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 激活内容、营销生产力——对话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总监徐龙河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生新闻,民生服务,民生娱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8 15:13
在电视行业迎来下滑的拐点之年,地面频道处境艰难。改变,是大势所趋;如何变,才是问题的关键。地面频道的媒体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在电视媒体广告总量下滑的态势下,跑赢大盘,是所有地面频道总监共同思考的问题。
显然,压在徐龙河身上的正是一副这样的重担。但他却带领齐鲁团队突破了这个难题。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考核指标中,齐鲁频道在山东省网、济南市网、青岛市网三大市场中都保持了强势增长,2015年上半年,省网全天平均收视率达到2.6%,市场份额18.54%,同比涨幅高达28.71%。频道上半年广告创收3.54亿元,比台里确定的半年目标超额3000多万。
这一切,徐龙河认为得益于经营思路的转变,以及体制机制的适应调整。就在记者采访徐龙河的前天,齐鲁频道刚刚完成了内部体制改革,全员双向选择全部到位,形成“制片人中心制”。在组织架构上,完全推倒了行政架构的墙,以纯市场化的手段,管理基层生产单元。制片人管事、管人、管钱、管物,但同时也要背负节目内容生产的考核指标。
改革总是会带来阵痛。徐龙河透露,此次改革获得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的大力支持。“因为是全员双向选择,最终会有人下岗,没有台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改革不可能顺利完成。”
齐鲁频道在明星真人秀“泛滥”的泛娱乐年代,如何凭借民生新闻、民生服务和民生娱乐取得骄人成绩?或许,从与徐龙河的对话中,可以窥得一二。
内容为王模式创新融合突破
记者:2015年已经过半,你如何看待今年的媒体环境变化?
徐龙河:今年确实很艰难,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今天的电视行业,其实有点像中国最近的股市。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问题,股票下跌是因为股民的信心被击穿。如果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信心被击碎,下滑速度就会很快。但是,我觉得现在媒体报道有点过分唱衰电视,电视媒体的价值被低估了。我判断电视行业肯定还是会一直顽强地活着,但分化可能会更加明显,马太效应加剧。
记者:今年上半年齐鲁频道的广告销售情况如何?
徐龙河: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广告销售收入达到3.54亿,超过预定目标3千万元。由于广告计算方式跟去年有所不同,按照可比口径,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在目前的广告媒体环境下,这样的结果还算不错。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今年我们在苦练内功、做强内容方面下了功夫。去年底讨论今年发展时,我提了3句话、12字的工作思路:内容为王、模式创新、融合突破。
记者:目前“内容为王”已被视为金科玉律,人们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具体到齐鲁频道,“内容为王”有哪些独特之处?
徐龙河:我们现在每天首播的自办栏目内容超过了300分钟,几乎达到了节目量的极限。除了19:15-22:00黄金档期间是电视剧时段外,几乎其他的每个有效开机时段,都是我们的首播自办节目。
以前,我们的内容主要是两大类型:民生新闻+电视剧。现在,我们的内容构成主要为三大板块:民生新闻、民生娱乐、民生服务,形成了,3+3+4+X的节目格局。3档大日播民生新闻,一周7天;3档小日播节目,包括民生新闻和民生服务节目,每周6天;4档周播节目,既有娱乐性,也有服务类节目;X指季播节目,周五黄金档我们打造了季播节目带,一年大概在4档左右。这样,产品线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民生新闻打天下,而是加入了民生服务类、综艺娱乐以及大型季播节目,体现了综合频道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一直是地面频道的传统优势所在,近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进行微创新。例如更加注重故事化讲述、更加注重热点、焦点事件的深度挖掘,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等。
记者:总体发展思路中的“模式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龙河:这主要是指经营模式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1+X混媒传播;线上线下O2O结合;新行业的不断开拓。
我们在做强频道为依托的前提下,整合、打造了一些新渠道,为客户提供混媒解决方案。这些新媒体包括面向商超的超联传媒、面向大学校园的常青藤视频媒体、校园餐桌媒体、《锐》杂志等。
现在打造的校园媒体已经非常成熟,覆盖到了40多所高校。不仅可以和高校团委、学生会合作,参与承接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同时有校园餐厅视频、桌面广告、结账口电子屏和杂志等多种渠道。今年,我们将利用校园渠道,打造两档节目,《我为创业狂》和《校园创意大赛》。这两档节目可以非常好的实现客户植入,创意大赛主要围绕客户品牌展开,创业大赛则主要为以销售代理客户产品为题目,实现很好的植入。
在O2O方面,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互动营销。今年上半年,各种线下营销活动超过150场次,最多时单周内同时有7个不同团队的地面活动在进行。化妆品牌韩后,配合我们《魅力新主播》节目开展的地面推广活动,平均每场的销售额达到十几万元,最高一场达到了30万元以上。
此外,今年我们将重点开拓多个新的行业领域,并与内容结合。过去齐鲁频道主要以快消品广告客户为主,今年我们将开拓汽车、婴童、旅游景点、连锁药店等更多行业。例如民生服务类节目《辣妈学堂》就是为婴童行业展开,《汽车总动员》可以开拓汽车行业客户等。
记者:总体发展思路中的“融合突破”,具体内容是什么?
徐龙河:在媒体的融合突破方面,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希望尝试着把电视与新媒体更好融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留在电视机前,让观众成为忠实粉丝,进而成为用户。目前我们各个栏目都有微信公号,加上频道自己的,一共有15个。活跃度高,粉丝数量众多,单一栏目接近30万。下一步我们会将这些微信公号整合起来,形成矩阵。但如何进行商业化,还在摸索阶段,可能需要试错的过程。同时,今年我们将推出APP客户端“嗨喽”,以摇电视为入口,进行双屏互动。观众参与后可以摇电视、摇广告、摇现场,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我们希望观众能够从粉丝变为社群,形成兴趣小组,从而打造社交平台。
记者:那意味着齐鲁频道的观众用户群体将更加聚焦年轻人?
徐龙河:目前,地面频道的观众构成无一例外都是中老年居多,这是现实。我们希望有所改变,因此在节目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例如,我们将晚间十点以后时段,打造成了“精英时段”。撤掉了原来偏中老年的节目《拍案》等,新上《汽车总动员》和《娱乐新干线》。《娱乐新干线》是一档完全定位年轻观众的节目,我们整合了全国电视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季播节目,在后晚间播出,我认为这是一个新蓝海。目前已签约和正在谈的,已经积累了几百期版权。
从电视的使用场景来看,傍晚时段主要是中老年人,晚间黄金档是合家欢,后晚间是白领和年轻人群。我们希望内容能够根据观看人群分出3个层次。
制片人中心制+项目经理制
记者:关于齐鲁频道内部的体制改革,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徐龙河:7月10日,我们刚刚完成了频道的体制改革,主要是制片人组阁制,全员双向选择。我们此次充分放权,基本上能放的权利都给了制片人。主要包括四项权利:选人用人权、策划管理权、经费支配权,绩效考核权。制片人可以管事、管人、管钱、管物。
过去我们是部门制,频道下面有行政化的部门架构,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片人的能动性。去年底的调整,我们解决了制片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今年则痛下决心,将原来的四大节目部:新闻部、报道部、文艺部、专题部,全部变成扁平化的栏目组。
现在,我们是4+14的结构,4个职能部门加14个生产单元。职能部门包括综合部、总编室、广告部、技术部。其他14个都是栏目组。这样频道直接管理到节目栏目组。我们推倒了行政的墙,撤掉了中间的行政架构,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同时,给栏目组充分放权,让制片人责、权、利相一致。比如,选人权,包括副制片人到每一位员工,都由制片人自己决定,以往副制片人都是由领导安排,有点像“拉郎配”,如果双方不合,就没办法开展工作。
每次人员调整,都是后方岗位压缩,前线岗位增加人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优化团队结构。目前,齐鲁频道正式签约的员工有360人,加上5名在校的实习主持人、3名外聘主持人,一共是368人。其中,毕业于21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四分之一。这些年我们的人员在总量控制不变的情况下,一直在调整结构。所有补充进来的新人,全部放到了节目的制作一线。
未来,山东广播电视台整体也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吕台上任后,也面临着改革和体制上的变化。我们的改变也是希望赢得先机和主动,跟台里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对接。
记者:制片人中心制比较容易理解,项目经理制如何理解?
徐龙河:现在的电视媒体形势,光靠卖广告时段显然不行了,很难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希望进行广告和内容的深度营销,而且要从制度上保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
所以我们尝试栏目经理制。我给广告部下的任务是,必须给每个栏目组,配备一名广告销售人员。以项目经理的身份,跟节目对接,负责研究、开发节目的广告形式,并跟栏目组沟通,承接、执行客户的线下活动。
制片人的考核,95%以上是参考收视率,广告满档率、对广告客户的配合度只占5%,不承担创收任务。广告营收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但却是节目的生命线。虽然我们的员工在观念上都理解、支持广告,但机制上没有结合。我希望先通过一些外在的物理变化,催生内在的化学变化,作用以后会慢慢显现出来。
记者:对于广告业务的重视是否也体现在招商会时间提前上,在今年7月份召开,是为应对广告下行趋势进行的调整吗?
徐龙河:今年的改革特点,就是:抓早、抓新、抓实。
抓早,是早动手,为广告经营、销售赢得更充足的时间,赢得主动和先机。今年我们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内容的框架设计、编排调整。
抓新,体现在使用三个纬度标准来考量节目方案上,即影响力、营销力、可行性。
影响力:要符合频道定位、承载媒体社会职责,完成正能量的媒体价值传播。
营销力:找准和客户投放的结合点。哪些客户在投放广告,有什么诉求,双方做好结合。
可行性:根据地面频道实力,要求所有节目气质都是接地气的,贴近百姓的。我们也做真人秀和大型季播节目,但都是平民参与,不找明星。做到成本可控,投入产出比合理。
抓实,就是在机制上,保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在实处。在大体制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释放基层生产单元的活力。
在电视行业迎来下滑的拐点之年,地面频道处境艰难。改变,是大势所趋;如何变,才是问题的关键。地面频道的媒体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在电视媒体广告总量下滑的态势下,跑赢大盘,是所有地面频道总监共同思考的问题。
显然,压在徐龙河身上的正是一副这样的重担。但他却带领齐鲁团队突破了这个难题。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考核指标中,齐鲁频道在山东省网、济南市网、青岛市网三大市场中都保持了强势增长,2015年上半年,省网全天平均收视率达到2.6%,市场份额18.54%,同比涨幅高达28.71%。频道上半年广告创收3.54亿元,比台里确定的半年目标超额3000多万。
这一切,徐龙河认为得益于经营思路的转变,以及体制机制的适应调整。就在记者采访徐龙河的前天,齐鲁频道刚刚完成了内部体制改革,全员双向选择全部到位,形成“制片人中心制”。在组织架构上,完全推倒了行政架构的墙,以纯市场化的手段,管理基层生产单元。制片人管事、管人、管钱、管物,但同时也要背负节目内容生产的考核指标。
改革总是会带来阵痛。徐龙河透露,此次改革获得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的大力支持。“因为是全员双向选择,最终会有人下岗,没有台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改革不可能顺利完成。”
齐鲁频道在明星真人秀“泛滥”的泛娱乐年代,如何凭借民生新闻、民生服务和民生娱乐取得骄人成绩?或许,从与徐龙河的对话中,可以窥得一二。
内容为王模式创新融合突破
记者:2015年已经过半,你如何看待今年的媒体环境变化?
徐龙河:今年确实很艰难,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今天的电视行业,其实有点像中国最近的股市。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问题,股票下跌是因为股民的信心被击穿。如果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信心被击碎,下滑速度就会很快。但是,我觉得现在媒体报道有点过分唱衰电视,电视媒体的价值被低估了。我判断电视行业肯定还是会一直顽强地活着,但分化可能会更加明显,马太效应加剧。
记者:今年上半年齐鲁频道的广告销售情况如何?
徐龙河: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广告销售收入达到3.54亿,超过预定目标3千万元。由于广告计算方式跟去年有所不同,按照可比口径,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在目前的广告媒体环境下,这样的结果还算不错。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今年我们在苦练内功、做强内容方面下了功夫。去年底讨论今年发展时,我提了3句话、12字的工作思路:内容为王、模式创新、融合突破。
记者:目前“内容为王”已被视为金科玉律,人们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具体到齐鲁频道,“内容为王”有哪些独特之处?
徐龙河:我们现在每天首播的自办栏目内容超过了300分钟,几乎达到了节目量的极限。除了19:15-22:00黄金档期间是电视剧时段外,几乎其他的每个有效开机时段,都是我们的首播自办节目。
以前,我们的内容主要是两大类型:民生新闻+电视剧。现在,我们的内容构成主要为三大板块:民生新闻、民生娱乐、民生服务,形成了,3+3+4+X的节目格局。3档大日播民生新闻,一周7天;3档小日播节目,包括民生新闻和民生服务节目,每周6天;4档周播节目,既有娱乐性,也有服务类节目;X指季播节目,周五黄金档我们打造了季播节目带,一年大概在4档左右。这样,产品线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民生新闻打天下,而是加入了民生服务类、综艺娱乐以及大型季播节目,体现了综合频道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一直是地面频道的传统优势所在,近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进行微创新。例如更加注重故事化讲述、更加注重热点、焦点事件的深度挖掘,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等。
记者:总体发展思路中的“模式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龙河:这主要是指经营模式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1+X混媒传播;线上线下O2O结合;新行业的不断开拓。
我们在做强频道为依托的前提下,整合、打造了一些新渠道,为客户提供混媒解决方案。这些新媒体包括面向商超的超联传媒、面向大学校园的常青藤视频媒体、校园餐桌媒体、《锐》杂志等。
现在打造的校园媒体已经非常成熟,覆盖到了40多所高校。不仅可以和高校团委、学生会合作,参与承接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同时有校园餐厅视频、桌面广告、结账口电子屏和杂志等多种渠道。今年,我们将利用校园渠道,打造两档节目,《我为创业狂》和《校园创意大赛》。这两档节目可以非常好的实现客户植入,创意大赛主要围绕客户品牌展开,创业大赛则主要为以销售代理客户产品为题目,实现很好的植入。
在O2O方面,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互动营销。今年上半年,各种线下营销活动超过150场次,最多时单周内同时有7个不同团队的地面活动在进行。化妆品牌韩后,配合我们《魅力新主播》节目开展的地面推广活动,平均每场的销售额达到十几万元,最高一场达到了30万元以上。
此外,今年我们将重点开拓多个新的行业领域,并与内容结合。过去齐鲁频道主要以快消品广告客户为主,今年我们将开拓汽车、婴童、旅游景点、连锁药店等更多行业。例如民生服务类节目《辣妈学堂》就是为婴童行业展开,《汽车总动员》可以开拓汽车行业客户等。
记者:总体发展思路中的“融合突破”,具体内容是什么?
徐龙河:在媒体的融合突破方面,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希望尝试着把电视与新媒体更好融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留在电视机前,让观众成为忠实粉丝,进而成为用户。目前我们各个栏目都有微信公号,加上频道自己的,一共有15个。活跃度高,粉丝数量众多,单一栏目接近30万。下一步我们会将这些微信公号整合起来,形成矩阵。但如何进行商业化,还在摸索阶段,可能需要试错的过程。同时,今年我们将推出APP客户端“嗨喽”,以摇电视为入口,进行双屏互动。观众参与后可以摇电视、摇广告、摇现场,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我们希望观众能够从粉丝变为社群,形成兴趣小组,从而打造社交平台。
记者:那意味着齐鲁频道的观众用户群体将更加聚焦年轻人?
徐龙河:目前,地面频道的观众构成无一例外都是中老年居多,这是现实。我们希望有所改变,因此在节目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例如,我们将晚间十点以后时段,打造成了“精英时段”。撤掉了原来偏中老年的节目《拍案》等,新上《汽车总动员》和《娱乐新干线》。《娱乐新干线》是一档完全定位年轻观众的节目,我们整合了全国电视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季播节目,在后晚间播出,我认为这是一个新蓝海。目前已签约和正在谈的,已经积累了几百期版权。
从电视的使用场景来看,傍晚时段主要是中老年人,晚间黄金档是合家欢,后晚间是白领和年轻人群。我们希望内容能够根据观看人群分出3个层次。
制片人中心制+项目经理制
记者:关于齐鲁频道内部的体制改革,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徐龙河:7月10日,我们刚刚完成了频道的体制改革,主要是制片人组阁制,全员双向选择。我们此次充分放权,基本上能放的权利都给了制片人。主要包括四项权利:选人用人权、策划管理权、经费支配权,绩效考核权。制片人可以管事、管人、管钱、管物。
过去我们是部门制,频道下面有行政化的部门架构,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片人的能动性。去年底的调整,我们解决了制片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今年则痛下决心,将原来的四大节目部:新闻部、报道部、文艺部、专题部,全部变成扁平化的栏目组。
现在,我们是4+14的结构,4个职能部门加14个生产单元。职能部门包括综合部、总编室、广告部、技术部。其他14个都是栏目组。这样频道直接管理到节目栏目组。我们推倒了行政的墙,撤掉了中间的行政架构,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同时,给栏目组充分放权,让制片人责、权、利相一致。比如,选人权,包括副制片人到每一位员工,都由制片人自己决定,以往副制片人都是由领导安排,有点像“拉郎配”,如果双方不合,就没办法开展工作。
每次人员调整,都是后方岗位压缩,前线岗位增加人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优化团队结构。目前,齐鲁频道正式签约的员工有360人,加上5名在校的实习主持人、3名外聘主持人,一共是368人。其中,毕业于21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四分之一。这些年我们的人员在总量控制不变的情况下,一直在调整结构。所有补充进来的新人,全部放到了节目的制作一线。
未来,山东广播电视台整体也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吕台上任后,也面临着改革和体制上的变化。我们的改变也是希望赢得先机和主动,跟台里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对接。
记者:制片人中心制比较容易理解,项目经理制如何理解?
徐龙河:现在的电视媒体形势,光靠卖广告时段显然不行了,很难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希望进行广告和内容的深度营销,而且要从制度上保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
所以我们尝试栏目经理制。我给广告部下的任务是,必须给每个栏目组,配备一名广告销售人员。以项目经理的身份,跟节目对接,负责研究、开发节目的广告形式,并跟栏目组沟通,承接、执行客户的线下活动。
制片人的考核,95%以上是参考收视率,广告满档率、对广告客户的配合度只占5%,不承担创收任务。广告营收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但却是节目的生命线。虽然我们的员工在观念上都理解、支持广告,但机制上没有结合。我希望先通过一些外在的物理变化,催生内在的化学变化,作用以后会慢慢显现出来。
记者:对于广告业务的重视是否也体现在招商会时间提前上,在今年7月份召开,是为应对广告下行趋势进行的调整吗?
徐龙河:今年的改革特点,就是:抓早、抓新、抓实。
抓早,是早动手,为广告经营、销售赢得更充足的时间,赢得主动和先机。今年我们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内容的框架设计、编排调整。
抓新,体现在使用三个纬度标准来考量节目方案上,即影响力、营销力、可行性。
影响力:要符合频道定位、承载媒体社会职责,完成正能量的媒体价值传播。
营销力:找准和客户投放的结合点。哪些客户在投放广告,有什么诉求,双方做好结合。
可行性:根据地面频道实力,要求所有节目气质都是接地气的,贴近百姓的。我们也做真人秀和大型季播节目,但都是平民参与,不找明星。做到成本可控,投入产出比合理。
抓实,就是在机制上,保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在实处。在大体制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释放基层生产单元的活力。
采访手记
徐龙河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真诚、沉稳、有亲和力。一件浅蓝色衬衫,既不过分张扬,也不过于随意。员工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忙!
或许因为他是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尽管齐鲁频道在省级地面频道中表现优异,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却很少会去强调成绩,更多时间是在说严峻的形势下,电视媒体面对广告下滑的趋势应该如何做。只有从他报出的一串串数字,收视率、市场份额、排名、广告金额的增长等,才能切实感受到齐鲁频道取得的成绩。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正是源于内心的忧患意识,促使着徐龙河在不断变革,对内容、渠道进行创新。在内容上,从以前单一的“民生新闻+电视剧”的布局,到今天的主打民生新闻、民生服务、民生娱乐三大类,10余档不同类型的节目,产品线被大大丰富;从单一的电视媒体渠道,到1+X混媒矩阵,徐龙河带领的齐鲁频道,在不断把根向区域市场扎得更深、再深。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采访中,这是徐龙河最频繁提到的话。面对激烈、严峻的竞争环境,他没有采取守势,而是用进攻代替防守,思路清晰,改革有力,用持续进攻的姿态,在不停地寻求改变和突破。
或许,一个频道的气质,更多体现了一个频道总监的气质与理念。徐龙河掌舵下的齐鲁频道,既有山东人公益、仁厚的特性,同时又兼具南方人精打细算、极具经济头强的另一面。
文/唐潇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