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 4的视频说起
- 来源:数字家庭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Phone 4 视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29 09:30
在46年前的纽约世博会上,人们就可以利用AT&T PicturePhone技术给迪士尼乐园拨打视频电话。如今,iPhone 4将让这种梦幻般的新鲜体验推广到全球,让视频通话也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这会不会引发一场视频通话的行业革命呢?看到Web 2.0的翘楚YouTube每日超过20亿次的视频浏览量,谁都不会再质疑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计:到2013年,全球视频市场收入将从2008年的38亿美元增至86亿美元。而手机在这其中就像一片新大陆。
未流行之病症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手机视频通话一直未能流行的原因很多:
首先,3G网络不够稳定,市场还在培育阶段。什么是3G的杀手级应用,很多人的回答是—视频通话。回顾日本3G已经走过9年的历史,它的3G本土普及率已达90%以上,是个标准模范生。但是如果说是由于视频通话带来这种规模,恐怕有些言过其实。真正的王道并非功能,而是低廉的资费。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一方面让渴望尽快圈钱回笼的运营商感到纠结,另一方面却使得他们找到了最容易培育市场的突破口。日本在2G时代,下载一首歌曲的价格需要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71元左右),3G到来之后,资费大幅下降,用户也相应增多。因此,从2G向3G拉升的过程,视频通话不过是个药引子,真正起作用的还是3G比2G资费便宜。国内3G初期都在资费和套餐上比拼,之后就逐渐转向了杀手级应用。现在的斗争经验就是:用3G语音攻低端,3G数据业务抢占高端。
但是随着近几年技术的日新月异,单纯的资费诱惑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沟通的渴望,于是手机的换代升级成为了当务之急。调查显示,34%的用户认为多媒体视听娱乐是手机互联网的趋势。的确,不少朋友都使用过QQ、MSN甚至Skype这类IM工具的视频通话功能,很好很强大,于是推而广之,想到了手机。但是手机却因为网络速度等方面的瓶颈一直难以进化。
其中,视频技术不过关也是制约手机视频通话的一大因素。首先必须要有减噪技术,才能消除杂音,保证视频通话质量。其次在摄像头、传感器方面要足够用心。
另外,双方的手持设备要归属同一运营商,这个前提也限制了不同运营商用户间的沟通。第四,资费过于昂贵。用户要看运营商的套餐服务是否划算。因此,各大运营商也争相推出了自己的套餐服务,但似乎效果很不理想。最后,由于视频通话涉及隐私方面的数据传输,能否保证安全,是否会演变为窃听风云,这无疑是用户心头悬而未决的疑问。
iPhone 4因何发力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视频通话一直没有真正大众化。但是,有了苹果的iPhone 4,情况会不会不同呢?
苹果把视频通话功能定义为Face Time,正式打响了行业的第一炮。不过iPhone 4支持的视频通话有两个条件:第一,双方的手机都是iPhone 4;第二,彼此还必须在有Wi-Fi网络的地方进行通话,而且FaceTime功能并不支持3G网络(这倒是避开了运营商之间的壁垒)。
首先,苹果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身为教父的乔布斯在每一次推出iPhone时,都能准确地找到反应时尚的风向标。如同iPad把电子书作为主打一样,而iPhone 4则瞄准了视频通话。虽然有点老生常谈,而且不是原创(当然当年的全触屏也不是苹果首创),但是似乎苹果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那种设计的灵感与时尚的发力点,都恰到好处,以至于大众能够很快地接受这种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视频通话因iPhone 4而勃兴,还是要归功于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他们的创意其实是回到手机的初始功能—通话。回到人性的初始状态—懒。这就构成了Face Time的研发初衷。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逆向思维。
另外,苹果这次推出以视频通话为卖点的iPhone4,其实还是源于减噪等微电子技术的成熟。此前,Google的语音搜索已经将人声这样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搜索。这一次,苹果更进一步,从声音到图像再到视频,完成了三级跳。6月7日,苹果推出的iPhone 4再次汇聚了全球的目光。这是微电子系统的狂欢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时代随之刷新。它的微摄像头、包含减噪处理的双话筒、灵敏的传感器,都是微电子系统下的蛋。正是由于这些元件,人类社会才从物理世界进入了数字世界。
iPhone 4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半导体时代的颠覆,它为现代人生活开辟了一片更加广阔的疆土。应该说,伴随着减噪功能的开发,视频通话这一杀手级应用将会逐渐被市场接受。不过,作为苹果的独家运营商AT&T,能否让iPhone 4尽情展现视频通话的魅力,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前置摄像头是iPhone 4的一大特点,对于辅助摄像头的功能开发也体现了苹果工程师们的匠心独具。从单向的拍照摄录走向双向的视频通话,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因为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AT&T对此的支持恐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目前,AT&T提供的手机视频服务只限于单向视频,价格是每月最低9.99美元。如果要使用苹果的前置摄像头做双向视频通话,AT&T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服务。这种附加的服务,还要看用户是否乐意买单,同时这种附加的服务,还缺乏基本的技术支持。
激活市场的力量源泉
iPhone还是一个爆破专家,总能找到市场最脆弱但又最具轰动效应的环节入手。视频通话,曾经在网络上风行一时,但似乎也受到多方因素制约。具有视频通话功能的手机之前也有,如何差异化竞争,并带动行业升级,的确是个问题。
iPhone 4选择视频通话作为切口,其实还是看重了微电子技术的商用前景,这其实跟物联网的关联很大。要知道,从模拟输入到数字输出,的确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微电子元件能够完成将声音、光波、温度、运动等自然界中的模拟信号输入系统,转化为内部传感器能够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因此,当新iPhone或者任天堂的Wii移动时,它的内部传感器就会自动将这些运动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发出指令由软件自动执行。
微电子系统就像人的脉搏,能够随时感知人体环境的变化。高通公司的Mirasol显示器,不但能捕捉动态电影,还能应景地做出反应。类似的运动传感器还有加速器、方向盘、摄像头、压力表,这些都可以为智能手机添砖加瓦,甚至可以成为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微电子传感器商机巨大,大概有30多个产品正在投入市场,预计规模大概有5.5亿美元左右。依据法国Yole发展公司的调查数据,截至2015年,新兴的微电子市场将会因摄像头一项增加22亿美元。在最新发布的iPhone 4和Nexus One中,摄像头的巧妙应用体现了微电子市场的实力。不仅是互联网和操作系统让手机变得智能,微电子元件的反应也让人类开始跟这个世界互动。
早在今年2月,Google Nexus One和摩托罗拉Droid这两款先后发布的新手机也都具有视频通话功能。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就预测,具有视频通话的智能手机将成为趋势。到2013年,全球销量将会突破12亿部,比之前预测的还要多一亿部。之所以做这么乐观的估计,完全是因为减噪技术的成熟。Droid、Nexus One,包括iPhone 4都分别具有双话筒。
从使用习惯上来说,视频通话还会带来隐私的麻烦,毕竟前置摄像头的增加,让iPhone 4等产品,不再仅仅是窥探别人的利器,同时还会暴露自己,这无疑对公共生活乃至私人生活都是一种侵入。无论动机是否单纯,有意还是无意,你在通话时记录了别人的行踪,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隐私权的挑战。电影《手机》结尾,费默对严守一说:手机这东西,太近了—近,那还只是通话,如果还能面对面,岂不是将通话变成了某种表演。虽然运营商提供了拨打时默认语音通话,除非你有要求,才可以手动切换到视频通话。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处在3G圈地的阶段,固步自封,让彼此的3G网络并不能完全互联互通,特别是在视频通话的服务方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标准。这势必会影响到视频通话的普及。由此看来,国内视频通话服务还需要打通很多关节,才能进入快车道。另外,即使想借力打力恐怕也非易事。坊间曾传言中国联通正在跟苹果谈判,要引进iPhone 4,可惜中国很多地方是没有Wi-Fi的,即使乔布斯同意iPhone 4入华,如何能够让联通3G版(WCDMA)也能使用Face Time,这无疑是技术攻关的难题。本来苹果的视频通话就无需向运营商支付费用,只是向苹果支付有关费用。因此,对于急于通过iPhone 4扩大3G用户群的运营商来说,这显然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与移动、天翼现有业务PK中无法建立差异化优势,联通曾借助iPhone3Gs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确实对于新用户群的开发大有裨益。然而,这种对iPhone的依赖性,并不能提升联通3G的整体势力。更何况,即使联通打通了网络这道瓶颈,Face Time此类视频通话业务,更像是联通为苹果造势,使之更容易本土化,并形成用户粘连度。乔布斯曾坦言,App Store下载次数超过50亿次,为此苹果向开发者支付了10亿美金。若按照苹果与开发者7∶3的比例分成,过去两年苹果通过App Store便入账近5亿美金。因此,联通等3G运营商如果不能够解决网络问题,iPhone 4入华也不过是噱头罢了。
……
未流行之病症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手机视频通话一直未能流行的原因很多:
首先,3G网络不够稳定,市场还在培育阶段。什么是3G的杀手级应用,很多人的回答是—视频通话。回顾日本3G已经走过9年的历史,它的3G本土普及率已达90%以上,是个标准模范生。但是如果说是由于视频通话带来这种规模,恐怕有些言过其实。真正的王道并非功能,而是低廉的资费。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一方面让渴望尽快圈钱回笼的运营商感到纠结,另一方面却使得他们找到了最容易培育市场的突破口。日本在2G时代,下载一首歌曲的价格需要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71元左右),3G到来之后,资费大幅下降,用户也相应增多。因此,从2G向3G拉升的过程,视频通话不过是个药引子,真正起作用的还是3G比2G资费便宜。国内3G初期都在资费和套餐上比拼,之后就逐渐转向了杀手级应用。现在的斗争经验就是:用3G语音攻低端,3G数据业务抢占高端。
但是随着近几年技术的日新月异,单纯的资费诱惑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沟通的渴望,于是手机的换代升级成为了当务之急。调查显示,34%的用户认为多媒体视听娱乐是手机互联网的趋势。的确,不少朋友都使用过QQ、MSN甚至Skype这类IM工具的视频通话功能,很好很强大,于是推而广之,想到了手机。但是手机却因为网络速度等方面的瓶颈一直难以进化。
其中,视频技术不过关也是制约手机视频通话的一大因素。首先必须要有减噪技术,才能消除杂音,保证视频通话质量。其次在摄像头、传感器方面要足够用心。
另外,双方的手持设备要归属同一运营商,这个前提也限制了不同运营商用户间的沟通。第四,资费过于昂贵。用户要看运营商的套餐服务是否划算。因此,各大运营商也争相推出了自己的套餐服务,但似乎效果很不理想。最后,由于视频通话涉及隐私方面的数据传输,能否保证安全,是否会演变为窃听风云,这无疑是用户心头悬而未决的疑问。
iPhone 4因何发力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视频通话一直没有真正大众化。但是,有了苹果的iPhone 4,情况会不会不同呢?
苹果把视频通话功能定义为Face Time,正式打响了行业的第一炮。不过iPhone 4支持的视频通话有两个条件:第一,双方的手机都是iPhone 4;第二,彼此还必须在有Wi-Fi网络的地方进行通话,而且FaceTime功能并不支持3G网络(这倒是避开了运营商之间的壁垒)。
首先,苹果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身为教父的乔布斯在每一次推出iPhone时,都能准确地找到反应时尚的风向标。如同iPad把电子书作为主打一样,而iPhone 4则瞄准了视频通话。虽然有点老生常谈,而且不是原创(当然当年的全触屏也不是苹果首创),但是似乎苹果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那种设计的灵感与时尚的发力点,都恰到好处,以至于大众能够很快地接受这种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视频通话因iPhone 4而勃兴,还是要归功于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他们的创意其实是回到手机的初始功能—通话。回到人性的初始状态—懒。这就构成了Face Time的研发初衷。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逆向思维。
另外,苹果这次推出以视频通话为卖点的iPhone4,其实还是源于减噪等微电子技术的成熟。此前,Google的语音搜索已经将人声这样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搜索。这一次,苹果更进一步,从声音到图像再到视频,完成了三级跳。6月7日,苹果推出的iPhone 4再次汇聚了全球的目光。这是微电子系统的狂欢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时代随之刷新。它的微摄像头、包含减噪处理的双话筒、灵敏的传感器,都是微电子系统下的蛋。正是由于这些元件,人类社会才从物理世界进入了数字世界。
iPhone 4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半导体时代的颠覆,它为现代人生活开辟了一片更加广阔的疆土。应该说,伴随着减噪功能的开发,视频通话这一杀手级应用将会逐渐被市场接受。不过,作为苹果的独家运营商AT&T,能否让iPhone 4尽情展现视频通话的魅力,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前置摄像头是iPhone 4的一大特点,对于辅助摄像头的功能开发也体现了苹果工程师们的匠心独具。从单向的拍照摄录走向双向的视频通话,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因为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AT&T对此的支持恐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目前,AT&T提供的手机视频服务只限于单向视频,价格是每月最低9.99美元。如果要使用苹果的前置摄像头做双向视频通话,AT&T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服务。这种附加的服务,还要看用户是否乐意买单,同时这种附加的服务,还缺乏基本的技术支持。
激活市场的力量源泉
iPhone还是一个爆破专家,总能找到市场最脆弱但又最具轰动效应的环节入手。视频通话,曾经在网络上风行一时,但似乎也受到多方因素制约。具有视频通话功能的手机之前也有,如何差异化竞争,并带动行业升级,的确是个问题。
iPhone 4选择视频通话作为切口,其实还是看重了微电子技术的商用前景,这其实跟物联网的关联很大。要知道,从模拟输入到数字输出,的确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微电子元件能够完成将声音、光波、温度、运动等自然界中的模拟信号输入系统,转化为内部传感器能够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因此,当新iPhone或者任天堂的Wii移动时,它的内部传感器就会自动将这些运动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发出指令由软件自动执行。
微电子系统就像人的脉搏,能够随时感知人体环境的变化。高通公司的Mirasol显示器,不但能捕捉动态电影,还能应景地做出反应。类似的运动传感器还有加速器、方向盘、摄像头、压力表,这些都可以为智能手机添砖加瓦,甚至可以成为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微电子传感器商机巨大,大概有30多个产品正在投入市场,预计规模大概有5.5亿美元左右。依据法国Yole发展公司的调查数据,截至2015年,新兴的微电子市场将会因摄像头一项增加22亿美元。在最新发布的iPhone 4和Nexus One中,摄像头的巧妙应用体现了微电子市场的实力。不仅是互联网和操作系统让手机变得智能,微电子元件的反应也让人类开始跟这个世界互动。
早在今年2月,Google Nexus One和摩托罗拉Droid这两款先后发布的新手机也都具有视频通话功能。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就预测,具有视频通话的智能手机将成为趋势。到2013年,全球销量将会突破12亿部,比之前预测的还要多一亿部。之所以做这么乐观的估计,完全是因为减噪技术的成熟。Droid、Nexus One,包括iPhone 4都分别具有双话筒。
从使用习惯上来说,视频通话还会带来隐私的麻烦,毕竟前置摄像头的增加,让iPhone 4等产品,不再仅仅是窥探别人的利器,同时还会暴露自己,这无疑对公共生活乃至私人生活都是一种侵入。无论动机是否单纯,有意还是无意,你在通话时记录了别人的行踪,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隐私权的挑战。电影《手机》结尾,费默对严守一说:手机这东西,太近了—近,那还只是通话,如果还能面对面,岂不是将通话变成了某种表演。虽然运营商提供了拨打时默认语音通话,除非你有要求,才可以手动切换到视频通话。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处在3G圈地的阶段,固步自封,让彼此的3G网络并不能完全互联互通,特别是在视频通话的服务方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标准。这势必会影响到视频通话的普及。由此看来,国内视频通话服务还需要打通很多关节,才能进入快车道。另外,即使想借力打力恐怕也非易事。坊间曾传言中国联通正在跟苹果谈判,要引进iPhone 4,可惜中国很多地方是没有Wi-Fi的,即使乔布斯同意iPhone 4入华,如何能够让联通3G版(WCDMA)也能使用Face Time,这无疑是技术攻关的难题。本来苹果的视频通话就无需向运营商支付费用,只是向苹果支付有关费用。因此,对于急于通过iPhone 4扩大3G用户群的运营商来说,这显然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与移动、天翼现有业务PK中无法建立差异化优势,联通曾借助iPhone3Gs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确实对于新用户群的开发大有裨益。然而,这种对iPhone的依赖性,并不能提升联通3G的整体势力。更何况,即使联通打通了网络这道瓶颈,Face Time此类视频通话业务,更像是联通为苹果造势,使之更容易本土化,并形成用户粘连度。乔布斯曾坦言,App Store下载次数超过50亿次,为此苹果向开发者支付了10亿美金。若按照苹果与开发者7∶3的比例分成,过去两年苹果通过App Store便入账近5亿美金。因此,联通等3G运营商如果不能够解决网络问题,iPhone 4入华也不过是噱头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