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发的鼓声再次擂响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业,纺织,新常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8 15:25
市场各方谈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
经营者说
浙江凤凰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锡辉:
推动EFC面料超市价值最大化
凤凰庄专注纺织行业二十多年,一直奉行以服务征服顾客,以创新突破困难的经营理念。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纺织产业链也逐渐形成“新常态”。面对当下的“新常态”,凤凰庄也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在不断探索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架构,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系统,使企业各项资源更能健康循环。我们也结合个人优势,为有梦想、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提供快速实现梦想的舞台,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团队力量最大化。
同时,凤凰庄模式在过去的三年里取得了行业、客户、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诸多成绩,但我们仍在不断完善,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常态”和顾客需求,让EFC面料超市的价值平台化、社会化和大众化,也让这一平台逐渐升级为自由设计师、个性化设计师展现自我的舞台,微型品牌客户及创业团队的孵化平台,服装品牌、纺织院校的资源整合平台。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里变为可能,凤凰庄也为实现此目标努力创造必备条件。
迪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鑫:
借互联网抢市场
“三次创业”对迪聪网络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今年3月份,公司线上客户数同比增长两倍,“互联网+纺织”正逐渐成为轻纺城的新常态。为帮助纺城经营户借助互联网抢占市场,我们每周四免费为轻纺城经营户开展电商培训,预计今年将免费培训经营户5000人次。
服务电商企业一年多来,公司客户线上的生意越来越好,有客户甚至认为线下经营不再那么重要了。我认为,虽然线上具有价格透明、筛选便捷等优点,但面料始终是一种需要触摸、体验、感受的商品,线上线下需齐头并进发展。
今年,我计划为一部分线上发展较成熟的客户同步打造线下的面料体验馆,集中精力解决线上交易无法体验的问题,将纺织品营销向O2O模式推进。同时开发相关的软件应用,帮助客户更精准地与企业对接。
绍兴百思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建刚:
营造电商集聚隆市氛围
中国轻纺城经营户“触网”时间并不算晚,不少经营户通过阿里巴巴国际通等平台“触网”,借助B2B交易模式,踏上了国际市场。
“百思寒”从小打小闹的“淘宝店”成为全国羽绒家纺网销冠军,借助的是中国轻纺城市场产业集群的优势。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柯桥区不仅仅在柯开委等紧邻轻纺城的镇街(开发区)发展,还在兰亭、王坛、稽东等地大兴电商园发展。这为大众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但我认为,当前柯桥区电商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相对比,柯桥还有差距。因此,在当前这个互联网经济时代,柯桥区政府提出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正当时,但大力发展电商,需要政府积极主导、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营造电商集聚隆市的氛围及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惠畅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麒攀:
创新渠道营销模式
我的父母经营传统纺织品生意几十年,虽然积累了不少资源,但子承父业并不是我所想要的。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业,抓住轻纺城“三次创业”的机遇,闯出一番新天地。
作为一名90后,我认为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如果再用落后的观念来经营只能处于倒退状态。我将通过自己的特长,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原有的资源打响品牌,用新的商业模式升级传统的纺织行业。
利用互联网做销售已是一种趋势。纺织业一直是柯桥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网上经营纺织品既有地理优势,又有资源优势。我现在已经开了属于自己的网店,注册了“卡丽伊梵”品牌,将产品在商场和网上同步销售,实现了日销1000单的业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不仅让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群。
北联市场经营户 陈传伦:
重形更要重质
作为一名80后经营户,我对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很期待,我的网店虽刚刚起步,但却投入了和实体店同样的心血,这是因为“互联网+布商”是未来必然趋势。
在柯桥创业三四年来,发现网上交易者虽然多为年轻布商,但也不乏老布商“触网”,有的甚至因为经营理念与时俱进,每年接的淘宝零售单子就达数十万元。不过,也有一些布商上网只是重形式,错失了商机,更失去了对平台的探索机会。
我认为,要在网上发展,首先是打造好的网店形象,包括注重网店设计维护、品牌推介宣传、诚信销售经营等,柯桥目前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应培育专业纺织品类的网店设计维护一条龙服务机构。“触网”之后,我们更重视线上线下互动,让网店发挥真正的作用。
“网上轻纺城”是很好的平台,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扶持,使之成为我们布商“第二门市部”,同时也可以借助“网上纺博会”,带动全球客商,形成有客有店,双方共兴旺的局面。
绍兴傻子纺织品有限公司 贾玲玲:
建立诚信联动机制 助力发展
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对我们每一个纺织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我试水过电子商务,但发现面料作为中间产品,要开展电子商务,需要突破一些瓶颈,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大家都参与进来,让电子商务活跃起来。现在,有些企业不敢在网上发布太多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担心好的花样、好的创意被别人拷贝。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互联网经济说到底是诚信经济,大家都是凭着一种信任,在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陌生平台上洽谈生意。一方面,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去运作,去活跃网站的氛围,网店要不断地更新产品,采购商要不断的引进,双方互动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能需要网站的主办方投入较大的精力去维护,甚至有可能要调动相关部门的力量,建立联动机制,让供应商觉得把产品传上去是安全的,不会被同行拷贝,让采购商觉得在这里采购是可以放心的,产品质量都是过关的、优秀的。
绍兴杨世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办人 张斌:
充分利用“互联网+纺织”思维
我是80后,我创办的“杨世纺织”,专做户外弹力面料。在过去,很多人做生意单纯是等客户买产品或者把销售分为“内销”和“外销”,在我看来,这是很传统的营销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的来临,做面料生意,同样要运用互联网思维。
让客户接受品牌,接受你推出的新概念,从而来购买产品或服务,这是我心目中的用互联网思维做生意的理想模式。
今年,我们整合了户外面料上下游产业的很多资源,还在线上操作一个“户外服装设计体验大赛”。目前,该大赛已在“杨世纺织”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来参与的服装设计师、面料企业、用户都可以互动、体验。
管理者说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 冯华林:
“三次创业”促轻纺城市场升级创新
中国轻纺城市场经过近30 年的发展,经历了市场成长阶段的“一次创业”和提升阶段的“二次创业”,目前,轻纺城市场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的“三次创业”时期。
当下,轻纺城市场的“三次创业”面临着全新的外部发展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轻纺城的“三次创业”着力点将更突出市场业态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并以经济生态、国际影响为主要导向,推进市场的智慧化、时尚化、国际化发展,以此引领和带动产业、城市的大发展。
未来中国轻纺城将在加快市场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市场招商隆市力度、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力争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做出新成绩,取得新突破。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纺博会、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等品牌优势,致力形成中国轻纺城全球性、国际化的整体品牌形象。
中国轻纺城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建军:
面料企业要改变理念
轻纺城布商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订单型,虽然量大,但利润并不高。根据这一现状,“网上轻纺城”今年将持续做强订单、现货、样布、成品批发这四种不同类型的纺织品贸易平台。
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是在目前发展基础上的一大提升,在某些方面需要我们的引导,帮助面料企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定价权。结合“网上轻纺城”,我认为可以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整合服装设计师的需求,打造一个使面料企业和服装设计师能充分沟通、对接的平台,使面料企业能随时了解消费者和服装设计师的需求,从而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其次是引导更多面料企业向现货模式转变,建立现货面料快速供应的平台,未来服装生产趋势是小批量、多款式、快出货,甚至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对现货面料进行小批多次的快速采购。再次是通过互联网扩大全球销售,加强“网上轻纺城”平台的推广,同时发展面料O2O服务,通过在全球开设中国轻纺城面料展馆,提供线下展样、扫码、线上沟通交易服务,让轻纺城的布料遍布全球。
面料企业也要改变理念,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要敢于把新品放到网上,并经常更新,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使自己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联窗帘布艺市场总经理 陈文祥:
网速提升促电商发展
中国轻纺城的“三次创业”口号打响了2015年市场革新的第一枪。在最开始的发展中,我们和经营户可能最关注的还是贸易往来的成交额和客商数量,当然这一点仍是现在评估一个市场实力的关键点。但在中国轻纺城不断地突破发展、转型升级中,我们也渐渐意识到完善的软硬件配套措施对市场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北联窗帘布艺市场成立于2012年,在中国轻纺城内属于比较新的市场,但在相关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却有不小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窗帘布产业的快速发展,北联市场一直受到各方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关于市场的配套设施,我们每年都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提升改进,希望为入驻的经营户带来包括环境、安全、卫生等各方面的全方位便利。今年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次创业”,北联市场更是将电信、移动等通讯公司引进来提升市场网速,整个市场也已经做到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如今,窗帘布经营户在网上的生意可谓是如火如荼,据悉,目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窗帘布线上销售前十名的商铺基本都是来自中国轻纺城。在“互联网+”时代,经营户都积极发展电商,所以网速的提升,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对于经营户来说可谓是强大的支持。
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市场分公司副总经理 朱建栋:
提出管理模式新方案
北市场作为中国轻纺城最老的市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经营户经营理念相对传统。为此,这几年我们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的改造力度,另一方面引导经营户转变经营理念,将传统转化革新,为这个传统市场带来新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市场管理者,我经历了纺城的“三现市场”(现金、现货、现场)到“二次创业”的巨大变化,深知纺城从前两次改革中所得到的提升和帮助。因此,此次柯桥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三次创业”口号,是挑战也是市场再次提升的机遇,我们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应牢牢把握此次机会,为所在市场作出贡献,全力推进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加快市场集群创新发展。
在未来工作中,北市场将推动中国轻纺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提高中国轻纺城信息化程度,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助力纺城“三次创业”。利用信息平台技术手段,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经营管理、计划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管理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市场管理革新。通过建立与营业房承租人挂钩的经营户诚信文明经营积分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市场软实力的提升。
围观柯桥
环保让柯桥印染再造辉煌
印染产业是柯桥区的支柱产业,一直以企业多、产能大为特色,发展红火。但是在近两年,柯桥印染企业也面临了染料涨价、工人难求等实际挑战。那么如今的柯桥印染业发展前景怎么样?又将如何突破重围走进新时代呢?记者近日深入柯桥印染产业,探寻了柯桥印染业持续繁荣背后的秘密。
其实早在2010年,柯桥区委区政府就开始推进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按照“控制质量、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整个柯桥区到2015年能完成80%的印染企业集聚提升到滨海工业区。
如今的兴滨大道上,“英吉丽”、“维艺实业”、“南洋印染”..新建的印染企业一家接着一家。而这些都只是一期印染项目,据了解,在一期相继投产的基础上,今年二期项目也开始陆续投产了,如“天宇”、“佳彩”等印染企业就是最近投产的二期项目。项目推进中的各项优惠政策更是给企业吃了“定心丸”,纷纷开始进行设备调试,为投产做积极准备。
印染企业加速集聚滨海,背后是柯桥区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印染产业提升工程的决心,同时还有政府对加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作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当然,除了政府的支持外,印染企业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
对于印染企业来说,“环保”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随着行业对绿色生产的标准不断提高,柯桥区印染企业经历过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但如今的柯桥区印染企业似乎已经豁然开朗,纷纷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千方百计降低能耗排污,提前抢占绿色生产先机,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倍增效果”。
从印染业的最初发展开始,环保话题一直是聚焦点,但是真正让企业高度关注并落地实践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因为大部分企业已然看到了随着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印染产品的品质也正在逐年提升。而现在不难看出,环保话题已然成为印染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印染企业可以通过面对挑战迅速转化成为颇具特色的绿色印染产业,对于企业后期的发展必将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柯桥印染业的再次复兴也让我们看到了柯桥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正面态度,不一味怨天尤人,而是采取了创新、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大手笔投入改造,提升机器相关配套设备,规范企业环保生产程序,培养工作人员环保意识等,为印染业的发展打了漂亮的一仗。
从最初的淡旺季之分到如今的淡季不淡满负荷生产,柯桥印染企业向我们展示了又一个产业奇迹。我们坚信这个产业奇迹柯桥受之无愧,柯桥印染业有最大的面辅料集散地做支撑,有区委区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印染企业家绿色环保的强烈意识,相信柯桥印染业的前景更美、潜力无穷。
本刊记者_陈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