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O2O模式转型点何在?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自营模式,京东,亚马逊
  • 发布时间:2015-09-01 13:29

  自营模式下的O2O创新关键点在运营融合阶段。线下和线上的战略定位形成高度统一之后,第二步就是难度最大的运营融合,梳理线下运营部分成熟的组织架构、考核体系等,根据线上的运营特点进行再造和优化,在运营体系上实现全面O2O。

  线下业态中,超市基本全是自营模式,百货则为联营模式(欧美的买手制则为自营模式)。作为线下最重要的商业模式—自营模式,中国的电商代表是京东,在全球是亚马逊,一个是通过采购3C品类,另一个是图书品类,二者都抓住自营的几大优势成为“品类杀手”然后全品类扩张,同时向“联营模式”发展,成就霸主地位。

  近两年是线上线下企业高呼转型的纷乱期,O2O成为了共同的救命稻草。以自营的方式做O2O,其中的逻辑和创新点何在?

  自营模式造就“品类杀手”

  自营和联营有着明显的优劣势对比。首先,自营模式在保证商品质量和利润方面更优秀。这个特点在京东和淘宝都体现得非常明显,京东自营部分质量基本不会有问题,可是POP开放平台(联营部分)就出了假机油的问题,淘宝自不用说一直是联营(C2C开店),所以假货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利润则表现在部分商品可以非常低的价格进货然后高价卖出,或者直接通过买断的方式来进行。

  其次,在灵活掌握库存方面,自营货物是采到自己的或者第三方合作的仓库,通过建立一套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出入库,自营模式可以很清楚库存状态,这也是线下很多联营模式到了线上,要采用自营模式的核心原因。

  再次,自营模式的自主经营权大:采购什么商品,以什么形式来销售这些商品,自营模式无疑有更多的自主权。

  第四,自营模式的售后服务政策宽。货物采购回来后,以什么样的售后方式处理,除了厂家的支持之外,作为平台也能够拥有自主决定权,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务政策来提升体验。

  第五,自营团队的建设能力强。自营模式的团队要比联营模式更懂商家和商品,对整个商业流程执行得更细致,所以更稳健和踏实,战斗力更强。

  第六,在品类选择和是不是要将该品类做强做大,自营模式显然选择权更大一些。

  自营模式的种种优势利好下,目前成就的线下大公司是沃尔玛这样的超市,在线上是亚马逊和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不过自营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一是占用资金大,特别是在自营模式的初期,因为平台的品牌效应不够以及厂家不确定采购量(匹配销量),所以大部分会要求现结或者很短周期的结款方式。线下开店还需要店铺的租金,线上则需要营销、技术甚至是物流建设的费用;二是占用人力多,从采购、运营、营销到技术和物流,人力投入随着规模会越来越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两大缺点:一是采取延付的方式,从供应商处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二是勤进快销,多品种少数量,加快周转速度,缩短周转周期;三是采用多种销售方式和全渠道的方式销售。多聘用有经验人员,精简编制。招聘实习生,减少费用。

  相比之下,联营的优势在于:占用资金少;容易引进大品牌,提高商场档次;人员少,费用低。而联营缺点包括利润低;质量无法保证;管理难度大;不易形成自己的团队。

  运营融合助推全面O2O

  那么,自营模式下的O2O创新策略有哪些?首先是先确定线上线下一体的战略定位:关于“战略”最粗暴的理解就是以什么策略为谁而战!战略定位首先要确定位置,即你的公司在整个商业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

  例如一家超市,服务于中高端人群,线下的战略定位就是“服务于中高端人群的连锁自营超市”,这里的关键字:中高端人群、连锁、自营、超市。在这样的战略定位下,运营规划、盈利模式、组织架构就会清晰起来,人员、规章、目标就会明确。

  一直以来,线下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不错,战略定位清晰使得执行力很强。可是到了线上,许多公司的战略定位居然是缺失的,在“网上试错成本低”的意识下,不做细致的战略规划,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经营下去后整个公司就迷茫了。

  以超市为例,其线上线下的战略定位中,有部分是要保持高度一致的,有部分要根据线上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自营模式,这个就要线上线下保持一致,线下采取自营,线上反而建了一个供厂家开店的网上商城,如果技术实力缺失,开放平台(联营)的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不足,再加上流程无法和线下自营模式很好地对接,自然做起来有强烈的违和感,越做越迷茫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是运营融合:在线下和线上的战略定位形成高度统一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难度最大的运营融合。比如,战略定位是“服务于中高端人群的自营超市”,线下是连锁形式,线上对应应该是网络的全渠道拓展,如此战略定位匹配度就非常高了。在这样的方向性指导下,进一步梳理线下在运营部分成熟的流程、制度、组织架构、考核体系等,梳理完之后再根据线上的运营特点进行全部或大部分再造和优化,在运营体系上全面O2O化,当然这样的运营规划理顺在文书层面完成之后,要迅速进行落地试错执行获得数据,根据实际的运营数据优化这些运营的环节,包括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最终这个过程融合就完成了。第三个部分是营销融合,战略定位(含商业模式)和运营融合完成之后,这个部分对于拥有广泛线下资源的公司来说,就是用户注册和管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方法。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分清楚销售型营销和品牌型营销,线上的京东、天猫、亚马逊、1号店这些渠道为销售型营销;百度、腾讯(微信)、视频这些属于品牌型营销。二是做好线下用户向线上转化的能力,如果公司技术实力不足或不想太多投入,微信公众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群+员工和客户朋友圈是重要的营销战场。

  最后就是人才的招聘和管理机制变革。小组制、任务式管理是目前经验证更适合O2O运营和营销的组织、管理方式,这样的架构更适合多频次高频率的试错和创新。还有就是技术实力的增强,无论是独立的APP、网站或者微信的二次开发,都需要加强技术部分,要么找到靠谱的第三方,要么自建团队进行技术提升。

  文/庄帅 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