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篆刻

  自幼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小学时候便偷偷学习刻印,当时没有材料,大都是自己用钢锯条磨成刀,刻在橡皮和木头上,字体也非篆字,以楷书和隶书为主。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兴起,自己便开始写钢笔字参加比赛,并不断获奖,所用印章也是自己刻的木头和橡皮印。等参加工作后有机会外出,在青岛工艺美术社和山东工艺美术总社购到篆刻用的石料、篆刻刀和工具书,才开始查到篆字开始篆刻。

  细算起来,自己学习篆刻已是20多年了,起初都是以模仿为主,看到那方印章好,就模仿着刻成自己想刻的,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后经书法大家权希军、高小岩等老先生指点,开始不断进步,慢慢的有了一些收获,篆刻作品也开始在《青少年书法报》、《人民日报》、《西泠印社》等报刊发表,一些作品也开始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入选,还为十多位中国书协理事治印,作品还走出国门,应邀参加一些国外组织的活动。

  一枚印章,仅仅方寸,而方寸之间,却变化万千。每当受邀治印时,我总会仔细问清用途,是书画创作用还是收藏用,是自己用还是送给别人用,从而根据喜好来选择治印风格。每刻一枚印章,都要仔细琢磨多日,有时会设计印稿10多个,好中选优,有时还会多次征求邀刻人的意见。

  印稿定好后,会选择天朗气清日或者夜深人静时,去除杂念,挥刀入石,随着刻刀游走,“咔嚓咔嚓”的石头破碎声如同一支优美的音乐,此时忘乎所以,身心融于其中,其中乐趣无以言叙。因此每当妻儿看到我在繁忙工作之余还在不断学习创作时,总是劝我该好好休息一下,而我却笑着告诉他们,篆刻就是我最好的休息。

  印章刻好后,还要仔细推敲,看看结构和笔画是否符合自己的设想,边款是否合适,我总想让每一个字既要有出处,但也不能全部搬照,还要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如有不妥处,则会废掉重刻,有时一枚印章会重刻十几遍,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印章刻好后,没有急于交付,大都是放上几日。有人问我,既然已经刻好了,为何还不给我呢?其实我内心是很复杂的,常常是为了看看自己作品是否完美,尤其是细节之处,当时可能看着很好,可经过几天的琢磨,有时会看出一两点瑕疵,再进行修改。而更多的时候,对每一方印章我都会当成自己的“孩子”,想想他多日在自己手中抚摸、变换、成形,看看他的可人之处,想想自己的感情倾注,舍不得送出,很想让他在自己身边多留些时日,有时人家催促数日,方依依不舍的送出。

  一方印章离手,都会有数日在思念,不知我的“孩子”在新家是否会得到呵护,不知道在新主人的作品上,能否留下印记。因此希望有过我的印章者能善待我的“孩子”,我也祝愿我的“孩子”在您耕耘的田野上带来更大的收获!

  文/胡玉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