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手机“控”了吗?

  • 来源:消费电子
  • 关键字:电梯,微信,手机控
  • 发布时间:2015-08-13 09:53

  最近“电梯吃人”事故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随后正确乘坐扶梯的方法以及遇到危急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得到网友们的随手转发。然而,事故的发生似乎没有提高“手机控”们的安全意识,他们乘坐扶梯时大多依旧低头玩手机,手眼忙得不可开交,不少人到了电梯顶部才猛地拔脚,重心不稳是常见的事。看得心惊胆颤的小编在暗暗祈祷事故不要发生的同时,决定老生常谈,跟大家来进行一场有关“手机控”的小讨论!

  智能手机席卷全球 手机控人群攀升

  从最初的普通手机、功能手机,到如今的多核高速智能手机,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也是人们阅读、休闲娱乐的好伴侣,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让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体验,让人欲罢不能。

  现如今,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拍照发微博;聚会用餐前先拍照发微信;春节拜年改发微信红包;日常购物也只是在手机屏幕上轻松点一点……

  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使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据了解,全球21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占世界70亿总人口数的近三分之一。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80%;而韩国是世界上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4900万国内人口中4038万在使用智能手机,其中94%的上班族使用智能手机;英国有3800万的智能手机用户,占到人口总数的58%;加拿大的人口总数是3500万,有2900万的人使用手机,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占到73%。其高普及率让更多的人加入了低头族,催生了“手机控”这一人群。手机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已成为他们唯一的工作工具和社交手段,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无法脱离手机。

  张小姐(80后)

  广东揭阳移动营业厅店面经理

  使用手机年限:14年

  使用智能手机年限:6年

  每天玩手机时长:9个小时左右

  离开手机感觉无法工作和生活

  到目前为止,我大概换了10部手机,手机通话功能、短信、彩信等自带的功能和腾讯手机QQ以及微信都是我经常用到的通信工具。2010年换了智能手机后,微信成了我主要的聊天工具,微信里大概有十多个群,每天至少花9个小时的时间在聊微信,跟同事讨论工作、跟家人朋友聊天沟通都是通过微信。现在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手机了,加上现在是用4G手机,资费更便宜,网络速度快也不容易断。每天睡觉前或起床总得刷一下手机,看看有什么新信息,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智能手机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还是能让人增长各种知识的移动终端。其实除了睡觉,我时刻都在用着手机,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日子,离开手机感觉无法工作和生活!

  陈同学(90后)

  爱好:足球、拆机、刷机、女生

  使用手机年限:7年

  使用智能手机年限:5年

  每天玩手机时长:空闲就会玩

  手机简直就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

  假如女生也算爱好的话,那我的爱好就是足球和女生了。除了这两个爱好,我平时也爱折腾电子产品、拆拆电脑和刷刷机。使用智能手机5年了,感觉已经离不开手机了。现在我的手机每天基本都会连wifi上网,网速起码也要20M以上的光纤,因为一般情况下wifi网速会比较快,而且在目前4G网络还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它会比3G流量明显省电,辐射也会比较小。每天最起码花2个小时的时间在手机里的chrome浏览器上面,因为需要汲取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比如说看新闻、查名词等。手机于我而言,不仅仅有社交功能,还有娱乐功能、查询功能等,重要性不言而喻,简直就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不过手机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方面,例如如果手机电量在60%左右就感觉全身不舒服,出门的时候也必须保证手机充满电,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早上起床一睁开眼也得玩玩手机,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玩的话就会睡不着。同时长时间看屏幕也导致我的视力不断地下降,经常性低头也造成了颈椎和脊椎压迫等病痛。

  专家解析手机控新型“现代病”行为

  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专注力的培养。手机可以使天各一方的人拉近距离,也可以使近在咫尺的人远至天边,在智能手机席卷全球的同时,手机控已成新型的“现代病”!关于“手机控”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一些疑惑,我们且来听听专家们的说法!

  范伟力

  临床医学博士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脊柱外科主治医师

  擅长脊柱疾病的微创及非融合治疗

  新浪微博:脊柱微创范医生

  微信号:SpineDrFan

  低头族易患颈椎病

  目前由于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人群越来越多,使用时间也不断延长,因此颈椎病发生正趋于年轻化。在我的就诊情况中,因为颈椎病来做手术的三十岁左右的患者越来越多,二十岁甚至二十岁以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常性低头看手机会加大颈椎病的发生概率,当低头看手机时,如图所示,脊柱颈腰两个生理弯曲仍然处于前屈状态,前屈生理状态导致小关节张开,脊柱后方肌肉、关节囊、各个棘突均受牵拉,保持这个姿势时间久了肌肉会劳损,关节囊长时间被拉伸会受损增生,棘上棘间韧带也会因为长时间拉伸受损伤,发生棘上韧带炎。颈腰段是脊柱最灵活的生理弯曲,弧度都向前,所以这两个弯曲的椎间盘前方较厚,后方较薄。当我们长时间低头或久坐后,颈椎和腰椎的生理弧度会变直,甚至弧度会相反,椎间盘前方收到过大的力量挤压,前方较厚的椎间盘内容物就会逐渐向后方移动,最终突破椎间盘后壁压迫神经根,引起椎间盘突出症,造成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等病症。

  使用手机的姿势并没有什么正确与否,因为没有谁会为了预防颈椎病而昂着头去用手机,这也是极为不方便的。适当的颈椎保健方法能够预防并且阻止颈椎病的发生和恶化,但是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才是减少由使用手机而引发颈椎病的关键。

  自制的颈椎牵引理疗方法: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是颈椎发生重大问题的一个重要信号,一定要重视,这个时候如果积极干预,颈椎病的进程就会被阻止,甚至逆转。自制的颈椎牵引理疗器用来保健颈椎颇有效果,下面就把这个小方法告知大家。

  1、在一个空矿泉水瓶中灌满40-50度左右的温水,用一条厚毛巾将矿泉水瓶包裹起来。

  2、将裹着厚毛巾的矿泉水瓶平放在硬床板上(必须是硬床板)。大小可以根据身材,通过增加毛巾厚度层数加以调整。

  3、身体平躺将颈部自然靠在“自制颈椎牵引理疗器”上,略感觉头部向后坠为宜,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5分钟。

  4、“自制颈椎牵引理疗器”应垫在颈根部位置处,也就是我们伸手摸后颈能摸到最突出的那块骨头(颈7棘突)上方1cm处。不要垫在后脑勺上,那样没有牵引作用,反而会使颈椎前屈,加重生理弧度变直甚至弯曲。

  注意事项:

  用这个“自制颈椎牵引理疗器”进行颈椎保健的同时,还应注意这几个事项

  1.牵引过程中请勿垫太高,头部轻轻向后坠即可;

  2.如牵引时感到剧烈疼痛,请立即停止,尽快到医院检查;

  3.如您已经确诊患有颈椎不稳症,严禁使用本方法牵引。

  李茜茜

  西南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精神卫

  生学博士

  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年,

  系统接受过中德精神分析、

  中德催眠、表达性艺术治疗、

  家庭治疗、心理剧、

  行为治疗等流派的培训,

  有丰富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手机控不是心理病:每个人都寻求与他人的联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控”,也有不少人患上了所谓的智能手机病,如:无手机恐惧症、手机震动响动幻觉以及迷恋自拍等症状。很多用户把这些症状的出现归结为是一种心理病,但从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并不符合任何一种疾病的诊断,不能称之为心理病。然而这种现象现在如此普遍,并且越来越明显,背后一定有着普遍的、强烈的心理需求在推动。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看,现在社会的很多领域,无论是文化、经济、政治,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从小一点的环境比如社区、家庭、工作单位等角度来看,无论是稳定性,还是组成的结构,也在经历变化。正因为宏观的、微观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个体的心理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周围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人也越来越难形成对自己稳定的看法,就会不停地需要获得与他人的联结,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通过看别人的故事来确定自己生活得怎样。因此短信、微博、微信、朋友圈就是每个人在上面表达自己,同时渴望别人的回应,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认自己的状态。所以建立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链接,以上的联系方式是很有用的,不但方便且简单容易,可以远程与多个人、多个群体交流。但同时,这种感情联系也是局部的和浅层次的,且一旦手机交流成了我们交往的主要方式,那么我们与人相处的很多其他能力就会退化。比如我们很多时候跟亲朋好友面对面没话说,但却能在微信上妙语连珠。这是因为真实的互动太费力,大家都往容易的方向去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和人之间真实的深入的情感链接,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语言化的符号层面,而必须通过相处。

  另外,当我们期待别人来主动联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期待手机响起来,期待中就可能出现幻觉,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叫做“心因性幻觉”,这个是属于正常心理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太频繁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在告诉我们:我们感觉孤独了,我们希望有人来走进和联系我们。还有一种情况是总担心错过了什么工作电话、老板的指示、客户的回信。这个时候可以试试问问自己,工作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大不大,为什么需要做到完美?不过不完美是否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性有多大?健康的状态是对工作拿得起,也放得下。如果一直不能放下,那么自己就会耗竭。

  手机控与以前的网络成瘾、游戏成瘾,其实都是在寻找与他人的联结。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会需要融入群体来对抗孤独感。以前远程连接只能靠喊,后来可以写信、发电报,后来打电话,再后来有了电脑。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只是一个终端,人们需要的是通过这些终端寻求与他人的联结。

  有手机依赖症的用户,可以先看看自己从手机中满足了哪些需求。如果是希望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结,那么不仅要通过朋友圈,也要打电话、见面喝茶或者一起参加活动。如果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那么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参加竞赛、活动、讲演等来获得关注。总而言之,就是把联结的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不要太单一,不要过分依赖手机即可。

  结语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出行可导航、居家可点餐、交友可摇摇,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被智能手机织出的一张无形的网覆盖。智能手机这台机器就像陈同学所说的简直就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仿佛真的成为我们血肉之躯的一部分。然而,被手机“控制”的生活,常常会让人发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坐在我面前玩手机”这样的感慨,过度玩手机不但会疏远人们之间的交往,同时也会加大颈椎病的发生。因此,合理有度地使用手机,才能发挥手机的最大作用,也能让生活过得健康有滋味!

  记者/周凯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