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社群·乌托邦

  云,基因各不相同,正是它冥冥之中注定了云的大格局。比如BAT等互联网企业的云首先是自用,提供的是公有云服务;而传统IT巨头的云是替代,最先提供的是私有云服务。但在“互联网+”的趋势下,大战一触即发。

  据悉,9月15日,“云+未来”腾讯云技术领袖峰会将在深圳拉开帷幕。业界此时都在猜想腾讯云将如何在技术上“大秀肌肉”,而笔者认为,既然基因如此重要,在中国公有云格局尚不清晰的落子阶段,还是先来分析腾讯云的独特基因——社群。

  社群,与众不同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连接。

  从这个关键词出发,会发现早几年的BAT发展思路相当明晰:百度连接人与信息,阿里连接人与商品,而腾讯连接人与人。不过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现融合之势,BAT在O2O布局后的发展已经殊途同归:连接服务也好,连接行业也罢,其实,BAT都争着要连接一切。

  换句话说,如果回溯一下,BAT的基因各不相同,而笔者认为腾讯连接人与人的基因颇为独特,也最具想象力。比如,人与信息,通过免费服务,体会“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逻辑;人与商品,通过更大范围的比对,体会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人与人,却通过连接多了一种化学反应,一份精神需求——社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其实。你早已被腾讯的QQ和微信归入不同的群体。你的朋友圈是社群,你的爱好圈是社群,你的工作圈也是社群,将拥有某种共同特点的我们连接在一起,构成若干个不同属性的社群。在社群里,每一个个体都找到了同类,这种同类之间的信任关系处于现实社交的熟人关系与虚拟社交的陌生人关系之间,是心理、利益、连接和共荣的共同体。理论上说,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就是商业机会,不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如果说人与信息和人与商品在本质上还是消费的革命,那么社群则可以是创富的革命。

  社群,腾讯云的基因

  社群,也是腾讯云的基因。

  从技术角度看,腾讯云本身就是通过QQ、微信、游戏等社交类核心产品试炼与优化后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社群基因,也给了腾讯云独特的视角。在业界看来,云是一个创新、开放、连接的应用生态,但在腾讯看来,云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利益共荣的社群。它们不仅需求类似,理想趋同,而且可以通过云这个平台连接起来共同创富。这也就毫不奇怪,为何腾讯云今年肯耗巨资一亿元,针对开发者推出“云+众创”计划;为开拓各行各业的企业级市场,针对合作伙伴推出“云+集成商”计划。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初创者是一个社群,集成商也是一个社群。

  在共同创富和“云+未来”这个话题上,与会者可以期待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腾讯云技术领袖峰会上的进一步解析和展望。

  社群,腾讯云的态度

  社群,还需要腾讯云有一种“舍得”的态度。

  正如腾讯可以将电子商务世界中的自营和第三方市场交给投资的京东运营,自己只做新型移动电商的渠道生态系统;在智能硬件的风口,腾讯成为BAT中唯一不做硬件生意,专注于连接的企业。同理,在IaaS、PaaS、SaaS企业互为融合的市场,在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胶着的市场,腾讯云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微妙的竞合关系如何处理?

  “舍得”其实是有舍才有得的态度,不与合作伙伴竞争,不是在风口没有作为,而是意味着与它们连接得更为紧密,在共同创富之路上走得更稳更久。这个话题,可以期待腾讯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的大会演讲,以及系列腾讯云新品发布,据悉,其中就包括腾讯云对QQ物联智能开放平台的新动作。

  社群,腾讯云的乌托邦?

  人与人的交互需要安全感,需要音视频的连贯与流畅,腾讯云核心平台能力自然包括:CDN、视频处理、语音通信、图片存储、征信、人脸识别、安全防护等基础服务。对这样的演进路线的完整诠释,与会者可以从腾讯副总裁别洪涛、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星等高层在“云+未来”峰会上的演讲中得到。

  不过,云并不只是满足C2C社群的需求,还将在B2B、B2C的生态中承载传统行业企业的技术转型,带动“互联网+”下的实体经济的商业变革。这对于腾讯云来说同样是挑战。

  笔者想起近年来全球大热的一部美国畅销小说/电影《分歧者》,这里的人类只有五大社群:无畏派、诚实派、博学派、友好派、无私派,而同时拥有各派特质的人被称为“分歧者”。显然,这是对人类社群的一种假设,而在现实社会中,人的属性是多元化的,人人都是“分歧者”,但以企业为单位,这种乌托邦的场景是成立的,即企业可以按照行业划分出单一派别。

  目前腾讯云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游戏、移动应用、视频、政企、金融、硬件等多个领域。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技术,还需要满足更贴近行业的业务需求。在这些未知领域,更需要心理、利益、连接和共荣的共同体——社群。

  比如,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腾讯云需要以社群的思想与银行一同摸索新的需求、新的模式、新的市场。据悉,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还将在峰会上分享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移动银行设想。

  比如,社群的思想是人与人的沟通,而行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是数据,可以预见,在行业“社群”中提供腾讯云服务,技术服务只是手段,最终数据服务将成为核心。滴滴打车、微众银行等企业已经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探索颠覆式的创新模式,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但绝大部分的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在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都存在较高的门槛。笔者甚至认为,在腾讯云上建设大数据的开放服务,是社群思想的体现,也是腾讯“云+未来”峰会上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没有之一。

  腾讯“云+未来”大会的基调也将更为贴近业务,偏重实战与经验。据悉,腾讯云的来自从游戏、视频、移动应用、金融领域的用户将现场带来分析。

  本报记者/陈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