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
- 来源:中国民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PO,沪港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5 08:14
宏观层面上,资本市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关键的改革主要有三项,一是新股发行注册制,扩大市场供给,将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二是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引入更多更成熟的投资者,降低市场的投机性;三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与质量。这些改革目前都有相当的进展,年内有望迎来突破。
IPO注册制加快推进。4月20日,证券法修订草案提请人大常委会一审,注册制改革被列为2015年证监会的头等大事。当前金融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注册制将降低企业上市门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此外,注册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转型。注册制改革中明确提出,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现阶段无法盈利但拥有潜在高成长性前景的企业将受益。
沪港通正式推出。2014年4月10日,两地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宣布开启“沪港通”。2014年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发布,由此确立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互通的重要机制。目前海外投资者持有A股总市值约5000亿元,沪股通总额度3000亿元,相比QFII而言,沪股通将成为海外资本进入A股的重要渠道。
在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层面,新三板从去年中旬以来就吸足了市场目光,站在了万众创新的“风口”,随着新三板做市制度的推出、市场指数的完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加之,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新游戏规则层出不穷,未曾被资金肆虐的部分估值洼地正被快速填平。
由于新三板挂牌条件对公司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总额均无要求,只需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且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让很多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的平台,不仅顺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也使得新三板成为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实验田。截至5月8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到2375家,总市值已接近万亿量级。随着新三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主板新兴产业板的研究、创业板市场改革的加速,我国“正金字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显现雏形。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深化赋予资本市场的内生动力亦将进一步增强。
如今资本市场的盛宴与决策层的信心呵护密切相关。本轮政策组合拳中,居民加杠杆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政策放松鼓励刚性需求与改善型需求,也体现了决策层一边帮居民加杠杆,一边帮企业降杠杆的意图。
资本市场在未来经济中的作用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创新行业发展,二是调整传统产业存量。借助资本市场,大量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更容易得到资金的支撑,传统产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重塑新的生命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比借助传统的银行融资、贷款,更顺畅、更有效。
不过高杠杆下推升的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也面临争议。观察人士分析,如果短期“稳增长”政策能够起到效果,二季度经济企稳,三季度起经济回暖、企业盈利支撑的股市上涨或将更加稳健。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防范跨境资本冲击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的协调推进才会长期增长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