于主题的把握还是比较贴切的,只是缺少了更加大胆的想法。设计就是要敢于创造,不要有所束缚。即便是大赛也更需要多元想法的碰撞,展示出更加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希望选手们不要做四平八稳的设计,而是大胆的创想,突破思维的局限,展示多元的作品。
●“金顶奖”设计师、北京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薇
设计感与实用性并重
从大赛初评看到选手们的手绘作品,我就已经感受到本届选手整体的手绘能力较强。决赛的成衣展示中,选手们对于设计主题都有个人的思考,表现风格颇具创意,色彩、选材也都能够从成衣制作角度出发,这些都是十分不容易的。设计要考虑到需求,既要有设计手法的体现,同时也不失服装的实用性。
●“金顶奖”设计师、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武学凯
以东方文化沉淀设计
本届大赛要求突出东方元素,我认为非常好。因为任何设计都不能脱离文化的主体,时尚流行与文化的关系是紧密的。只有依托于优秀的文化,设计才更加可持续,才有积淀。本次参赛的选手通过各自对应时尚与流行的思考进行设计,展现了不同的服饰风格与创意想法。
设计的初心非常重要,灵感的迸发需要有一种表达。我感受到选手们对于时尚和文化的独立思考,也看到他们设计方面的能力,非常有观点和价值。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2014年度最佳男装设计师刘勇
服饰要体现完整性
整体来看,选手们对于面料的拼接、材料的实用方面比较突出,能够有很多创意性的想法展示出来,比较可贵。我更建议选手们在服饰的廓形与流行度的结合上多花心思,对服装的配色比例仍需要调整,对于黑白灰色调单一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加灵活些。服装是完整性的体现,除了衣服本身,配饰也十分重要。我发现,选手们在饰品与服装的搭配上还没有更好的结合,饰品比较少。这也为此后的选手提供经验,要注重设计的统一性和完整度。
现场花絮
1 屏息静候
决赛前夕,一切都在静候。炫目的舞台上聚光灯亮起,仿佛在等待优胜者的出现。本届大赛在常熟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恢弘大气的T 台布置带领现场观众一起享受了服装时尚与艺术表演的饕餮盛宴。
2 盛大启幕
决赛之夜,同时也是第十六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暨阿仕顿2015 江南国际时装周盛大启幕的时刻。到场嘉宾领导齐聚舞台中央,以手机摇一摇的方式为本届服博会启幕。
3 重量级评审
本届大赛的评委团可谓是重量级大师云集。评委们现场为选手的设计作品打分,为了保持公平、公正,评委将每一个选手作品的优缺点都详实记录,以便给出最公正的分数。
4 作品展示
选手们与身着作品的模特一起登上T台,向评委进行一分钟的设计阐述。很多选手谈到设计创意就滔滔不绝起来。
5 后台最忙碌
模特是服装展示的关键人物,来自新丝路的中外名模成为选手们重要的搭档。为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从妆容到服饰,选手们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
6 强大的报道团
本届大赛的举办收获中央、省、市级别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包括纸媒、电视、网络等多方的媒体报道团队争相对大赛进行报道。图中刚刚收获本届大赛金奖的选手宗晶玉正在接受腾讯、优酷、乐视等媒体的采访。
本刊记者_王赛/文 李涛 关云鹤/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