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传统电信业务收入不断下滑,与此同时,网络投资不断增长,导致运营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局。为压缩运营成本,加速业务创新,运营商纷纷提出“集约化”转型战略。
一场声势浩大的转型之路就此开启。一方面,运营商大力推动IT系统和网管系统的集中化建设;另一方面,受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浪潮的驱动,一座座大规模、集中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拔地而起。
然而,在这场集约化转型之路上,运营商似乎应重新审视转型初衷。
集约化运营的理念,是将分散、有限的资源进行跨地域、跨领域的统一管理或整合使用,建立专业化的运营体制,最终实现运营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升,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节奏。
这也意味着,集约化,更为关键的是“约”,而不是“集”。
以西班牙电信为例,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数据中心,为了统一管理这些数据中心,启动UNICA项目,提供虚拟数据中心的管理运营。
再来看国内运营商的节奏,是走向“集中化”的道路,而非“集约化”。
运营商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云数据中心,然而这些云计算资源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管理。一方面,由于采用不同厂商的虚拟化设备,互通性还存在较大问题,无法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都是采用“属地化”运营思路,如果实现集约化管理,必然会伤及他们的利益,因此多年下来,资源统一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话。
更进一步,未来,运营商的IT系统和CT系统将逐步走向融合,最终建立一个面向未来万物互联世界的ICT基础设施架构。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运营商积极推动网络架构向SDN和NFV转型。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通信功能将在数据中心里面实现,而非传统的电信机房,新一代的电信运营商核心网将应运而生。
然而,运营商现如今的数据中心根本无法承载运营商的通信业务。由于通信业务具有较强的本地化属性,适应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就要求数据中心必须下沉到县一级。显然,这和运营商建设大型的数据中心是相悖的。
有一种观点提出,未来的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四层架构+两级管理”的模型。即从全国、省级、地市级再到县级,每一级都建设相应规模的数据中心,同时设立全国级和省级的两级管理机制。
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PSTN机房改造的机会,通过NFV、虚拟化等技术把一个又一个的机房改造成既能承载IT业务,也可承载CT业务的数据中心,同时通过SDN把一个又一个的数据中心和广域网拉通。
集约化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运营商宁可缓慢扎实,也不要来回推翻穷折腾。目标只有一个:降低CAPEX和OPEX,加速业务创新,让运营商从“增量不增收”的困局中走出。
9月21日,首届“IT Operator 2015”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聚焦“IT使能,运营转型”,邀请行业专家、机构提供顶尖的IT运营观点、思考和实践,为运营商IT转型提供有力帮助。这里没有答案,有的是一个寻求答案的平台。
逄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