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黄金十年?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汽车出口,自主品牌
  • 发布时间:2015-08-28 13:35

  中国汽车产业目前能引以为傲的只有市场,但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汽车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推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汽车出口从2005年17.3万辆到2012年突破百万辆仅用了八年时间。但从2005年至2014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明显弱于汽车进口市场。自2005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出现持续的增速下滑局面,2005年、2006年增速在100%左右,随后到2011年下滑到50%左右,2013年出现负增长,2014年仍延续负增长局面。

  十年前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高于进口汽车品牌,十年后适应了中国市场特点的进口汽车品牌将自主品牌远远的甩在后面。也恰恰经过十年的发展,很多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巨大的利润,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如今,我国自主品牌想要恢复2005年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难。

  进口强 出口弱

  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除2005年至2008年四年内我国汽车出口数量高于进口数量外,其余六年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均低于汽车整车进口数量;且十年来,我国出口汽车总额从未超越汽车进口总额。说明过去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就是跨国汽车公司的“黄金十年”,也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很多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不少跨国汽车公司就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成功渡过了“生死关”。也正是因为这十年的迅速发展,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老外”建立了绝对主导权,进口汽车的全产业链被他们完全控制在手中。与进口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平均单价远远低于汽车整车进口单价,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依然走着薄利多销的路线,势头无法与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外”们同日而语。

  数据显示,十年中有八年,我国出口汽车总额都不及进口总额的50%,这种差距甚至在2014年拉大到4.4倍(进口汽车总额是出口汽车总额的4.4倍)。2005年出口总额16亿美元,进口总额52亿美元;2006年出口总额31.35亿美元,进口总额75.53亿美元;2009年出口总额52亿美元,进口总额153.6亿美元;2010年出口总额69.85亿美元,进口总额306.40亿美元;2011年出口总额109.51亿美元,进口总额430.88亿美元;2012年出口总额137亿美元,进口总额477亿美元;2013年出口总额128.1亿美元,进口总额488.6亿美元;2014年出口总额138.06亿美元,进口总额607.77亿美元。

  2005年,是我国汽车进出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点。2005年,我国首次实现汽车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成为汽车净出口国。2005年,我国出口汽车整车以17万余辆的总数,比进口汽车整车多销售1万余辆,改写了我国有史以来汽车出口数小于汽车进口数的历史。不过好景不长,伴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汽车市场成为了外国汽车企业的救命稻草,而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却受到重重的打击,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再一次被我国进口汽车数量超越,而且至今尚未翻身。

  2009年,是我国国内汽车产业“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而言,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调整过程。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汽车出口呈现了量价齐跌的态势。2009年,我国共出口整车37.07万台,同比减少44.7%,出口金额51.93亿美元,同比减少42.6%。整车出口几乎比2008年减少一半。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市场萎缩带来的出口困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05万辆,创造了十年来的最好成绩。

  德系超日系

  十年前,大众滞销;十年后,大众被追捧。十年前,日系车火热;十年后,日系车被褪色。日、韩、德、美四大国别车系,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演了现实版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2005年,日系车以24%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打败德系车;2006年,日系车继续保持高增长,以25.7%的市场份额与自主品牌平分秋色;2007年,日系车超越自主品牌,以28.9%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占有率国内第一;2008年,日系车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新的高点,将数字锁定在30.83%。在2008年达到顶峰后,从2009年开始,日系车在全球范围内深陷泥潭。让日系车难以自拔的导火索则是——丰田的“召回门”事件。2009年,日系车中国市场份额开始走下坡路,以5.98%的降幅首次唱衰。2010年,在中国车市销量一路走高的同时,日系车的市场份额颓势不减,从2009年24.85%跌至23.63%,创5年来新低。2011~2014年,日系车占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9.40%下降到15.31%,是惟一一个占市场份额比例减小的车系。

  然而,日系车减少的份额,又被哪个国家夺走?数据上看,由于消费群体的差别,日系车市场份额的减少还不足以支持德系车的增长,而从法系与日系的品牌、产品定位和产品布局上看,显然是法系车接住了日系车市场份额减少的盘子。

  2005~2011年德系车市场份额均低于日系车,在2011年、2012年出现回升之势,分别升至19.52%和21.69%。2013年、2014年德系车市场分别以24%、23%的市场份额,超过日系车19%、18%的市场份额。

  商用车强 乘用车弱

  2005年,我国汽车出口以载重车等商用车为主共9万多辆,乘用车为辅,商用车出口量是乘用车出口量的近3倍。2005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金额达11.7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76.33%,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中坚力量。

  2014年,我国商用车出口44.04万辆,同比增长11.37%。出口金额9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86%;商用车中大于等于10座的客车和牵引车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出口了8.8万辆和2.88万辆,同比增长了40%和37%。载货车仍是商用车出口中的主要车型,出口了30万辆,占商用车出口量的68%。2014年整车出口中,商用车出口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乘用车出口则出现了下降。而且,2014年我国整车出口平均单价为1.46万美元,乘用车出口平均单价0.78万美元,商用车出口平均单价为2.24万美元,商用车出口平均单价远远高于行业与乘用车。

  2006年,汽车整车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2006年汽车出口的主要品种中,轿车出口表现比较出色。2006年,我国轿车出口达到9.25万辆,同比增长2倍。此外,载货车和客车出口也同样呈现出旺盛的增长势头。2006年,载货车出口15.55万辆,同比增长61.08%;客车出口2.72万辆,同比增长1.2倍。虽然轿车出口增幅较大,依然没能超过商用车出口量。商用车的出口优势一直维持到2007年,2008年开始乘用车出口数超过商用车,并逐渐拉开距离。

  2008年,商用车出口36.2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7%。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体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自主品牌轿车企业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走出去”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重要的市场战略。在汽车整体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也以锐不可挡的势头加快在海外市场的扩张。2005年,轿车出口3.11万辆,同比增长近2.3倍;2006年,轿车出口9.25万辆,同比增长2.0倍;2007年,轿车出口18.86万辆,同比增长1倍多。2008年1~7月,轿车累计出口16.04万辆,同比增长85.98%。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看,轿车出口的年增长率基本保持翻番的速度,不仅高于整体汽车出口,而且大大高于同期全国汽车销售增长率。2009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量达28.29万辆,超过商用车出口量的26.19万辆,同比增幅达43%。这也是继2008年之后,乘用车出口量再次超越商用车。

  2010年,从出口金额来看,商用车的金额高于乘用车。乘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不足1万美元,仅大约6535美元,而商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大约为1.78万美元。另一方面,从出口量占比来看,2010年,乘用车出口量仅占其总产量的2.04%。这个比重虽略高于2009年的1.44%,但较2008年下降了3%左右。2014年,即使商用车出口同比增长,依然没有改变乘用车多商用车少的出口格局。我国乘用车出口53.30万辆,同比下降10.61%,这已经是继2013年下降9.82%之后的“两连跌”。乘用车中小轿车出口37万辆,同比下降12.5%,乘用车的下降主要是由小轿车的出口下降拉动的。乘用车中越野车出口了5231辆,同比增长了71%。越野车出口虽然数量不大,但在乘用车各车型出口下降的同时,全年保持了较高的出口增幅,可以说其是乘用车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十年中,我国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主。十年前,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我国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零部件成本优势,以低价格、高质量的汽车产品逐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对于大多数汽车企业而言,由于严重依赖国际巨头的技术和品牌,不少大型乘用车企业在制造自有品牌汽车方面乏善可陈,难言海外扩张,与之相反的商用车领域,由于在中国有比较优势的细分市场,其在海外拓展则更显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出口量列前几位的都是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包括:宇通、重汽、东风等全国主要商用车制造和出口企业。十年后,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争取零部件出口从以劳动和材料密集型的机械类低端产品为主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类、电子类产品出口为主转变;汽车整车出口从中小吨位卡车为主向大中小型客车、皮卡车、轿车等乘用车、商务车并重转变;汽车出口从单一产品出口向产品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

  海外市场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十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进入发达国家依然艰难。

  2005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等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汽车总计出口额排名前5位国家分别是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苏丹、越南、美国,合计出口额占整车出口总额的35.85%,出口额排名前20位国家和地区中,除了美国以外,其余国家(地区)均为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消费水平和市场总量有限。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车种主要是单价比较高的货车和客车。在出口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发达国家比例虽然不小,但是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整车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主要是其他载人机动车、轿车等等单价低的车种。

  2014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仍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对欧洲的整车出口表现很差,欧洲以同比下降2%的跌幅,占我国出口市场的6.5%,发达国家出口业务板块依然表现较差。2014年汽车出口排名前10的国家分别为伊朗、阿尔及利亚、俄罗斯联邦、埃及、哥伦比亚、智利、越南、委内瑞拉、沙特和伊拉克。其中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有伊朗、越南和埃及,同比分别增长了121%、106%和49%。其中出口下降较高的国家有智利、俄罗斯联邦和阿尔及利亚,分别下降了49%、31%和29%。

  王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