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他的有生之年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出答案,比这个答案是否如他本人所愿更重要,对这一点霍氏似乎已经清醒。
直到85岁,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依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位历史学家在柏林当学生时,正逢希特勒掌权,他由此认定自己一生不可能远离政治。1936年,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读书期间正式加入了英国共产党,鉴于年头特殊,称得上“火线入党”。
二十年前的苏东剧变,“证明那个事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霍布斯鲍姆并不讳言这一点。但是,让他在回忆录里始终气壮山河的原因,是他在早年就认定的一个事实:苏联体制迥异于西方。这种“迥异”让霍氏产生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良好感觉,年事渐高依然为此感奋莫名。在斯大林时代,关于劳动营,关于大清洗,争议事件接二连三地触发欧美左翼内部的分裂,而在霍氏眼里,这些与被苏联“终结”的西方模式相比就不算什么了:“我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二千万人死于其中,在当时,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认为这是必须的。”那么对于死了5000万人的二战又如何呢?霍氏还是一口咬定斯大林的苏联功大于过:“我不能说一个被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世界会更好些。”
柏林墙倒塌后,霍布斯鲍姆如释重负:历史在他的有生之年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出答案,比这个答案是否如他本人所愿更重要,对这一点霍氏似乎已经清醒。
在霍布斯鲍姆眼里,如果在一种政治信仰“意义十足”的时候加入它的麾下,那么忠于它就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相反,这样做的良心指数绝不亚于从一桩错误的迷狂中金盆洗手。他好像被自己的坚定感动了,甚至视之为凌驾于其他历史学家之处。战后霍布斯鲍姆到美国访学,感到政治身份令其处处受制,他骄傲地说:在“悄悄退党其实是易如反掌”的情况下,他凭着一种自尊心扛了过来。显然,对他而言,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落败的神明”此时已不再重要。
《联大八年》
·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新星出版社2010年6月版
本书由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初版于1946年7月,是不可多得的联大文献。主要由“历史回顾”、“联大生活”、“联大教授”三部分组成。
《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
[美]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著 孙福生 陈敦全 何兆武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7月版
简要回顾了欧洲古代到中世纪的历史,旨在阐明欧洲这个原本落后的地区如何最先演化出现代的诸种重要事物观念,从而开启了现代世界之门。
《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
[英]玛丽·伊万丝著 曹德骏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一幅西方现代社会形成及其文化思想的地图。从宗教改革、启蒙时期,一直到当代世界,作者研究了现代性的起源及其变化轨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