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过得不好,我很开心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朋友圈,幸福,优越心理
  •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5

  理想化他人的生活

  有位女友告诉我,她每次看完朋友圈就心情抑郁,对自己的生活更加不满。因为她看到的不是朋友A晒出的美美结婚照,就是同学B发出的欧洲7日游旅行照,亦或是同事C在看车展,准备买车,还有那些买房了、恋爱了、涨工资了等信息。对比之下,她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对别人的生活更加羡慕嫉妒恨。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在Facebook上很火的一个短片《我的鞋子》。视频里,一个男孩儿穿着一条破烂的裤子以及一双开着大口、露出全部脚趾的鞋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心情很苦闷。然后他看到另一个也坐在椅子上的男孩儿,衣着干净整洁,还有一双崭新好看的球鞋。

  这下他更郁闷痛苦了,从那个男孩儿身边走开,坐在树下,闭上眼睛开始用力祈祷:我想变成他!我想变成他!等他睁开眼睛,愿望实现。他坐在长椅上,衣着干净,穿上了崭新好看的球鞋。这时一个大人推来轮椅,说抱歉让他久等了,而不远处的树下,那个男孩儿正开心地欢呼和奔跑。

  显然,这个短片是在告诫人们,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你虽然穿着破烂的鞋子,但好歹还能自由奔跑,跟那些双腿残疾的人比起来你幸福多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在不自觉地将他人的生活用美图秀秀修过之后,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理想化他人,会获得一种精神鼓舞,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危险,它让我们对自己更加不满,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他人与世界,而活在一种自制的幻觉中。

  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除了理想化他人的生活之外,生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比较共鸣”。比如朋友跟你抱怨收入太低,你极可能对他说:“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稳定,又比较轻松,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吗?”朋友跟你抱怨他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你极可能对他说:“买不起房的又不是你一个人,有多少人在这个城市里还住着群租房呢,你一个人租住一个单间,该知足了。”

  认真探究这些言论,你会发现其核心是:原来比我惨的人还大有人在的优越心理。但是,那些安慰人的话并未脱离“比较”的本质,只是换了一个比较的对象,让你从原本的“比上”,变成了“比下”,于是“比上”就产生了不满和不幸,“比下”就产生了优越和幸福。“比较共鸣”只是让人跟比自己“更差”的人进行了比较,于是感觉“我拥有更多”“我更幸福”的感觉,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我不禁怀疑,这样的安慰真的能帮到一个人吗?如果每个人都要通过与自己“更差”的人进行比较才能感觉到满足,那是否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一个阴暗的逻辑: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或者,像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那些话说的:“听说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开心了。”“你若安好,我便晴天霹雳。”

  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比较只会带来无穷的压力和困扰。有个网友写信给我,说她因为以前常和单位里的同事比较,比谁更有钱,谁发展得更好,然后患上了强迫思维,自己无法停止比较,心里总觉得同事在嘲笑自己不如他,然后焦虑抑郁,甚至想过要自杀,以此摆脱强迫症的折磨。

  你羡慕别人时,别人也在羡慕你

  我们渴望拥有比现状更好的生活。这个“更好的生活”往往就是我们想象的别人的生活。然而很多人认识不到,当你羡慕别人时,别人也在羡慕着你。比如,漂在北上广的人们总是觉得大城市压力大,生活孤独,回到家乡生活压力小,会更幸福;而留在家乡、呆在小城市的人们总是抱怨家乡的落后,受困于环境的单一和乏味,渴望出去闯荡,憧憬着外面自由又美好的世界。

  所以,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第一要务就是停止与他人比较。你的生活并不是要跟谁一决高下,要学会跳出比较的价值观,学会不诉诸外界而诉诸内心,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生活。

  你也不必羡慕和理想化他人的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只是一种选择与另一种选择的不同,而每一种选择都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看看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这样的生活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然后低头努力,让自己每一天的付出都更靠近理想生活一点点。过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秘诀。

  meiya

  (摘自微口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