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 谨慎试水云计算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证券业,谨慎,试水,云计算
  • 发布时间:2010-08-24 15:20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证券界也有“一朵云”,那就是申银万国的“私有云”。姑且不论这朵“云”是否符合学界对云计算的定义,但至少证明了一点:云计算开始慢慢进入了券商们的视线。

  行业升级转型迫切

  证券业信息化的进程,可以说是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一飞跃。证券业信息化的历史,是朝着无纸化和无形化不断迈进的历史,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到交易自动撮合、证券无纸化,直至交易席位无形化的历程。原始的行情显示板不见了,换成了先进的显示大屏; 落后的认购方式丢弃了,改成了方便的“快进快出”;股民为交易而排起的“长龙”消失了,变成了电话委托、网上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证券行业信息化的成果。

  券商间的竞争压力、政府的积极鼓动和IT厂商的大力推广,使得证券业信息化的大势不可逆转,纵观全球都是如此。

  2001 年.2006 年,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5 年的熊市,但各大券商的营业网点是一番又一番地铺建,相应的IT 系统也是一轮又一轮地扩容。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民族证券) 总工程师马光悌永远也忘不了2007 年的“大牛市”时的“马不停蹄”,除了忙于总部数据大集中之后的系统扩容,他几乎成了“空中飞人”——一天飞一座城市,今天四川成都、明天福建漳州、后天浙江宁波,调研民族证券在各地营业厅的交易状况以及系统运行情况。

  到2008 年,证券行业信息化发展依然势头不减,从规模型增长转化为追求网络化的层次型增长。随着证券经纪行业利润率下降,行业信息化投入发生了相应的转化,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证券业和相关厂商带来了一次洗牌的过程。对证券公司来说,谁的市场反应快、抗风险能力强,谁就将成为胜出者,而这一切所有的能力都需要强壮的IT 系统作支撑。

  除此之外, 证券业去年5月份开始的佣金制度改革,也使得券商来自佣金的利润大幅下降。而在上证指数从6000 点下行到2800 点时,是证券业最艰难的日子,随着股民信心下降,券商收入急剧下降。降低成本成为众多券商的首要工作,而证券信息化作为提高券商竞争力的“利器”之一,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原来对网上交易、网络咨询颇有微词的传统券商,也开始真刀真枪地开展相关业务了。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证券行业的信息化本来就算是比较快的,加上两年来的增资扩股热潮,10 亿元以上资产规模的证券公司从5、6 家急速增长到30 多家,巨大的利润压力和投资回报逼迫证券公司不得不进行新的市场扩张和争夺。各家券商纷纷快速出台了大幅投资计划,加快信息化进程。“体格健壮”的券商大手笔投入,想继续强身健体的中小券商也不甘示弱,于是,每一家券商都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信息化进行到底,“不能输在助跑上”成了大大小小的券商们一致的想法。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低成本的系统建设呢?一些保守的券商想到了自主研发,这种方式虽然缓慢,但在他们看来更为稳妥,更加可信;还有一些券商想到了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新模式——云计算,开始慢慢接触这一新技术概念,为自己打造基础设施,甚至是应用。

  当然,比这些券商们更早接触云计算概念的是那些专门为券商们提供IT 服务及产品的证券IT 公司。恒生电子是证券IT 市场的一个重要角色,其总裁刘曙峰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未来,只有网络公司才能生存。”另一大证券IT 厂商金证科技也正在向云计算靠拢,如今,它们提倡更多的不是“ 大型机+Unix+大型数据库”的模式,而是基于“PC 服务器+NT+SQL”模式,后者更符合云计算时代的特征。

  云计算凸显机会

  目前,证券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服务80% 通过电子渠道,20% 通过传统渠道。而在这80% 的电子渠道里面,通过PC平台的占了80%,电话、手机等其他方式则占了20%。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和以PC 为代表的互联网将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将所有的应用与服务都囊括在内。

  在这种情况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将给未来的证券IT 带来巨大变革。在云计算时代,证券IT 以系统为中心的IT 管理模式将彻底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给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服务、实现统一客户身份认证。并且,还可以建立公司级的账户管理系统,不仅能对现有的账户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将账户业务受理过程中有业务关联的业务步骤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站式开户功能,还能将原先需要半个小时才完成的开户业务缩短到5 分钟内完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账户业务的处理效率。

  而且借建立云计算中心的契机,还可以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账户集中管理体系,并且与客户电子影像管理系统结合,将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从简单的客户电子信息,向电子化的客户档案延伸,为提供个性化客户服务打下基础。

  刘曙峰坚信,未来,开发各种类型的金融应用软件都要支撑海量数据。“如果每个金融机构都去建一个海量数据运算中心,那是无法做到的。只有通过网络来提供这种计算能力,而云计算技术恰好就能够提供这样的计算基础。”

  多年以前,申银万国电脑网络中心总经理郭怡峰就预见到了网络对证券的重要性。 2002年,郭怡峰提出的“要把申银万国变成网络上的申银万国”的科技大平台方案招标惊动了整个证券业界和IT 业界。申银万国经过与130 多家IT 公司、国内外证券公司沟通,描绘出了一个囊括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基础建设3 大类、由32 个子系统构成的科技平台蓝图。

  从2005 年开始,中国证券业大规模启动大集中系统建设。到2007 年上半年,绝大部分证券商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的建设。

  如今,申银万国也有一朵“企业云”。2007 年,在给IT系统升级的过程中,颇有远见的郭怡峰悄悄地给数据中心穿上了“云计算”的外衣。申银万国投资1.5 亿元建立的企业云计算中心,就是为了将云计算作为公司IT 发展策略,以改变公司只以提供通道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能力。

  众所周知,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但申银万国的云更类似于私有云,而业界更为推崇的公有云模式,很少有证券公司染指,只有少数小券商在非核心应用上有部分应用。

  事实上,目前,在国外,已有专门的厂商为券商们提供托管似的“公有云服务”。

  在一次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 SIFMA ) 发起的技术管理大会上,纽约证券交易所技术部(NYSE Technologies) 的CEO兼纽约- 泛欧交易所共同的CIOStanley Young 说,NYSE 的数据中心( 该公司正分别在伦敦和纽约各建一个数据中心) 将使用100Gb Ciena 公司的管道和Juniper公司的高端网络技术,为重要的金融界客户提供一个独特的托管服务。

  该计划旨在使那些竭尽全力减少交易时间的公司能够将他们的机械数学引擎尽可能地接近贸易数据。Young 说:“目前,我们正在提供急需的基础架构,并计划着为更大的厂商提供他们急需的软件。一旦有了客户,我们就会转向有需求的基础架构服务,不过这一目标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

  NYSE 的一个合作伙伴强调,如今,交易者要求在他们进行交易时,尽可能少地拖延时间,而托管这种模式省去了券商IT 管理的很多麻烦,而且还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因此券商们就能专注于他们所擅长的业务上了。

  而在国内,恒生、金证两大证券IT 厂商也正在积极探索云模式。

  两低一高是根本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证券市场开户数已超过1 亿,有效客户数约6000 万左右,而券商不过107 家。如此庞大的客户量,如果没有强大、稳定的信息平台持续支撑,证券公司的生存将无从谈起。

  在多数人眼里,证券交易大集中属豪华工程,几千万元投下去只能划出条底线。而某大券商一句“用1 个亿做大集中打水漂”的戏言,竟然吓退了一批跃跃欲试的大券商。至于实力有限的中小券商,似乎云计算只是IT 厂商的一厢情愿罢了。

  但在IT 预算不是很宽裕的时期,就是大券商也没有能力拿出几千万投资IT 建设。马光悌认为,证券公司在进行系统升级改造时,要遵循一个要点——两低一高: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

  事实上,实现低成本的路线有很多。

  在中国偏远贫困的宁夏银川市,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证券公司,只花400 万元便建立了一套总部级的大集中系统,并于去年年底顺利投入运营。但这款被叫做“大集中”的系统,并非时下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大型机+Unix+ 大型数据库”的模式,而是基于“PC服务器+NT+SQL”的小型系统。后者的建设成本要比前者低很多。

  而这种“PC 服务器

  +NT+SQL”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券商们所推崇。国信证券在进行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时,就应用了这种模式,在国信证券首席工程师廖亚滨看来,应用这种x86 架构已经能满足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这种模式更为开放,有助于他们进行自主开发,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对于券商来说显得更加灵活。这样一来,随着云计算的慢慢成熟,国信证券能很容易地向云上迁移。

  同是为了降低成本,民族证券则选择了自主开发数据中心系统,在耗时8 个月后,原本需要耗资数千万元的系统,他们硬生生只用了500 万元就完成一期上线。如今,国信数据中心一期已经正常投入使用,二期正在着手进行。

  “购买成品相当于在豪华饭店包的桌餐,自主开发是通过厨房把它做出来。”马光悌用“家庭厨房”和“豪华饭店”来比喻自主开发和购买成品有何不同。“后者会给打下手的厨师和各个家庭成员增加负担。相反,自主研发将大大节省沟通成本。”

  “自己开发在业界并不合潮流”马光悌也坦承这么做是没有钱,没有太多的投入,被逼的。

  但对于云计算的潮流,马光悌却不像对自主研发一样热衷。

  他认为,云计算模式对整个业界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有利模式,但是证券业目前不会太深入应用云计算,原因有两个:一是云计算概念对单个券商来说,似乎太大了。云计算强调的是资源共享、突出的是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但如果只是一个券商应用,云计算的优势将很难发挥出来。

  另外,云计算的安全还是券商们担心的首要问题。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最具价值的就是数据,而风险管控一直是这个行业长久不变的探讨问题。但在今天,云计算似乎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券商们是绝对不敢把自己的核心数据放在原来就不安全的互联网上的。

  马光悌指出,证券行业建设一个“行业云”,对券商们最有帮助,由于券商对IT 系统的需求变化大,牛市时,券商们都在扩容,而熊市时,很多系统又会被闲置。而云计算能弹性地满足券商的这种差异需求。但话说回来,“行业云”的建设需要行业共识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能否成行,绝不是一两家券商就能决定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