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全球技术创新与变革 王天凯一行参观微软、波音公司总部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雅图,创新,波音公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9 13:46
在美期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中国纺织代表团还就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与微软公司进行座谈,并参观了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结构件的波音公司大飞机组装车间和加州长绒棉种植农场,并与港台地区代表进行座谈,为纺织产业长足发展谋求新的合作机遇。
9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中国纺织代表团在出席2015国际纺联旧金山年会之前,参观了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全球500强企业微软公司和波音公司总部。
在微软参观时,王天凯和微软副总裁Rich Sauer等进行了沟通交流,还观看了微软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对人们生活、工作实实在在的改变。在参观微软前端技术中心时,参观团一行亲身体会到微软作为引领全球技术创新与变革的企业,不断通过卓越的软件、设备和服务帮助用户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成果,让数以亿计的人受益于信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
座谈中,王天凯称,纺织工业是个为终端消费提供服务的行业,它所有的进步和发展都源于对消费者的把握,在消费需求方式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纺织工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市场的把握做得更准确、更科学,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这次来参观的都是中国知名的纺织企业,相信他们都在筹划加强信息化建设,此行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就中国纺织产业现状、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数据时代信息与互联网企业如何更好服务纺织行业和企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深度合作等内容作了介绍,双方就此进行了针对性交流、座谈。
Rich Sauer对中国智能制造战略很有兴趣,相信双方在已合作的基础上,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之后,王天凯一行来到波音公司,参观了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结构件的波音787等大飞机组装车间。
波音公司是全球航空航天业的领袖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务提供商。在波音车间现场,现代化的制造手段、先进严谨的生产流水线、井然有序的现场管理,让参观团看到了国际一流企业如何运作的冰山一角。据悉,波音公司近日公布了其最新市场展望,预测中国国内航空旅行市场的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且中国的商用飞机数量到2034年将增至目前的近三倍。
一同参观的还有恒天、山东魏桥、鲁泰、如意、岱银、无锡一棉、安徽华茂、香港溢达、江苏东渡、黑牡丹、跃谷新材料、湖南云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国内领军企业及中纺联外事办、产业部、科技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等相关专业协会、部门的代表。
链接
2014年9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战略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2015年初,在微软公司的支持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5月15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个在产业层面系统研究创新技术的责任维度的调研报告,其中的一个结论就是:对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新型信息资源系统的了解和应用,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和维护,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决定了“纺织业+互联网”新生态模式的效率和效益。
记者视线
一位美国农场主的自述与呼声:向自然让步,为后代有干净的水源和食物!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众多国家政府的大问题。美国哈德威克种植公司总裁乔·哈德威用自己的做法阐述了人类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世纪命题。
乔·哈德威的家族农场在路易斯安娜州,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种植史。他以“150年前,一位印度酋长说,地球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地球”这段话作为演讲的开场白,“我们有巨大的责任保护现在的自然生存资源,要考虑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个星球上能够继续有干净的水源、健康的食物和栖身的住所”。
200多年来,这个农场经历过战争、各种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等。经历过的困难的生存环境,让这个家族一直在考虑的重大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很多地方用水紧张。作为农场主,他的眼光和境界异常高远,关注地球目前还有多少承载能力,还有多少种植者使用的水源、土壤和满足需要的肥力等等。这些都对这个家族规划农场的未来是个大考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思维,通过有机质来改变生存的现状,把有机质放到土壤里,实现有机质的聚居,既推动了生物圈的发展,又保持了土壤的肥力。比如蚯蚓,它吃土壤表面的残留物质,疏松土壤,如果蚯蚓多,每公顷就可以翻4千到4万吨的土壤,水就可以很好的进入到土壤里,蚯蚓是最好的农夫。
还有作物轮换,农场种棉花,也种其他作物,保持农场的良性运作,同时也保墒土壤。多年的努力带来的结果是,30年前在路易斯安娜州已经处于灭绝边缘的黑熊,通过吃自然收割过程中保留的玉米残留物,改善了雌熊的营养结构,繁殖能力增强。据乔·哈德威介绍,他们曾在8小时之内,就数到21只黑熊在吃农作物残留物。事实证明,农业可以帮助加强野生动物的生存能力,而不是摧毁它。
黑熊事例让这个家族坚信农业可以对物种实行保护,减少灭绝的危险,让动物更好地栖息和发展。目前,乔·哈德威的农场不仅仅给它们提供食物,并保护原有的自然栖息地,扩大新的栖息地,实行退耕还林。
他们有一个宏伟计划,未来20年,农场的土地60%用作农作物的耕种,40%变成物种栖息地。这种努力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农场通过加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显示,农场从常规耕作到保护性耕作以及退耕还林后,土地使用、土壤情况、水源使用、水质质量等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过去没有的野生鸢尾有了,还有其他植物和动物如野鸭、水鸟等等,都是自然过来的。土地是种植的根本,良好的土壤又成就了农场种植的棉花及其他农作物完全合乎国际标准的要求,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物链。
“我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对自然让步。”乔·哈德威的话让人震撼,也给现场参会者深深的启迪。目前他的儿子也希望发扬传承的责任。“这是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乔·哈德威说。
胡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