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穷人之道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英国,失业,富豪,移民
  • 发布时间:2015-07-07 08:39

  目前按适龄工作人口计算,在19至59岁英国人中,几乎每六个就有一个吃政府救济。

  全世界富豪最扎堆的地方是哪里?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纽约,也不是高楼鳞次栉比的迪拜,有钱人最喜欢的城市是昔日“日不落帝国”的首都伦敦。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有72名坐拥10亿英镑以上资产的超级富豪在伦敦生活,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全球其他城市。把富豪的门槛放得低一些,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调查显示,伦敦居民中,有4224人的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伦敦的富豪人数同样雄踞全球榜首。

  富豪们引人瞩目,但在伦敦社会金字塔的另一端,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

  福利社会的阴影

  从理论上讲,在英国发生有人饿毙街头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狄更斯笔下的那个黑暗年代。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让整个社会对穷人多了一份保障和温情。

  《贝弗里奇报告》奠定了二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基础。根据主持报告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的建议,一对英国夫妇一周享有的福利保障水平为32先令(那是当时的物价,相当于如今的约70英镑)。这个数字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能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收入水平。

  按贝弗里奇的设想,通过缴纳保险,公民在生病和失业时能获得保障,而老年人在退休前缴纳保险,能保障其退休后获得类似权益。

  然而,设想严谨完美的《贝弗里奇报告》在执行中却逐渐走样。至今仍有不少英国人不得不依靠施舍的食物度日。英国教会扶贫行动与乐施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英国,逾50万人在饥饿中挣扎,他们要靠紧急食物救济才能填饱肚子。

  乐施会总干事马克·戈德林说,“令人震惊的现实是,数十万英国人正求助于食物救济。”他认为,社会保障支出的削减幅度过大,导致大规模贫穷、困苦与饥饿,“全球第七大富国竟然发生这种事情,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英国食物赈济库的数量增长表明,政府没有尽到保护公民的义务,这与《贝弗里奇报告》的初衷相去甚远。

  但这种失误中,也有歪嘴和尚念偏经的执行偏差。

  比如,对那些无业青年而言,只要一去打工,他们就要偿还所欠的社会救济款,有的人甚至得把90%的工资都交给政府。与其如此,那还不如回家继续吃救济。英国的基层调查发现,收入不高使得很多社会底层的无业年轻人彻底“抛弃”了需要工作的念头。

  除了执行设计的原因外,福利制度出现“停摆”,也有“穷人们”自身的原因。因为高福利不仅让穷人获得了免于忍饥挨饿的尊严,还让不少人过着不受金钱左右的生活——比较可悲的是,这些人并非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是将生活本身当做了一种有利可图的职业。

  他们拿着政府给的钱,忙着听音乐晒太阳,在电视上看体育比赛,然后在闲暇时扎堆抱怨社会不公和富人的原罪,至于工作这件事,等闲暇的时候再考虑吧。

  甚至有人钻社会福利的空子,靠生孩子发家致富。33岁的英国人雪瑞·普登连生11名子女后,每年可以向政府领取的育儿津贴、减税额及房屋津贴等高达3.9万英镑。

  这位母亲带着孩子住在政府提供的四层大房子里,她还计划花费一万英镑,带着孩子们前往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度假。她说,有这么多孩子很容易在英国获得福利金,自己有权利与家人享受这笔钱,“再有孩子,也能负担得起”。

  让失业者找到一份工作

  像雪瑞·普登这样钻福利空子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对大部分穷人而言,他们都渴望通过工作来脱离贫困。遗憾的是,英国政府在这方面却没有多少作为。

  政客们不会当面承认行为缺位,他们更善于画出一张大饼来吸引贫困选民手中的选票。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表示,“我们的雄心在于建设新的、更好的经济——机遇、财富和工作机会的分布将更加广泛;努力工作和遵纪守法的人将有好报。”

  空谈本身并无助于解决穷人的切身问题。据统计,目前按适龄工作人口计算,在19至59岁英国人中,几乎每六个就有一个吃政府救济。每年不工作的英国人从其他公民税款里共拿走750亿英镑,换句话说,平均每个纳税人,每年要为不工作者多支付3000英镑。

  所以,从解决贫困的角度出发,让失业者找到一份工作才是重点。

  英国决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加文·凯利认为,中期而言,英国政府必须通过帮助那些不工作的人们来提高整体就业水平,“必须将经济和社会政策结合起来,比如,增加女性就业,扩充价格适度的儿童保育服务,因为现行体制让女性几乎没有出来工作的动机。”

  “要增加老年人就业,我们应改革税收体系,以增强继续工作的激励。”凯利说。

  但是,每个人都找到工作只是一种臆想,现实中有不少穷人面临找不到工作又失去福利的双重打击。因为英国政府规定,长期失业者必须被安排工作,才能领取福利救济。

  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政府不会“抛弃”长期失业者,但是他们不会什么也不付出就得到救济,“那些长期失业的人必须做出更多努力寻找工作。”

  两年后要是仍未能通过现有工作项目找到工作,那么这些失业者将被纳入新的被称为“帮助工作”的项目。

  为了能够继续得到失业救济,失业者将面临三种选择,或被安排工作,诸如清扫垃圾;或每天去就业中心寻职;或参加技能培训,例如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等。

  按照新规定,失业者必须留在“帮助工作”的项目中,直到他们找到工作为止。那些违反规定的人会失去4个星期的福利,再次违反规定的人,则会失去3个月的失业救济。

  在任何政策设计中,政府取消福利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惩罚措施,而非目的,否则的话此举就会与当年《贝弗里奇报告》的精神背道而驰。

  拿移民开刀

  为了给最困难的人提供“额外支持”,就要有人付出相应代价,比如那些不需要支持的人,以及在政府的支持名单上排名靠后的群体。

  英国劳工与养老事务大臣邓肯·史密斯表示,生活富裕的老年人如果不需要诸如冬季取暖费、免费公共交通卡、免电视执照税等公共福利,应该将钱退还。

  英国60岁以上老人可以得到一些免费的“福利”。比如,在非高峰期乘坐所在地市区的公共交通车辆的车卡,免费获取处方药品,每年获得100到300英镑不等的冬季取暖补贴,以及75岁以上老人免交每年145.5英镑的电视执照费等。

  邓肯·史密斯的提议得到了一些慈善公益组织的支持。这些旨在关注老年人福祉的慈善组织认为,如果生活富裕的老年人能放弃福利金的话,那么生活拮据的老人就可能获得更多一些福利。

  但反对党工党表示,不管贫富,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理应人人享有一样的公共福利。

  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是自己人,削减福利的一刀砍在自己身上并不容易,相比之下,这一刀砍在外来移民身上,就容易得多,这甚至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罕见的能达成一致的议题。

  卡梅伦首相说,英国福利政策的“吸引力”应该吸引那些不是为了福利而来的移民,英国的移民政策应该是“英国第一”。

  实际上,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英国政府逐渐收紧了欧盟国家移民在英国可以享受的福利。比如,2014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阻止欧盟移民在4年内在英国领工作补贴、福利房等;如果欧盟移民在英国6个月找不到工作,那么英国有权让这些人离境;限制移民把家属接来英国;阻止那些新加入欧盟的经济弱国的公民来英工作,除非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或接近英国经济的水平。

  但是,通过挤压移民的福利,来实现内在片面的社会公平,这可不是《贝弗里奇报告》里善待穷人的内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亚宏/英国伦敦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