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移动游戏与网文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仅仅是网文IP已经无法满足游戏厂商的胃口,他们开始邀请网文写手担任游戏监制。但对于绝大多数打着“原作者监制”大旗的手游作品来说,原作者只是一个幌子而已,作者在手游开发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当钱到手之后,写手们也功成身退了,然而,故事就仅止于此吗?
门外汉的手游生涯
网文一直都是手游IP的重要取材地,网文发展至今也有10来年的时间了,网文写手也累积了一大批的粉丝。早在2007年,完美时空就买下了萧鼎的《诛仙》改编权,第一次将网文作为游戏IP来使用,这在当时“四大名著打天下”的市场中,可谓是开创了先河。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IP为王的世界里,一大批的手游厂商也会拿着网文IP去改编手游。
不少顶级网文IP被炒到了七位数高价,甚至有些人气作者还未动笔,就已经被手游公司买断了之后的作品改编权,这样的大手笔让人不禁要惊呼:“属于网文的时代到来了吗?”当然,手游开发商花了大价钱买下来的网文IP,主要还是为了能够保证他们双方的利益都达到最优化,用高价授权费榨干作者们的剩余价值。
如果说前段时间还只是让作者们当个代言人,在各种海报上亮相“倾情推荐”一番的话,如今更多厂商选择让网文的原作者在手游开发阶段担任游戏监制。当然,这看起来要比只让作者当个代言人要靠谱多了,对于粉丝的吸引力也大多了,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其实如果真的能做到鱼水相融,那的确是美事一桩。一方面,原作者对于IP的定位是明确的,更清楚自己的粉丝希望什么样的东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本来就很注重与读者的交流,南派三叔这种大神也要为读者服务习惯性卖个腐,何况是他人?而这种对于读者G点的把握,是一般手游开发商根本难以理解的。另外一方面,手游开发商利用作者在粉丝中的号召力,能够保证粉丝导入手游中。最近表现不俗的手游《苍穹变》就邀请了天蚕土豆作为手游监制,这款手游也凭借着他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的玩家。
监制的游戏变了味
但是,童话故事总是不会那么乐观。一个出色的网文写手也许可以通过个人魅力以及文笔来征服读者,但不代表他们能够如法炮制征服手游玩家。网文写手在手游的设计和营销方面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而且对网文中哪些元素在手游中可以实现,哪些不能实现没有概念,实际上他们对游戏开发的影响有限。
更有甚者,某些手游开发商只是请网文作者来当个花瓶,或者再过分点干脆是挡箭牌,做个挂名监制。手游成绩好,这是自己的顶级团队的功劳,手游做不好,是作者自己竭泽而渔想要捞一笔就跑。这种作品就是我们所谓的套IP换皮的劣质手游。
比如,《苍穹变》本是一款修仙类的手游,自然会有人物实力高低的对比,而游戏中即加入了斗气值,又加入了等级制,过于强调与原IP内容相符,让手游看来其有些不伦不类。游戏中过于借鉴原著中的宗派纷争和炼药成丹等内容,游戏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游戏上手难度,故事叙述为追求真实感,特别加入了语音叙述,然而玩手游和看小说有多少人会去听声音?中国本身配音产业的薄弱,也让许多游戏的语音系统变成了天雷。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能深深感觉到,作者在无形中干扰了游戏原本的定位,把本来可以通过几个版本更新慢慢构筑起来的系统,一股脑地全部塞到了如今一个版本之中,起初还能用“原汁原味”的说法来吸引粉丝,但恐怕绝大部分的新玩家看到《苍穹变》这样的作品第一反应就是“什么鬼”了吧?
他们真的不懂游戏
作者不参与到手游制作之中,会让游戏与作品脱节,甚至游戏世界线走向与原作本身开始“各说各话”。但是作者参与到手游制作之中,则又会犯搞不清楚手游和电子书区别的毛病。这个死循环应该怎样破解呢?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主要还是因为策划、程序员和作者自身对于自己手游产品是主要针对玩家还是针对原作粉丝拿捏不准,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就是不伦不类。
想要解决这个尴尬的矛盾,就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作者的分工。作者在手游制作中不能有太多的话语权,手游开发团队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很重要。作者在其中应该扮演着一个辅助角色,而非主导角色,只要做好手游剧情走向,维持手游与原作世界观统一即可,至于其他就交给专业人士来负责。毕竟对于哪里应该设置付费点,哪里应该挖坑,还是手游开发者比较轻车熟路。
结束语
请网文的原作者担任游戏监制,本身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在游戏制作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很重要。既然作者们要去当这个游戏监制,做好准备工作是必须的。本来双赢的如今却变成了一场笑话,只能说是作者们心有余力不足,而游戏开发商们把这份合作想得太简单了。
文/凹凸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