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直在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新加坡,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9-12 12:41

  周末听祖父讲故事,想想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此感慨背后是我的遗憾。五岁离开山里四位老人,从此难得一见。记忆很多,都是彩色的,洒满山里青翠的日光—唯独没有睁大眼睛听故事的片段。

  这或许是连宗诚这句话一下子击中我的原因:“每个周末早上,我们都会去探望他,他会给我们讲他过去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

  “你想象一下,他当时??”是的,我可以想象眼前这个瘦削、带着腼腆笑容的男人,小时候听祖父讲故事时眼神里闪光的专注。

  祖父的故事那么多,有限的采访时间里,他能转述给我听的那么少。于是,他回到新加坡后,给我发了一封邮件:

  “点击这个链接http://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oral_history_interviews/,输入‘Lien Ying Chow’,选择‘Exact Phrase’,点击‘search’。进入页面后,把右手边的‘Relevance’改成‘Oldest to Newest’。那里有我祖父1981年留下的30个口述历史记录。”

  除了现场英语采访录音,还有逐字英文录音整理。根据连宗诚采访中提到的故事,我找到相应的录音点开—

  噢,“祖父”的声音!沙哑,带着明显口音的英语发音,偶尔传来带着痰音的咳嗽,讲到好玩处上气不接下气地哈哈大笑,讲到伤感处忍不住低沉叹息。

  这些口述历史来自新加坡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该馆自2013年3月28日起,转为新加坡图书管理局下的一个机构。目前,它收集的口述历史资料涵盖了经济发展、教育、先驱人物、劳动运动、基层组织等超过50个主题。

  事实上,让我着迷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种想象:一个一个故事,故事里一幕一幕情节,情节里一句一句话语,它们就像根部滴灌那一滴一滴水珠,注入到听者的心灵里。

  周末听祖父讲故事,故事听完了,种子也种下了。

  老人离开了,他的声音保留在口述历史里,故事就还一直在—“听,你的曾祖父在讲过去的故事。”如此,便是最佳传承方式的一种。

  《新加坡连氏家族第三代的慈善冒险》作者:徐会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