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精神障碍,高血压,心理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7-02 12:44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疗效,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为86.67%、护理有效率为82.22%、护理满意率为91.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缓解精神障碍。

  【关键词】精神障碍;高血压;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1],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负担,优于精神障碍伴高血压受心理和情绪影响大,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2],因此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对于稳定血压、减轻精神障碍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63-80岁,平均年龄为(65.97±1.02)岁,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04±0.4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63-81岁,平均年龄为(65.89±1.04)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05±0.39)年,自卑自怨型精神障碍者41例,悲观忧人型精神障碍者22例,孤独依赖型精神障碍者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制定科学的给药方案,并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间隔,用药期间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倾听患者的心声,并多和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对于治疗抱有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矫正其不良行为。领悟性心理护理: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否认病情、拒绝治疗、行为冲动等[4],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技巧,开导启发患者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理解疾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领悟,通过有效的自我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患者改变悲观情绪,从被动行为转变为主动行为。集体心理教育: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集体心理教育,使家属了解并掌握精神障碍伴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发病时自我救治和预防的方式,协助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监督和指导患者保持合理良好的生活节律和作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及参加适当的康复活动,同时提醒患者注意不良生活习惯。心理情感网络建立护理:鼓励和扩大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属、朋友等进行交流,促进患者于社会的接触,使患者和家属、朋友、社会建立健全的情感网络,让患者感觉被关爱和照顾,缓解患者精神和心理压力,稳定患者情绪。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9/86.67%、护理有效率为37/82.22%、护理满意率为41/91.11%,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分别为31/68.89%、29/64.44%、34/75.56%,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5]。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易受情绪和心理状态影响导致血压升高、精神异常,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应急性精神异常[6],因此通过综合的心理护理达到减轻患者焦虑、稳定患者情绪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领悟性心理护理、集体心理教育、心理情感网络建立护理等综合心理护理方式,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率、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达到稳定血压、缓解精神障碍的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伴高血压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志勇.老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6):785-786.

  [2]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6):43-44.

  [3]李明真,任志君,宋克侠.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727-728.

  [4]毛象刚,王智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31-132.

  [5]梁景熠,陈芳,裴大军,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5B):1-4.

  [6]叶红梅,李庆书.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8-1239.

  陈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