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无处不在
- 来源:信息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财富,经济,地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9 13:38
在网络经济中,所有权分散成无数的小部分,沿着电子路径扩散给工人、企业家、投资商、联盟成员,局外人,甚至一小部分到了竞争者手里。网络培育着一大群资本主义。
网络经济将会以空前规模在地球上释放机会。然而,网络经济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王国。它是一个独特的经济发展阶段,像是青春期——一个骚动、迷惘、一生只有一次的时期。地球头一回被思想和交互作用的网络全面包裹起来,在这个星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只有这一次。我们所处的这一时刻,光纤的外衣和卫星的光环正密集地包围着我们的星球,给我们带来细密交织的经济文化。
这种崭新的全球性经济文化有着这样的特点:所有权和资产高度分散、知识(而不是资本)高度集中、社会强调开放,而最重要的是,各行各业都以经济价值作为决策的基础。
在工业时代,资本的来源掌握在少数银行和个人“资本家”手里。而今,它分散到整个社会上以百万计的网络银行账户、互助基金和个人投资之中。精英,中央银行曾经垄断着资本——资本主义的动力。银行家们把手中的资产贷出去,工业靠着贷款兴旺起来。但是,随着知识和通讯的增长,投资人意识到,合伙关系——即投资者风险共担——能够在长时期中创造更显著的财富。技术在加速着从贷款到投资的转变过程。财务电算化的便利条件使得几乎每个人,哪怕手上仅有一百美元,都能加入到证券的网络之中。尽管出现了几家巨人般的全球性银行,越来越多的财富现在都以证券而不是借贷的方式持有。例如,当今的美国家庭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八是证券,比存在银行里的还多,而百分之四十四的美国家庭拥有股票。
网络推动着这种证券文化。组织的所有权被分散成上千个点。分享一点别人的梦想和野心所需的交易费用不断降低,使直接或间接地拥有许多公司的一小部分成为可能。当你在一个互助基金投资时,你投资的是成千上万人的工作。你用自己的野心产生出来的财富,为致富他人而播种。你可以只拥有一个企业的极少一部分,但是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许多企业的一部分,而每个企业都是由数百万个人拥有。这就是网络均富。
网络的景象就从这种分散的所有权中浮现出来。整个视野中交织着数百万条投资的连线。少数人拥有大笔投资,但大多数的节点分散到小城市的小银行账户中。在美国,大批股票受普通市民的退休基金控制——这是千百万个人的集合体。美国工人真正是集体拥有了生产手段。
网络均富来自于网络技术——不断缩小的芯片和不断扩大的通讯——它才是创造财富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运算和远程通讯使交易价格下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才能出现对每个人的财富进行跟踪、记账和传输以及所有权的分散。今天,美国有七千个互助基金——即七千种分享投资收益的方式。同时,也有同样数量的公开上市的公司,实际上在把他们的财富分摊给众多的拥有者。
这种新兴的证券文化中有着若干趋势,每个趋势都被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放大。
首先,所有权的分散已经遍及全球,就像经济本身一样。前几年,欧洲突然把数额令人瞠目结舌的大笔资金注入股票市场。欧洲人发现了证券文化,一夜间把他们千百亿美元的原有财富投入到所有权的网络之中。与此同时,饥渴的投资者把几十亿美元倾注进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金库中。今天,参与互助基金的几乎每一个人——不管他知道与否——都持有一份国外公司的股权。
第二,随着交易价格的下降和更加容易使用,所有权的分散更加细致、更加广泛。越来越小的资金可以投入到越来越多的事业之中。几家银行正在学着盂加拉的Grameen银行的样子提供“微额贷款”(Microloans)。这种贷款可以是一百美元以下,主要是提供给第三世界的人们,用来买一头牛、买点棉纱或者起动其他的微小生意的梦想。返还率大约是百分之九十五,几乎跟无风险的公债差不多。正像一份银行报告书中说的,“银行借钱给拉巴斯棚户区里的穷人,比借给波利维亚政府还要安全。”大型商业银行注意到,有七十亿美元已经贷给了全世界的一千三百万人,正把“微金融”带入银行业的主流。跟踪大量的快速流通的付款,其费用非常低廉,这说明.网络技术能够以这种分散的微金融方式加快资金的流动。不难想像,为千百万前途无量的第三世界创业者们设立一个互助基金,会获得高收益。
第三,同样细密分散的情况将会出现在公开上市的公司之中。在九十年代,美国大约有四千个公司上市。这些新成立的公司都是由小股东投资的,他们一起为这些公司的资产投入了二千五百亿美元。现在,还有些非常陈旧的障碍阻挡着小型公司接受公众的投资。这些障碍中包括从通讯和信息匮乏的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另外就是投资银行自私的保护政策,还有那些靠控制公司上市过程的垄断地位获取暴利的人们。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股票市场,在一个经济信息传播得既普遍又迅速的世界里,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股票经纪人、交易人甚至中心市场本身(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作用和价值。没有传统的华尔街的唠唠叨叨,公开上市公司的安全、可靠和可信度仍然会在网上实现。网络技术将能允许合格的公司从办公桌上让公司上市,直接面对全世界几十亿个人和组织招揽投资。这种情形的发生会比华尔街所想像的还要快。
第四,硅谷的偿付模式正在感染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在一个公司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机会拥有公司的一部分,这种理念是证券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大多数美国高科技公司里,员工拥有股票期权是强制性的。公司常用股票的形式招徕人才,或发放奖金,或者在起步过程中当做工资来支付。把股票期权发给所有员工的公司,其持股人的收益比不发股票期权的公司高出许多(前者百分之十九,后者百分之十一)。
在网络经济中,所有权分散成无数的小部分,沿着电子路径扩散给工人、企业资本家、投资商、联盟成员、局外人,甚至一小部分到了竞争者手里。网络培育着一大群资本主义。
随着网络的膨胀,中心在后退。全球性网络与后现代文学运动同时出现,这并不是巧合。后现代主义不要权威、不要万能的教条、不要基本道德规范。在艺术、科学和政治领域,后现代主义的主题被Steven Best和Douglas Kellner在《后现代转向》一书里归纳为:“后现代转向的结果是分散、不稳定、不明确、不可预测。”这也是网络的概括。
网络原理摈弃僵死、封闭结构、通用方案、中央权威和固定的价值。网络提倡多元、差异、模糊、不完善、偶然和多重性。这些特性最容易造成混乱和有组织的网上犯罪,并且难以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由于网络经济的性质为不均衡、分散、不确定、动荡、和相对主义埋下了种子,意义和价值就失去了根底。简单说,用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根本无法解决。老式的现代消费者已经变成了很苍白的角色。他就像个汽球:充满了膨胀的自我,薄薄一层身份的外衣伸展到了极限。他不知道他是谁,只是非常确定地认为他很重要。一根小刺就可以让他破灭。 在意义的巨大真空里,在无言的价值的沉默中,在没有比自我更伟大的事物可景仰的空虚里,技术——不论是好是坏——将形成我们的社会。
由于当今缺乏价值和意义,技术将代替我们做出决定。我们将听从技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耳朵再也听不进别的。再没有其他坚定的信仰,我们听任技术的摆布。没有其他力量能更有力地决定我们的命运。想像一下技术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想像出我们文化的发展方向。 技术的未来是网络,巨大、宽广、深入而快速的网络。各种各样充满电流的网络覆盖着我们的星球,它们用复杂的节点塑造着我们的经济,渲染着我们的生活。迈进这个崭新的前景既不会转瞬而至,也不会毫无痛苦,更不像乍一看那么陌生。
没有理由接受技术的指使而不抗争,但是毫无疑问,技术在朝着把一切连接成网络的目标进军。服从网络逻辑的人,懂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受新规则管辖的王国的人,将在新经济里取得显著优势。
摘自:《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美)凯文·凯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